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範曾86歲高壽再婚,我們要祝福他

陪讀時間 2024-05-01 16:41:32

原題:《筆底波瀾——範曾 | 呂有德》

三六新娘八六郎,蒼蒼白發對紅妝。86歲的範曾與36的氣質美女徐蔭再婚,消息火遍全網。4月10日登出的這篇百余字的宣言是他的親筆書法,假冒的範體逃不過我的眼睛,我關注他的書畫詩詞有三十多年了。

一位網友留言:藝術家開心就好,多少人都在爲此奮鬥。怎奈紅塵囂囂,口袋無銀,只能望“萌”興歎!

木秀于林 ,風必摧之;行高于人,衆必非之。範曾的書畫水平和高調的行事風格,使他五十年來都是話題的風尖浪口,他是個真正的“弄潮兒”。

1938年7月5日,範曾出生于江蘇南通市的一戶清貧的文化之家,是北宋範仲淹的後代。南通範氏與江西修水的陳氏是中國南方的文化巨族,曾結爲姻親。少年範曾與後來成爲工藝美術大師的袁運甫、袁運生並稱爲“南通少年三傑”。

先生十余歲就能把屈原的《離騷》一字不差背出,17歲考入南開大學曆史系,受業于史學泰鬥鄭天挺、雷宗海。兩位老師對範曾的博聞強記驚訝不已,幾千個曆史年號他能隨口報出。範曾精通美術史,有紮實的書畫功底,又志在國畫,在南開大學兩年後的1957年,被徐悲鴻破格轉入中央美院。有蔣兆和、李可染、李苦禅這些懷珠抱玉、名垂畫史的大師耳提面命,傾囊相授,加之他天資卓越,又肯下抽筋折骨的苦功夫,畫藝的進步一日千裏。

中國書畫的運筆用墨,有許多無法言傳的細節,高明的老師當面示範幾筆,在前進方向上寥寥數語的引領,往往勝過自己摸索幾年,我有切身體會。

1962年,24歲的範曾畢業作品“文姬歸漢圖”場景宏大,人物、車馬、服飾造型精准,神態生動,初步展示了他驚人的繪畫基本功。更出人意料的是,他膽敢夜入位高權重的郭沫若住宅,請他在畫作上作詩題字。郭沫若當時是副總理和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他是真正的文學家、史學家、書法家,精于考古和鑒賞,32歲就寫過曆史劇《文姬歸漢》。範曾的狂、膽、識是一以貫之,請大名人爲自己站台背書,體現了他高明的商業智慧。藝苑文壇多以此嘲諷他的投機,大可不必,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同樣如此,只是沒有他高調喧嘩。

淡泊寬厚的沈從文愛才惜才,設法讓範曾分配到中國曆史博物館,幫忙編繪中國曆代服飾資料,他得以觀賞臨摹衆多古代真迹。他在這裏焚膏繼晷,兀兀窮年,畫到腰椎變形,範曾的成就決不是蒼天的恩賜。

“文革”中範曾爲了自保,寫大字報揭批沈從文“頭上長膿包,爛透了。寫黃色小說,開黃色舞會。”沈從文寫了許多湖南湘西的愛情小說和散文,解放後被批判就封筆不寫了。與表侄黃永玉大大咧咧的隨和性格不同,他謹言慎行,埋頭研究曆代服飾這個冷門而又極繁瑣的領域,門庭冷落,開黃色舞會純屬胡說八道。可是在人妖顛倒的“文革”時期,多少父子惡鬥、夫妻反目,他自己也被發配到湖北鹹甯的“五七”幹校勞改,新婚妻子也因性格和“革命路線”不同而分道揚镳,沖動絕望中的範曾投水自盡,幸而被救起。

我在多篇文章裏讀到範曾直到七十歲後還在真誠地爲此反省道歉。在那個荒唐的年代,他才二十多歲,天性又熱血沖動。人無完人,何必盯著一些過錯上綱上線?

1979年他得重病,抱著絕命一搏的悲壯,他日夜兼程,爲魯迅小說畫白描插圖,只爲臨死前在畫壇留下一絲痕迹。那遒勁奔放的線條、生動細膩的刻畫,與原文珠聯壁合。畫虎難畫骨,畫人難畫手,他就找成千上萬的手寫生。在展出的年輕時去雲南寫生的畫稿上,榕樹的千須萬葉他都精心描繪,這需要何等的耐心和毅力!他作畫時的一揮而就,是來自于霜晨夜雨的驚人努力。面對記者問當代誰的白描第一,他直抒胸臆:是我。如此不謙虛不含蓄,自然又招致畫壇的反感甚至攻擊。

中國的哲學沒有像古希臘那樣走向閑暇從容的思辨之路,也沒有如古印度那般沉入厭棄人世的追求解脫之途,而是推崇實用理性,在藝術上則強調社會的教化熏陶功用,不尚狂野怪誕,而以雅正中和爲旨。範曾的書畫藝術正是這種哲思的外現。

