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鄧小平決心裁軍百萬,親自點將何正文:讓他來當“主刀人”

紅色風雲錄 2024-05-11 09:14:48

“楊副主席要看方案,請立即送來。”

1984年國慶節的前一天晚上,總參軍務部接到電話之後,立刻將文件送到楊尚昆的手上。盡管這份文件楊尚昆已經看過很多次,但他還是覺得有可以研究的地方。

這份事關軍隊大規模精簡整編,讓第二天的檢閱似乎有了告別的意味。

第二天閱兵開始後,鄧小平乘坐著平穩的檢閱車,舉起右手向嚴整的受閱部隊致意。盡管鄧小平沒有穿軍裝,也沒有軍銜,但他表現出的威嚴和慈祥,讓每一位受閱官兵都目不轉睛地注視著他。

隨著一列列整齊的方隊通過天安門,飛機編隊從天空中呼嘯而過。鄧小平舉手遮擋著陽光,擡頭凝望尚未消散的彩帶,久久沒有放下手來……

國慶閱兵一個月之後,各大軍區司令員和政委齊聚北京,參加軍委座談會。鄧小平入場之後,先和大家打招呼,隨後輕松地坐在了講台前,開始了長達一個半小時的講話。

講話的一開始,鄧小平就指出這一次國慶閱兵的“缺陷”,就是讓一個八十歲的人來檢閱部隊。從軍隊高層老齡化問題,鄧小平一直講到了軍隊的精簡整編,並提出了“世界大戰十幾年內打不起來”的驚人論斷。

據此,鄧小平提出要裁減員額一百萬。

關于裁軍的話題,在全世界來說都不新鮮。二戰結束之後,全世界都在喊裁軍,各種會議討論,各種方案制定,結果裁軍越“裁”越多,不但全世界的軍事費用逐漸上漲,而且也給世界的不安定埋下了隱患。

其實早在1975年,鄧小平第二次複出主持軍委工作的時候,就提出軍隊要“消腫”。在之後近十年的時間裏,雖然軍隊進行過三次精簡整編,但由于打仗的這根弦一直繃得很緊,因此軍隊的編制都是縮了再漲,再縮再漲。

1977年,鄧小平在軍委會議上舊話重提,首先指出了軍隊“腫”的問題;1980年鄧小平在軍委擴大會議上進一步提出,必須清醒地看到軍隊臃腫的問題,如果真正打起仗來,不要說指揮作戰,就是疏散也不容易。

“精簡整編要搞革命的辦法,一次搞好了,得罪就得罪一次,用改良的辦法根本行不通。”第三次複出工作之後,給軍隊“消腫”成了鄧小平的頭等大事。1984年國慶閱兵之後,鄧小平下定了裁軍的決心。

誰來擔任百萬大裁軍的“主刀人”?鄧小平沒有選擇任何一位元帥,而是將目光投向了開國少將何正文。

何正文出生于四川通江一戶普通的農民家庭,到了10歲的時候,家裏的生活狀況稍有好轉,大字不識一個的父母決定將何正文送去私塾讀書,將來也好幫家裏記記賬。

何正文深知父母賺錢供自己讀書不易,因此在學習上格外用功,每天都抓緊時間完成功課,下午還要幫著家裏幹活。沒過多久,何正文就成了家裏的“賬房先生”。

轉眼三年過去,盡管何正文的父母拼命給地主家幹活,在家還要起早貪黑做些小買賣,但終究逃不過軍閥、地主的剝削和壓迫,再也拿不出錢供何正文讀書。

就在何正文退學後沒幾年,紅軍打到了何正文的家鄉。當看到一列列紅軍戰士整齊地從街上走過,何正文萌生了加入紅軍隊伍的想法,和父母商量之後,15歲的何正文成了紅軍隊伍中的一員。

當時何正文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待他成長爲這支光榮軍隊的將軍時,負責的工作居然是裁軍。

