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做得很成功病人生存時間卻很短,背後的真相

博惠評健康 2024-05-09 05:56:07
說起腫瘤化療,老百姓覺得很神秘,而不少醫生卻認爲很簡單,是的,化療表面上似乎看著挺簡單,翻翻書,看看指南,什麽癌症用什麽化療藥物、什麽方案,書上或是指南上寫得清清楚楚,只要遵照執行就可以,但其實化療不是照本宣科式制訂一個方案,然後讓護士照著執行打點滴或發藥,如果這樣的話,認識字的人都可以做醫生、做化療了。 手術、放療、介入治療等治癌手段也一樣,這些技術操作本身可能並不會太複雜,多練多做,多數人基本都可以做下來。但醫生與醫匠的區別就在于,醫生有更多的思考,而不只是手熟而已。 比如,找一個手術做得好的外科醫生固然重要,也很關鍵,但找一個懂得“什麽手術該做、什麽手術不該做”的外科醫生更重要,否則手術做得越好,對病人的傷害反而越大,這就是醫之策略。 治癌的策略安排是治療的前提基礎,是基石,至關重要。 好醫生,不只是表現在手術做得好,或者操作很熟練,或者化療方案背得熟,更應該是表現在懂得如何安排手術、懂得不該做的手術堅持不做、不必做的介入治療不做、不該做的化療不做,敢于冒險,又適時收手,不炫技,以病人的利益爲第一考量。 曾經有一名胃癌患者,從外地來我的門診。他因爲上腹部不舒服在當地醫院做胃鏡診斷爲胃癌。但術前除了簡單的胸片和上腹部B超檢查外,沒有安排其他更多的分期檢查就進行了手術。這個病人在第一次就診時腰部就有酸脹不適,血生化檢查堿性磷酸酶明顯升高,這種情況應做個骨ECT檢查篩查一下是否有骨轉移可能。而胃癌在術前最好是做超聲胃鏡以更好地進行TN分期(了解原發腫瘤T和區域淋巴結N轉移情況),很多外科醫生都沒有去安排做。 據病人的妻子說,還是托熟人找關系找的醫院最好的外科醫生做的手術,說是手術做得相當成功。這種成功最成功,其實最多只能說是手術這個過程本身很成功,但作爲專業的腫瘤科醫生,更應看到全局,手術做得好當然值得稱道,但如果僅僅如此,最多也只是個手術匠而已。 一個優秀的醫生,不只是手術做得好,更重要的是對治病的全局安排,有全局意識整體觀念,知道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時候可以做,什麽時候不可以做,注重術前的全面評估,不只是病人對手術耐受程度的評估,也包括認真細致的全面分期檢查,不是匆匆進行手術,不是爲了手術而手術。術前不做認真的分期檢查,上來就做手術,這還真不是個案。 治療策略比治療手段本身更重要,好醫生的標准絕不是只懂得治療手段(比如手術)耍得好、耍得漂亮,而是具有全局觀念、整體意識、懂得治病策略安排,正如將軍不一定是槍法最好的人,但一定是懂得如何調兵遣將、懂得適時進退的人。 癌症治療需要講究綜合治療、個體化治療,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除了醫療本身的因素,還要考慮家庭社會經濟因素,需要權衡各方面的因素,還要講究效價比,不能把純學術的東西完全照搬到臨床實踐中,醫學研究中有統計學意義的結果,可能對現實中的病人沒有多少實際意義。你不只是治“病”,更是治“人”。 癌症的治療,除了武器本身要有殺傷力,要夠先進,更重要的是使用武器的人要懂得如何有效使用武器,如何發揮各種手段的優勢,進行最佳的優化組合,讓各治療手段優勢互補,從而制定最佳的治療策略。 