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共商銀發經濟發展,助力社區居家養老

新黃河 2024-05-15 22:40:40

“社區養老服務體系需要進一步加強,建立‘自我造血’機制”“建議積極推進養老機構責任險”“用人才撬動銀發經濟、社區養老”……5月15日,把脈養老事業中存在的難點、痛點,在濟南市人大常委會組織的調研座談上,基層人大代表、有關部門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養老服務需求,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根據濟南市人大常委會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專題詢問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在發展銀發經濟方面,60.89%的被調查者對老年人消費供給渠道多樣化表示滿意,44.45%的認爲康複輔助器具産業發展較好,涉老企業品牌化、連鎖化、集團化發展也得到了37.75%的人肯定。但是,在養老金融産品、旅居養老等服務業態、智慧健康養老産業和智能設備使用推廣方面還存在較多不足。

調研座談會上,市民政局、市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不約而同地提到養老專業人才短缺。一項數據顯示,全市養老機構從業人員共3300余人,從年齡結構看,50歲以上從業人員占比達到60%;從學曆結構看,高中學曆及以下從業人員接近80%、初中及以下48%以上。養老行業存在隊伍年齡偏大、人員素質不高、技能水平不專業等問題,養老護理隊伍的人數和專業技能都落後于現實需求。對此,省人大代表,山東睿揚律師事務所主任、首席合夥人王德勇表示,無論是發展社區居家養老還是做大銀發經濟産業,都需要專業人才,“像養老志願者、養老産業運營人才,把這樣的人列入人才隊伍,通過人才力量撬動養老事業發展。”他還建議,要推動醫養結合,實現長護險的可持續發展,爲老年人提供更好的保障,讓老人在銀發經濟的發展中充分享受到發展成果。

參加調研的人大代表普遍認爲,要下好養老“先手棋”,支持銀發經濟;要打好監督“組合拳”,助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要答好養老“必答題”,同向發力銀發經濟。

曆下區人大代表、山東豐澤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劉園園說:“要建立醫院、養老院、社區、家庭共同參與的全鏈條養老體系,培養更多護理人員、康複師和心理醫生,爲失智老年人提供更專業的照護服務。”市人大代表、山東北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肖島認爲,要以綠色化、智能化、適老化爲發力點促進養老家居消費新場景的應用升級。通過強化科技賦能,建設和優化各類創新平台,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對不同年齡段、不同收入水平老年人的需求特征和消費習慣進行分析,定期發布居家智慧養老服務應用場景需求清單,提升養老服務的在線化、智能化。

銀發經濟是向老年人提供産品或服務,以及爲老齡階段做准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涉及面廣、産業鏈長、業態多元、潛力巨大。對此,今年6月份,市人大常委會將開展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專題詢問,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老年群體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此次監督工作是市人大常委會依法履行監督職能,服務中心大局,積極回應民生,促進銀發經濟發展,打好“監督組合拳”的一次創新實踐。近期,市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牽頭,先後以“社會保險法貫徹實施情況評估”“加強和改進失能老年人照護工作”“推進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爲專題,組織市人大代表、有關專家,聯合山東青年政治學院養老服務科研團隊,到曆下區、市中區、天橋區和槐蔭區等養老服務機構開展實地調研。在調研中,邀請五級人大代表深度參與專題調研,面對面聽取城鄉老人、養老護理員、機構負責同志意見建議,全面摸清情況、切實找准問題、掌握群衆需求。

記者:羅曉飛 通訊員:笑凇 通訊員:啓源 通訊員:曉童 校對:高新 編輯:劉梅梅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