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展在山水間的生態圖景——山西省推進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工作紀實

新黃河 2024-03-14 19:40:10

生態文明示範創建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是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有力舉措,近年來,山西省積極通過示範創建,以點帶面、示範引領,帶動更多的地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推動美麗山西建設再上新台階。

國家級示範創建亮點頻出

1月初,山西省生態環境規劃和技術研究院、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南京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保護專家組成調查團隊在沁水縣開展冬季動物多樣性調查。調查團隊在沁水縣柿莊鎮近距離發現一只紅腹錦雞,頭頂金黃色絲狀羽冠,仿佛是戴著一頂華麗的王冠,非常漂亮。

調查團隊負責人介紹,紅腹錦雞又稱金雞,是中國最美鳥類之一,也是中國特有鳥類,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體長約一米,頭部和部分身軀羽毛呈金黃色,尾巴的褐色羽毛約有半米長,長相似“金鳳凰”。紅腹錦雞常棲息于海拔500米至2500米的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林緣疏林灌叢地帶,冬季也常到林緣草坡、耕地活動和覓食。

同時,調查團隊在沁水縣還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鹳、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普通鵟、斑頭秋沙鴨、豹貓和猕猴,充分展示了沁水縣豐富的野生動物多樣性。

沁水堅持“生態立縣”不動搖,強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複,舉全縣之力推進“治山、治水、治氣、治城”整體性工程,先後榮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獲評全國“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入選“中國綠色發展百強縣”,成爲山西省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工作的代表。

近年來,山西省積極推動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工作。2023年,經組織申報、專家預審、積極爭取對接,太原市婁煩縣、大同市靈丘縣、陽泉市盂縣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爲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太原西山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晉中市左權縣被命名爲第七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省級示範創建工作穩步推進

爲持續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高質量推進生態省建設,山西省積極開展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工作。通過省級示範創建工作,不斷夯實生態省建設細胞工程,持續強化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深化生態省建設,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去年,山西省先後分兩批,命名山西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共有23個縣市區被評爲生態文明典型。臨汾市大甯縣即是其中之一。

大甯縣緊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生態文明示範建設邁出了堅實步伐,取得了亮眼成績。

大甯縣積極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三大工程,全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長期保持在90%以上,連續四年排名臨汾市第一,綜合指數名列全市前三;昕水河黑城村國考斷面水質連續四年穩定在地表水Ⅱ類標准;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汙染防治取得積極成效。

爲更好地推動生態系統質量提升,大甯縣以打造“一河碧水,兩岸青山,三川秀美”的生態發展格局爲重點,開展黃土高原殘塬溝壑區的水土流失治理和黃土高原固溝保塬綜合治理,組織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建設等國家重點林業工程和優質種苗基地建設、交通沿線荒山綠化等重點工程,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36.67%以上。

今年,大甯縣將堅持綠色發展,加快推動産業升級,積極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綠色能源産業和沿黃旅遊産業,堅持城鄉統籌,持續推進美麗大甯建設、縣城更新行動、美麗鄉村建設和路域環境提升治理。

百姓生態獲得感越來越強

生態環境治理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讓百姓享受到幹淨的水和空氣,如今越來越多生態的“紅利”正在漸漸釋放,好山好水、美麗家鄉成爲實景圖。

發源于沁源縣的沁河是黃河的一級支流,近年來,沁源縣全力推進沁河沁源段生態綜合治理項目,改善水體環境,構築生態屏障,守好沁河源頭,守護黃河安瀾。

沁源縣認真落實全省“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修複治理和《長治市沁河流域生態修複與保護條例》要求,劃定保護紅線440.25平方公裏。嚴格落實河長制,全縣流域面積50平方公裏以上的河流實現管護全覆蓋。依法依規保護水源,劃定飲用水源地保護區13個,對沿河28個企業排汙口進行在線監測,聘請第三方對38個汙水處理站排汙口定期監測。積極實施黃河流域農業面源汙染治理項目,與中國農大合作,積極推廣農用酵素、有機肥堆制技術,有效控制農業面源汙染;縣域內的2個國控斷面、1個省控斷面水質持續保持在Ⅱ類標准。此外,通過加強草原生態保護、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建設地下管溝規範強弱電管理、設置雨汙分流系統等一系列的治理,充分保證河岸兩側的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從而修複城市水生態環境。

沁河蜿蜒穿過沁源縣城,這裏是人口最爲密集的生活區,爲了讓沁河岸邊生活的人們享受到高品質的美好生活,沁源縣對沁河縣城段河道兩側的生態環境進行了系統治理和升級改造。項目分爲土建部分和綠化部分,總長7公裏。土建部分主要涉及排水工程、道路照明工程、景觀步道工程、水舞燈光秀工程等。綠化部分主要是7公裏長的河岸兩邊錯落有致的花卉坡地上,種植了柳樹、油松、五角楓、銀杏等樹種,形成了四季有景、三季觀色的河畔美景。

沁河縣城段生態綜合治理還規劃建設了沁河公園。該公園位于沁河河畔,西鄰沁河路,北鄰沁東路,北起人民路,南至韓洪溝濕地,全長約5.7公裏,公園總面積約36公頃。4米寬健康步道貫穿整個公園,設置槐香廣場、沁之源、碧波廣場、激光水舞秀、水舞劇場等景點,布置雨水花園、植草溝等海綿設施,爲集文化交流、生態休閑、科普示範、遊憩娛樂于一體的濱河公園。

如今,每當夜色降臨,沁源市民三五成群來到沁河岸邊散步。“不斷的保護和修複,讓我們的山越來越美,沁河水越來越清。沁河公園是沁源的‘城市客廳’,人們早晨鍛煉,晚上散步,幸福感油然而生。”市民李秋月說,2020年,沁源還被命名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生態環境變好給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利。

來源:山西日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