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百年“遊神”活動火爆“出圈”,憑借實力占據熱搜第一!

食戟社 2024-03-02 09:30:48

本文作者:食戟社

正月裏,各地年俗百花齊放。而遊神是福建地區春節期間最盛大的民俗活動之一,日益受到全國民衆及海外華人華僑的關注。

“遊神”,顧名思義,其實就是請神出遊,巡視四境,接受民衆的香火崇拜。這項習俗流傳已久不僅沒有像其他年俗一樣慢慢消退,反而隨著與科技的結合變得越來越火。

福建遊神看長樂,長樂遊神看厚福。

據當地人介紹長樂厚福遊神民俗活動已有400多年的曆史。大家很是好奇,“遊神”在閩地爲何如此風靡?潭頭鎮耆老林國傑說“長樂靠海,是知名的僑鄉,從前當地人以出海捕魚爲生,也有很多人遠渡重洋討生活,遊神活動的興盛,爲的是保境安民,也爲外出謀生的鄉民祈求平安。”

圖片來源于網絡

作爲保留傳統民俗的地域之一,福建人供奉的神明加起來有1000多座。在這裏超過10平米的宮廟和小型祭祀場所加起來有25000多座,真正做到了“祭祀如喝水”。有了這樣深厚的信仰基礎,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麽福建人會如此熱衷于“遊神”活動了。長樂區轄內有11個鎮40多個村莊,每一個區域都有其供奉的神,全部“遊”一遍能一直熱鬧到二月初二!

雖然這是一項傳統古老的民俗文化,但也越來越年輕化,就連“90後”和“00後”都積極的參與其中。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我們對“神”們的容顔、姿態歎爲觀止的時候那背後是無數汗水的付出,“00後”林濱是新版神將形象的設計者之一。“從小對村裏的“遊神”文化耳濡目染,可以說是刻進骨子裏的文化傳承和使命感,讓我一直想創新設計一尊神將形象。”“創新的前提,是對傳統民俗文化深入學習和了解,保持敬畏之心。”林濱坦言,從設計到成品的展現大約花費了兩年的時間。

設計師是一方面,那現場的展現又是一門絕活。神像在當地被俗稱爲“塔骨”,它的主體是由一種大型的空心竹骨組成,需要人在塔骨裏邊挺起神像,這就是俗稱的“挺塔骨”,而挺塔骨的人又稱挺神將,由于神將塔骨重的高達七八十斤,所以挺神將大多爲年富力強的年輕人,其中有許多是回鄉過年的青年或是在校的學生,但一般一尊神像需要四五個人輪番換抗並且還需要有一番專業的腳步和手部動作。

圖片來源于網絡

近些年,由于遊神文化的廣泛傳播,有許多常年在海外的華人們紛紛回到家鄉觀看和參與當地的民族活動中,他們甚至還帶著自己的孩子們一同回到家鄉讓他們更加了解家鄉傳統風俗文化的蘊意。

福建遊神文化之所以能夠在更新叠代如此之快的現代社會中“火出圈”,不僅僅是得益于它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宗教信仰特色,也與其在傳承與創新、社會凝聚、文化旅遊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密不可分。

福建遊神作爲一種獨特的地域性文化現象,不僅展現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也爲現代社會的文化多樣性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啓示。

圖片來源于網絡

未來,如何在保護和傳承中進一步挖掘福建遊神活動的文化價值和社會意義,將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課題。

2 阅读: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