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僅12人!5位中國學者,獲國際大獎

中國教育在線 2024-05-10 18:55:44

近日,國際地理聯合會(IGU)在官網公布了2024年各獎項獲獎名單。在中國地理學會組織動員和推動下,經過國內外專家推薦,共五位中國學者榮獲其中兩個類別的獎項。其中,中國科學院方創琳研究員、李裕瑞研究員獲得IGU傑出地理實踐獎,中國科學院曹現勇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李琰研究員、河南大學董冠鵬教授獲得IGU青年獎。

IGU本年度共頒發3項個人獎項,全球共有12人獲獎。除上述兩種獎項外,本次還評選了IGU最高榮譽獎(Lauréats d’honneur),共有3人獲獎。他們是日本的Shigeko Haruyama教授、澳大利亞的Iain Hay教授和以色列的Aharon Kellerman教授。該獎項一般每兩年評選一次(2020年以前四年評選一次),該獎項旨在認可及表彰在國際地理和環境研究領域中取得特殊成就、在IGU發展中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秉維、秦大河曾先後于1996年和2022年榮獲此獎。

▍方創琳簡曆

方創琳,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1995年6月考入中國科學院、國家計劃委員會地理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爲區域發展與規劃,1998年6月畢業獲得博士學位。1998年6月到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博士後流動站工作。2000年5月到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15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6年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2017年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負責人。

▍李裕瑞簡曆

李裕瑞,1983年生,四川隆昌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農業地理與鄉村發展研究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人文-經濟地理學教研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首批特聘骨幹崗位人員,中國地理學會農業地理與鄉村發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兼)。主要從事鄉村地理科學與工程研究,重點關注鄉村發展格局、機理與調控領域,涉及村鎮發展機理與模擬、人地系統耦合過程與效應、土地整治模式與技術、鄉村振興路徑與規劃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一類資助、特別資助,國家科技支撐、重點研發和先導A類項目子課題,以及國家鄉村振興局招標課題等近20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第一作者/通訊作者SCI/SSCI論文30余篇。受邀擔任Habitat International、Land、《地理科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等期刊編委,多次應邀到北京科學中心等進行精准扶貧與鄉村發展專題科普。入選自然資源部“傑出青年科技人才”(2018)、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2020、2021、2022),榮獲中國地理學會科學技術獎“青年科技獎”(2021)。

▍曹現勇簡曆

曹現勇,1981年生,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中組部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青年人才(2021),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百人計劃人才(2018)。從事基于孢粉的晚第四紀東亞植被與氣候時空格局及人類土地利用定量重建研究。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生態環境模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理學會微體與古環境工作組副組長、中國生態學學會高寒生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冰凍圈科學學會(籌)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和地理科學雜志編委,地球科學(Journal of Earth Science)青年編委。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Global Change Biology、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2篇)、Science Bulletin(2篇)、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5篇)、Climate of the Past(2篇)等雜志發表SCI論文32篇。

▍李琰簡曆

李琰,男,1987年生,陝西西安人,現爲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副教授。美國伊利諾伊州大學香槟分校與馬裏蘭大學博士後。2015年博士畢業于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2009年本科畢業于西北大學。主要研究興趣爲植被與氣候相互作用、氣候變化與農業、城市氣候。現已發表論文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Global Change Biology等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0篇。擔任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Communications、Global Change Biology,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Earth System Dynamics、Scientific Reports等著名期刊審稿人。李琰研究員主要從事植被與氣候相互作用、人地系統耦合相關研究。綜合運用觀測與模擬等多種手段,從現象到機理上探究全球變化背景下植被對氣候的反饋與響應、土地覆被變化的氣候效應、風電可再生能源的氣候影響、幹旱區及黃河流域人地系統耦合。

▍董冠鵬簡曆

董冠鵬教授,河南襄城縣人,英國布裏斯托爾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博士,現任職于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2020年入選國家級青年人才計劃,兼任中國地理學會地理模型與地理信息分析專業委員會委員,地理科學編委,芝加哥大學空間數據科學中心客座研究員。長期致力于時空多尺度統計模型方法創新和軟件平台研發,開發了面向複雜時空大數據建模的空間多尺度建模技術和通用時空多尺度統計建模方法,研發了HSAR開源統計軟件和GWmodelS交互式、高性能地理加權建模軟件平台,推動了地理空間數據分析和基礎建模技術的發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AAG(2016,2017,2019,2020,2023)、GA(2015)、IJGIS(2018,2023)等地理學國際頂級期刊。

國際地理聯合會傑出地理實踐獎(IGU Distinguished Geographical Practice Award)設立于2022年,是爲表彰那些學術成果被廣泛采納和應用于學術界內外各個領域實踐、並做出傑出貢獻的地理學家而設立的,也是國際地理聯合會成立100周年來首次設立的獎項,兩年評選一次。2024年全球共有四位地理學家摘得該獎項,除中國科學家外,獲得本屆IGU傑出地理實踐獎的獲獎者還有西班牙的Rafael de Miguel Gonzalez 教授和日本的Masatomo Umitsu教授。

國際地理聯合會青年獎(IGU Early Career Award in Geography)設立于2022年,旨在表彰完成正規地理教育後的十年內取得卓越研究成果的年輕學者,兩年評選一次。本年度全球共有五位青年科學家獲此殊榮,除中國青年地理學家外,獲得本屆IGU青年獎的獲獎者還有加拿大的Ryan Burns副教授和羅馬尼亞的Gabriela-Adina Morosanu博士。

除上述獎項外,IGU獎項還包括IGU地球與人文獎章(IGU Planet and Humanity Medal)。該獎項一般四年評選一次,旨在表彰在全球環境問題上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每四年不超過兩位獲獎者,且獲獎者不僅限于地理學家。

據悉,IGU各獎項頒獎儀式將于今年8月24-30日在愛爾蘭都柏林召開的第35屆國際地理大會的閉幕式上正式舉行。

來源:中國地理學會

6 阅读: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