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號發射:來回需要53天,爲什麽美國阿波羅11號只需要8天?

徐華說過去 2024-05-10 11:29:05

«——【·前言·】——»

2024年5月3日,一枚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騰空而起,它標志著著中國航天事業的新的裏程碑——嫦娥六號月球探測器發射。

這顆被視爲"探月新星"的探測器,如今肩負起人類首次月球背面采樣的重任,向世人展現中國航天實力的同時,也爲人類探索月球這個永恒的謎團揭開新的一頁。

然而,令一部分網友感到疑惑的是,爲什麽這顆探月新星,嫦娥六號,任務周期有足足五十三天,要知道,當年美國載人登月,只用了短短八天呀,難道現如今我們的航天技術還不如數十年前的美國嗎?

要解開這個謎題,我們就需要來了解一下嫦娥六號,在了解一下當年的阿波羅11號。

«——【·嫦娥六號·】——»

嫦娥六號雖只重8.2噸,卻如同一座小型航天城市般龐大複雜。它由著陸器、上升器、返回器和軌道器等4大部件組成,各司其職,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著陸器是探月英雄的"鑽地鐵工",它將安全落陸月球表面,采集月壤樣品並開展各項科學探測任務。

上升器則是探月英雄的"太空列車",它要將采集到的月壤樣品安全轉移至環月軌道,並與返回器對接,把珍貴的"月壤"運送回地球。

而軌道器是探月英雄的"駕駛員",它將引導探測器沿預定軌迹行駛,在地月往返的漫漫長路上爲探月之旅保駕護航。

如此宏大的工程,自然需精密的設計和制造。

爲了讓嫦娥六號在月球表面行動時動力十足,我國航天工程師們專門爲它開發了耐嚴苛月球環境的特種"戰袍"——采用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制的高科技塗層,幫助它在極端高低溫、真空等惡劣環境下安全運行。

此外,我國還首次應用了月球逆行軌道設計與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樣、月背起飛上升等一系列尖端技術,以確保探月之旅行雲流水。

壯闊的航程,造就了昂貴的代價。據透露,從登陸月球到返回地球,嫦娥六號將耗時53天,比阿波羅11號的8天要長了將近7倍。爲什麽會有如此巨大差異?這就要從探月之旅的起點說起。

«——【·時長差距是爲何·】——»

阿波羅11號是在1969年7月16日發射升空的,當時的主要目標是登陸月球、進行行走采樣,並最終平安返回地球,因此整個任務周期相對較短。

可以說,阿波羅11號只不過沿著平常路線,繞著月球走了一圈。嫦娥六號卻是要紮紮實實抓住"牛角尖",將那塊被遺忘已久的"月之背脊"一一探索。

它的目標,是整個太陽系有史以來最大的撞擊盆地——艾特肯盆地!這裏或許隱藏著月球形成之初就留下的"原始面孔"。

嫦娥六號要在人類從未涉足過的月球阿波羅撞擊盆地進行采樣返回。

這個位于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內,是已知太陽系內面積最大、最深且最古老的隕石撞擊盆地,見證了月球形成和演化的全過程,是研究月球起源和結構演化的理想場所。

阿波羅11號只是做了一次短途旅行。嫦娥六號卻是要連續穿梭多次,繞幾個大圈,才能抵達目的地。

首先,它要從地球飛往月球,在月球軌道巡航一圈,尋找合適的落腳點。待一切就緒,再控制著陸艙緩緩落地。

著陸後,它需要在月球背面駐紮一陣子,完成衆多科研任務。比如:地形地貌拍攝、月樣采集、月表物理場檢測等等。

事情做完了,它還得想辦法把采集到的月球"土特産"運回地球。不過從月球飛回地球並非易事,必須繞道幾個半途中轉站,才算能回到家門。

要知道,嫦娥六號可是一次搞定了衆多複雜環節:月面著陸、月樣采集、月面起飛、月地往返......哪一環節出了纰漏,它就前功盡棄。

嫦娥六號的目標很難完成。它不僅要在月球背面進行人類首次采樣返回,還要執行月球背面起飛、環繞月球飛行等11個具有挑戰性的飛行階段。

其中,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在被月球本體遮擋、無法與地面測控站直接聯系的環境下,保證探月過程萬無一失。

爲此,我國航天工程師們特意開發出一個名爲"鵲橋二號"的中繼平台,它將像空中鐵路上的中繼站一樣,爲嫦娥六號在月球背面提供穩定的數據傳輸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嫦娥六號還是一次國際合作的大工程。

它身上搭載了法國的月球氡氣探測儀、歐空局的月表負離子分析儀、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器、巴基斯坦的立方星等4個國際科學載荷,這也是人類首次聯手在月球背面進行科學探索。

如此高難度、高強度的任務,自然決定了完成整個探月任務的時間不會像當年阿波羅11號那樣短暫。

也正是這次浩浩蕩蕩的"采月之旅",最能彰顯中國航天事業的氣魄和決心,也將爲人類對月球的認知帶來全新的啓迪。

«——【·航天之旅·】——»

在嫦娥六號揚帆起航之時,中國航天事業已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黃金時代。神舟飛船與天宮空間站組成我國近地軌道運輸系統,成爲中國人長期駐紮太空、建立空間站的"家園"。

航天發射次數連創新高,2021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就達到55次,高居世界第一。2023年計劃執行70余次發射任務,有望再創新紀錄。

在商業航天領域,2024年將是重要的一年。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將實現首飛,多個衛星星座將加速組網建設。中國航天事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正以嶄新的面貌卷土重來。

嫦娥六號的騰飛,就是這場氣吞山河的航天狂歡中最精彩的一筆。它不僅是人類首次月球背面采樣,更是中國航天科技、智慧與毅力的集中展現。

«——【·結語·】——»

50余年前,阿波羅11號曾爲人類留下月球上永垂不朽的第一個腳印。而如今,嫦娥六號正以人類曆史上的首次月背采樣,將永遠印在太空探索的行程裏。

期待在不久的將來,珍貴的月球樣本能順利返回地球,爲人類探索月球揭開神秘的新面紗,也讓中國航天事業在浩瀚的星空中榮耀飛揚,熠熠生輝!

參考資料:

50多天、11個飛行階段、4個國際載荷……嫦娥六號任務設計周密、步步關鍵——光明網

首次進行月球背面采樣,使用鵲橋二號中繼服務,嫦娥六號探月任務看點多——環球網

登月軌道與月球自轉逆行 將利用“鵲橋二號”中繼通信——南方都市報

0 阅读:321
评论列表
  • 2024-05-12 11:51

    你不知道嗎?告訴你,美帝根本就沒有人登上過月球,就是造假。所有數據也是編造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