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蔡繼明:我國發展新質生産力具有良好基礎

中國經濟周刊 2024-03-29 15:10:52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張宇軒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

近日,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重點談了對“新質生産力”的理解。

我國有發展新質生産力的豐沃土壤

新質生産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産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産力,它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質變爲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産率提升爲核心標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産力。

“曆史上人類勞動資料的每一次質變,如銅器代替石器、電動機代替蒸汽機、人工智能代替計算機,都標志著新興生産力取代了傳統生産力。”蔡繼明認爲,當前時代背景下,培育和發展數字經濟時代新質生産力具有重要意義。

蔡繼明認爲,當前我國發展新質生産力具有良好基礎和有利條件。“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僅次于美國,2022年達到50.2萬億元,是最具數字競爭力的主要經濟體。以電子商務、數字媒體、金融科技、智能裝備等爲代表的産業數字化新業態加速湧現,成爲我國新質生産力的新生擔當。”蔡繼明說。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經濟對稅收、GDP、技術創新和城鎮就業等國民經濟的貢獻愈加突出,作爲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自然也是推進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的重要基礎。”蔡繼明表示,“近年來,國家推出一系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配套措施,必將爲民營經濟助力新質生産力發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蔡繼明指出,近年來,數量不斷增加、整體估值不斷上升的獨角獸企業群體,或可成爲培育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力量。“獨角獸企業大多擁有獨特性或顛覆性技術、難以複制的商業模式、戰略與品牌協同、彈性的資源共享、持續的資本賦能等特質。全球獨角獸企業榜單前十名中,中國獨角獸企業占據一半。方興未艾的獨角獸企業將持續爲新質生産力輸入強大動能。”

發展新質生産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産業

“地方政府在部署今年經濟工作時大多把發展新質生産力放在重要位置。發展新質生産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産業,在推進新質生産力發展時,必須協調好與傳統生産力發展的關系。”蔡繼明說。

在他看來,承載新質生産力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大多是高度數字化和自動化的資本密集型産業,所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而就業是民生之本,我國現有數億農民工,今後還將逐年增加。保持新質生産力與傳統生産力協調發展,使傳統生産力在新質生産力的引領下提質增效,實現蛻變,才能在提高全民就業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基礎上擴大居民的消費需求。

爲有效推進新質生産力與傳統生産力協調發展,蔡繼明認爲,首先要統籌協調傳統優勢産業升級與新興未來産業培育。

蔡繼明表示:“一方面,我們要繼續堅持和發揚傳統優勢産業長期積澱的發展經驗,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産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加快實現傳統生産力螺旋式上升;另一方面,要著力于培育和壯大新興未來産業的規模體系,引領農業向現代農業、智慧農業轉型,引領制造業向柔性制造、服務型制造、智能制造轉型,引領服務業向高端品牌服務、個性化服務轉型,實現新質生産力對傳統生産力的接續發力。”

“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必須堅持科技創新引領。”蔡繼明表示,“一方面,要發揮在數字經濟發展中我國應用創新的既有優勢,維持和拓展我國工程化應用技術創新具有的全球領先優勢,將應用技術優勢擴大到廣泛業務中,做大做強做優新型産品市場;另一方面,需加緊突破重大顛覆性科技創新,發力戰略性前瞻性領域,在焦點領域加快追趕步伐,推動新質生産力、現實生産力落地生根。”

蔡繼明認爲,在推進新質生産力與傳統生産力協調發展過程中,應統籌協調傳統勞動者素養提升與智能勞動者隊伍壯大。

“勞動者是生産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勞動者隊伍革新才能推動生産力飛躍,新質生産力發展更加召喚智能勞動者。一方面,要加速培養智能勞動者等新型勞動者隊伍,加大全社會勞動者的數字素養普及力度,完善面向靈活就業等新型就業形態的社會保障制度,爲新質生産力飛躍預備好現代産業工人力量;另一方面,也要引導傳統勞動者的素養提升。在傳統生産力向新質生産力躍升的過程中要有耐心和恒心,特別要關注保障農民工等弱勢勞動者權益,避免出現少就業、無就業、負就業情形。”蔡繼明說。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24年第6期)

1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