範曾國畫

範曾的繪畫融人物、花鳥、山水于一體,將線描與潑墨相結合,爲中國人物畫開辟了一片波瀾壯闊、氣象宏大的天地。

三年畫一樓,兩鬓添秋霜。1984年,範曾調入南開大學籌建東方藝術系。當時的中國剛改革開放,經濟相當困難。先生正值壯年,在繁忙的教學之余,日夜揮毫潑墨,創作出一批精品,去日本、香港售賣,籌得近百萬美元,按當時購買力是一筆巨款,建成南開“東方藝術大樓”,並請恩師李可染題上“東方既白”四個大字立于門前。南開大學至今依然是東方藝術研究重地,先生功不可沒。範曾是南開大學曆史、文學博導,他精通詩書畫、文史哲、儒釋道,是貨真價實的當代文化大儒。

1983年日本岡山建“範曾美術館”,1984年4月1日開館,這又引起了衆多畫壇大佬的不滿,黃永玉是其中之一。

黃永玉12歲就離家闖蕩,如他在自敘性散文《太陽下的風景》和《無愁河上的浪蕩漢子》中所寫,他在廈門的集美中學只勉強讀了初中,木刻、美術、國畫、油畫、書法、寫作都是自學,無門無派。憑著湘西土家族漢子的野性和剛毅,百折不撓,一路開拓,最終形成了自己的“黃派”。

他爲“酒鬼酒”設計的包裝,看似隨意的一片破麻袋包裹,卻大俗大雅,古樸天成,至今是酒友們難忘的回憶,這正是黃永玉卓絕的藝術創造力的體現。

與範曾一路接受最頂級的專業文學藝術教育相比,黃永玉的書畫基本功確實是不入流的野路子。可是繪畫是視覺藝術,是用來欣賞把玩的,黃永玉畫作中的自由無羁、生動活潑、風趣幽默同樣是範曾的千篇一律的機械重複無法比擬的。文人不必相輕相賤,而是要互相鼓勵,取長補短。

範曾是當代人物畫大師,他在南宋梁楷的潑墨寫意人物畫基礎上異軍突起,樹立了又一座高峰。然而放在更廣闊的畫史上來品評,他只能是名家,因爲他的人物畫沒有包孕前後,無法啓迪後學,後人只要學一筆,就被他的風格吞沒而掙脫不出來,何故?就是因爲他走險徑、求速成,沒有充分廣采博取,別說同吳道子、八大山人相較,與晚明的陳老蓮相比,未必過之。先生天資絕倫,精通畫史,他善于思考和取舍,又勇猛精進,日夜苦練,35歲就形成了範家樣,45歲就沖到潑墨寫意人物畫的高峰。

泰戈爾說:鳥翼系上了黃金,就再也不能高飛。

範曾的人物畫初看個性鮮明,造型准確,氣韻雅逸,回頭再看則味同嚼蠟。先生作畫極快,人物形象雷同到像電腦的複制粘貼,真浪費了他的天才和功底,先生本可以成爲中國畫史上人物畫大師甚至是巨匠。

面對巨大的功名利碌,畫商的蜂擁而至,高官的親睐有加,媒體的肉麻吹捧,先生只是日夜重複著、收割著、享受著過去的成果,從形式到內容,從線條到筆墨,無絲毫的改變和精進。

墨分五色,先生用墨,沒有渾厚,更無華滋,只是一味飛快地橫塗豎抹,或許是因爲畫商客戶在等著提貨。多畫一幅就多賺幾十萬元,幾人能擋得住這種誘惑?

我曾經在細雨蒙蒙中登臨長江三峽邊的白帝城,看到“托孤堂”的高柱上一幅黑底綠字、氣勢恢宏的楹聯:溯水入夔門,有千層浪遏,繁星閃爍蕭森地;乘霞辭白帝,欣萬壑風隨,赤日流輝壯闊天。範曾把李白、杜甫的博大詩意,結合三峽的雄奇奔騰,妙手天成地題在這座詩城。不用看落款,先生的詩、詞、書、畫,一見如故:豪邁、壯闊、典雅。

1996年範曾來深圳美術館開辦個展,那時先生濃眉寬額,聲若洪鍾,意氣風發。“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轉眼將近30年過去,先生雖滿頭華發,然依舊精神矍铄,筆耕不辍。願先生如齊白石一樣潛心畫藝,不忘初心,衰年變法,在滾滾紅塵中淡泊甯靜,爲中國人物畫再樹豐碑。

老骥伏枥 ,志在千裏;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衷心祝願先生愛情美滿,畫藝精進。

作者簡介

呂有德,1969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現在定居深圳,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深圳有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0 阅读:25

陪讀時間

簡介:品味文字之美,靜享生活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