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全國抗癌日|不必“談癌色變”,近七成癌症可防可控

益藥健康 2024-04-15 09:34:49

根據2020年全球癌症負擔數據得知,全球確診的癌症患者數量達到1929萬,而死于癌症的人數增加到996萬。癌症成爲第二大死亡原因,每年的4月15日是世界癌症日。

不知道大家對于癌症的了解有多少呢?可能有些人會說在電視劇經常能聽到,也可能有些人說身邊好多人都得了癌症。估計有很多人覺得,我平時作息規律、飲食健康、煙酒不沾,怎麽癌症還是找上我了呢?其實,癌症的出現並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共同因素作用的結果,而實際上想要做到完全預防是比較困難的,我們能做的就是要有綜合防癌的意識,盡量減少高危致癌因素的發生。

                                              十大預警信號,癌症早期幹預如此重要

1、身體任何部位的硬結或者腫塊,例如是在乳房、頸部、舌部、腹部這些部位的腫塊,特別是逐漸增大的;

2、身體任何部位沒有發現外傷但有出現潰瘍的,尤其是長期治療也不容易治愈的,例如這些部位:舌頭、頰黏膜、皮膚等;

3、陰道容易出現白帶增多、不規則出血,通常在中年以上婦女的人群中;

4、吃東西時主要表現爲吞咽困難、吞咽疼痛、胸骨後悶脹不適、食管內有異物感等;

5、幹咳、痰中帶血,久治不愈;

6、長期存在無明確原因的消化不良、進行性食欲減退、消瘦等情況;

7、排便習慣發生改變,或有便血;

8、鼻塞、鼻出血、一側伴有頭痛或複視;

9、黑痣突然在短時間內明顯增大,表面毛發脫落,有出血;

10、無痛性血尿。

檢查須知要收好

世界衛生組織癌症委員會早前就有提出,通過體檢、腫瘤篩查早期發現,則會有三分之二的癌症可以預防和治愈,對此,癌症預防要重于治療,有針對性地、有規律地進行腫瘤篩查、早診是需要提上日程的。

20歲後:性生活兩年後查出宮頸癌

女性在性生活開始滿兩年後應該每年進行一次宮頸癌篩查,包括宮頸塗片檢查(TCT)和盆腔檢查。30歲以後依據風險因素——檢查結果爲陰性等于或大于3次的受檢者,可以選擇減少受檢次數。

30歲後:當心乳腺癌

雖然目前乳腺癌病因並不明確,但是導致乳腺癌出現的風險因素可能與月經異常,家族遺傳史,未婚未育,喜歡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濫用雌激素,精神壓力過大,有乳腺非典型增生相關,應盡可能降低這些高危因素的影響。由于女性自檢受到條件限制,因此建議30-40歲的女性進行乳腺超聲檢查,超過40歲的女性進行鋁靶檢查,必要時還需要同時進行乳腺核磁共振。

40歲後:吸煙者每年要查肺功能

吸煙是引發肺癌的一種危險因素,2021年肺癌低劑量螺旋CT篩查指南建議50-80歲、吸煙史超過20年、吸煙者或戒煙15年內者,應每年進行低劑量螺旋CT篩查。雖然吸煙並不是導致肺癌的主要因素,但還是建議大家主動戒煙和遠離二手煙,由于肺癌是由很多因素導致的,因此也不要忽略其他的因素,例如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及有家族腫瘤病史的人群,可以咨詢醫生的意見,積極主動進行一些肺部檢查。

50歲後:急需預防結腸癌

美國癌症學會指南建議從50歲開始進行常規定期結腸癌篩查。50歲以上,有腹瀉、便秘、便血病史;結直腸息肉;結腸癌家族史;體檢發現血CEA、CA199增高者也應該做腸鏡進行結腸病變的篩查。如果不適合通過該項篩查方法的人群,可以定期用CT檢查結腸。

其他注意事項

男性超過35歲,女性45歲以上,有肝癌家族史、肝硬化,有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學證據的人群,每半年進行一次肝髒B超、AFP檢查。建議有胃癌家族史、慢性萎縮性胃炎、幽門螺杆菌感染等人群,40歲以後每一至兩年進行一次胃鏡。建議40歲以上,有食管癌家族史、長期吃燙食或腌制食品的人群,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看看食管情況,發現異常可取活檢病理檢查。

總的來說,癌症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的結果,想要降低患癌風險,除了要培養健康飲食習慣、養成良好生活方式、積極參加鍛煉、保持樂觀的心態之外,同時還需定期去醫院做防癌篩查。

參考文獻:

[1] 曹毛毛,陳萬青.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及防控現狀.中國腫瘤臨床第46卷第3期 145-149頁

[2] 葉海英,鄭彥芹.腫瘤的三級預防與健康教育 [J].現代醫藥衛生, 2003, 19(8): 1054-1055

1 阅读:238

益藥健康

簡介:幫助病人長期管理疾病,提升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