1966年十年政治風暴開始後,何正文和其他許多領導一樣,蒙受了諸多不白之冤。林總折戟大漠後,中央軍委推翻了何正文身上一切“莫須有”的罪名,讓他重新走上了工作崗位。

葉劍英接手總參謀部的工作之後,提議利達擔任副總長,分管軍事訓練、防化部隊和軍事外交等工作。在組建新的領導班子時,李達點名推薦了何正文,因爲他擔任過各級參謀長,也擔任過主力部隊的主要領導,既能帶兵打仗,又精通業務。

經葉劍英批准,何正文被正式調到了總參謀部工作,之後被毛主席正式任命爲副縱參謀長。就在任命下達一個多月後,鄧小平恢複工作,擔任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何正文成爲鄧小平整頓軍隊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在鄧小平首次提出軍隊要“消腫”之後,何正文就負責全軍編制體制的調整工作。當時鄧小平對編制體制的情況很是關心,一有召喚,何正文立刻前去彙報。

得益于多年的參謀工作,所有的數據都被何正文記在了腦子裏,無論鄧小平問到什麽,何正文立刻就能答上來。因此,鄧小平對何正文的工作很是滿意,也成爲讓他擔任裁軍“主刀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爲“主刀人”,何正文首先要根據中央的指示提出預案,然後帶著負責同志奔赴各地征求意見,彙總之後上報軍委和有關領導,同時還要派人搜集資料,出國考察,在對預案進行修改。

由于這一次是從上到下、從裏到外的全方位裁員,必定涉及到各單位的大小利益,不可能一路綠燈走下去。因此,無論多麽尖刻的語言,多麽難看的臉色,何正文都得秉著極大的耐心和誠信,去做這些單位和人的思想工作。

那一段時間,何正文每天帶著一個大皮包,奔走在各個單位之間,無論走到哪裏,何正文都不敢輕易表態,只是將所有的意見都記下來,統一之後再定方案。

當時全軍共有11個軍區,要將其合並成爲7個軍區,可謂是大刀闊斧的“革命”。起初何正文到各個軍區摸底,反饋回來的情況和軍區的要求都有很大的距離,各家都面臨著重重困難,撤部隊、減人都是軍區領導不願幹的事情。

但何正文始終堅持原則,貫徹執行中央裁軍的決定,做艱苦細致的說服工作。尤其在面對工作近二十年的成都軍區,何正文同樣一視同仁。在被裁部隊的領導中,很多都是與何正文關系密切的同鄉、老戰友。

多少個夜晚,何正文愁得徹夜難眠,頭發不知道掉了多少,白了多少。在成都和昆明兩大軍區的問題上,何正文頂著被人誤解的壓力,建議將昆明合並到成都,並闡述了充足的理由。

經鄧小平同意,中央批准,何正文的主張得到了支持,百萬大裁軍的最後一個問題順利解決,裁軍的大幕正式拉開。

1985年,解放軍三總部機關人員精簡近一半,11個大軍區合並爲7個,30多個軍級以上單位被減掉,4000多個師、團級單位被撤銷,60萬幹部轉業到了地方。

作爲百萬大裁軍的親曆者,何正文經曆過悲壯的陣痛之後,更多的是自豪和欣慰。百萬大裁軍的成功,說明人民解放軍是一支經得起考驗的偉大軍隊。

參考文獻:

[1]赤男.副總參謀長何正文百萬大裁軍親曆記[J].黨史博覽,2003(03):11-16.

[2].百萬裁軍“主刀人”何正文[J].現代班組,2009(09):50.

[3]宋毅軍.鄧小平十年磨劍:從1975年提出軍隊“消腫”到1985年領導百萬裁軍[J].黨史文苑,2014(17):4-10.

[4]梁彬著. 何正文將軍. 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4.08.

[5]袁厚春著. 百萬大裁軍. 廣州:花城出版社, 1987.09.

[6]林建公,程秀龍,曹宏,崔淑霞,曲靜濤著. 新中國軍旅大事紀實 大閱兵、大練兵、大演習、大裁軍 對外重大軍事交往活動.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6.08.

1 阅读: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