2024年兩類房子成爲“燙手山芋”,3個“拐點信號”暴露

胖典專欄 2024-04-22 17:43:48

近幾年來,房地産成爲備受關注的行業,備受關注。不管房地産行業如何變化,總能引起大規模的熱議和討論。

其實樓市變動是有規律可循,每年的三四月份被稱爲樓市的“小陽春”。

換句話說,春節過後,房地産行業波動性強,房價略微上漲,但商品房的成交率也有所增加。

只是今年的房地産行情與之前相比,差得太遠。

克爾瑞監測,2024年的“小陽春”整體數據偏弱,全國重點城市新建住房的成交面積環比增長115%,但比2023年下降49%。

另外,往年大熱的二手房交易市場也偏冷,比起去年下降32.5%。雖然環比相較于二月增長125.2%,仍然比不上去年的熱度。

土地市場的萎靡,導致開放商不敢放開手去做。他們害怕新房砸手裏,賣不出去,建房資金無法回籠。爲了應對市場變化,開放商減少拿地規模,節約成本。

久而久之,房地産行業形成惡性循環,暴露出三個拐點信息,駛向不可預知的未來。

三個拐點信息暴露,2024年樓市出現新變化

房地産行業的低迷,暴露出潛藏的問題。開發商不敢建房,百姓不敢買房,樓市陷入死循環。要預知房地産行業的發展,必須抓住拐點信息,才能避免樓市陷入蕭條

首先,不得不提到現在越來越高的住房成本。別的不說,光是房價貸款一項足夠讓想要買房的百姓望而卻步。

截止到2020年爲止,我國有超過半數的家庭由抵押貸款,其中70%的居民將月收入全部用來還貸,還有相當一部分百姓,仍有百萬房貸尚未還清,平均15-20年才能還清貸款。

有人戲稱自己是“房奴”,在科技發展的今天逃不掉被奴役的局面。一個月辛苦掙來的工資全部給了銀行,平常開支得靠父母或者存款。遇到急事,很可能面臨拿不出錢的困境。

高昂的房價阻礙了百姓買房的欲望,即使把房屋當做一種投資,也要考慮市場的供求和價格。再加上逐漸老齡化的社會,國民對房子的需求只會越來越低,

房地産行業迎來拐點,兩類房産成爲“燙手山芋”

在市場供求關系發生轉變的背景,2024年的房地産行業將迎來拐點。受樓市變化影響,這兩類房子如果不盡快出售,極有可能成爲“燙手山芋”。

現如今人口流動加快,各類高素質人才紛紛湧向一線城市,謀求發展。他們渴望能在大城市發展,而不是留在家鄉的三四線城市。

所以在小城市或縣城地區有多處房産的人,應當盡快將手中的房子抛出,避免受到更大的損失。之後,這些地方的房價只會越來越低。

另外,房齡較大的房子也是負擔。目前我國已有七十年産權到期的房屋,國家仍未出台相關規定,明確該如何處理。

但根據2021年8月國務院發布的《防止大規模拆遷建設》新規來看,未來老舊小區拆遷的可能性極小,升值空間低,僅能當作安神居所之地。

倘若持有此類房産,把該房屋當作投資,盡快出售才是上策,不然未來老房子貶值嚴重,到時候哭都來不及。

提高樓市信心,推動房地産行業回暖

樓市看似搖搖欲墜,實際背後有國家頂著,不至于垮台。經曆了疫情三年沉澱後,國家制定一系列政策,調控房地産行業發展,防止發生底線危險。

目前,我國各大城市制定了詳細的樓市發展規劃,完善樓盤周邊配套設施,提高百姓購買房屋的欲望。

諸如廣州市,最近出台的新規中提到,對老舊小區進行改造和翻新,打造高品質的居住環境。

國家還將轉變建房策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降低房貸款利率,做到“居者有其屋”,讓每個人都能住上明亮寬敞的大平房。

另外,有些地方開始實施“認房不認貸”的政策。只要家庭成員在當地名下無成套住房,均可按照首套住房執行住房信貸政策。

國家利好政策的施行釋放了積極的信號,客觀有助于穩定房地産市場發展,還能提高居民對樓市的信心。

最後:房子不僅是安身的居所,還能將其看作理財投資。只不過在變化莫測的樓市中,盈虧自負,風險極大。

拐點信息出現後,購房者要抓住時機,及時適應樓市變化,仔細考慮購入和抛出房産二者之間的利益,才能變化無常的房地産行業中立于不敗之地。

0 阅读: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