正如打仗,有再多的先進武器,最終決定勝負的還是使用武器的人,也就是要懂得怎樣更有效地利用各種武器,什麽情況下用什麽武器,怎樣綜合使用各種武器。另外,還有重要一點就是,這仗該不該打,值不值得打,什麽時候出什麽拳,除了考慮前線,還要考慮後勤保障問題,考慮家庭社會心理因素,而不是一味地沖啊殺啊,要有勇,更要有謀,這也就是所謂的綜合作戰方案,對癌症治療來說,就是治療策略。 癌症治療離不開外科、內科、放療科等多學科配合,也就是要綜合治療。治療癌症是一場全方位的全面戰役,打仗不能光靠陸軍,還要依靠海軍、空軍,以及現代化的導彈部隊,而且注重信息化作戰。 癌症治療也一樣,除了少數情況下單一治療手段就可以達到目的,絕大多數情況下需要使用多種治療手段,進行綜合治療。 綜合治療絕不是將各種治療手段進行簡單的疊加使用或輪流使用,不是各個學科同時進行治療或輪流進行治療,不是治療手段越多越好,不是花錢越多越好,也不是花錢越少越好,什麽情況下使用哪些治療手段,多個治療手段多個學科怎樣進行有效的配合,這個很關鍵,否則可能反而會帶來傷害。 有人會問,那怎樣才能做到綜合治療? 這個確實有些難度,由于涉及多個學科,甚至可能會困難重重。腫瘤專科醫院這方面會做得好一些,但多數醫院,特別是綜合性醫院,腫瘤多學科診治(你可能聽過MDT這個詞,指的就是這個,意思是多學科團隊協作,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基本是奢談,或者只是停留在形式上。 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個可以在一定程度彌補的辦法就是,首診首治建議在腫瘤內科,腫瘤內科醫生相當于是腫瘤全科醫生,讓腫瘤內科醫生從全局上進行把關安排,該手術的他會轉到外科,因爲他不負責做手術;該放療的他會轉到放療科,因爲他也不負責做放療;該化療以及其他內科治療的他會留下來進行化療或靶向藥物治療等,當然,不排除少數不按規矩辦事的醫生,但從概率來看,這種做法冒的風險最小。 多學科綜合治療是建立在規範治療的基礎上,要把醫生的個人經驗和各種客觀的循證醫學試驗證據結合起來,進行規範治療。現代醫學已經不是經驗至上的時代,特別是癌症的治療更強調要有循證醫學的證據,所謂的循證醫學證據,簡單地說,也就是醫生所做的醫療決定要有根有據,要有相關臨床試驗研究的證據支持,不是哪個人或哪一部分人說了算。不能主觀想當然,要力求有據可查,至少有部分的研究證據支持,或者得到多數專家的認可,即所謂的“專家共識”。當然,不是說醫生的臨床經驗不重要,醫生的經驗也重要,有時候至關重要,但總體來說,現在已經不是一個經驗至上的年代。 腫瘤治療還要講究異病同治、同病異治,注重個體化治療。 同一類病人當然有一套統一的規範,要按規矩辦事,不能主觀隨意,但也不能千人一方千病一方,每個病人應該有每個病人的個體化治療方案,要針對每一種癌症每一個病人制訂最適合這種癌症、適合這個病人的最佳治療方案,也就是醫生不能只看到病,更要看到人,比如同樣是肺癌的兩個病人,但治療方案可能不是一樣的,要根據多方面的情況綜合各方面的檢查資料制訂個體化的方案,而即便同一個病人,在癌症不同階段,其治療方案要根據病情變化及時進行調整,並明確各個階段主要目的和主要治療手段,綜合進行考慮。病,要治,也要管理。 另外,要結合家庭社會因素,注重效價比。 治病,不能只看到“病”,更要關注“人”,注重全局管理。同樣的癌症,同樣的分期,在不同的國家,可能最後的治療手段選擇和安排會不同,這涉及人文、社會、觀念、經濟等多方面的因素,這正是“人”的因素。如果只是照搬教科書或診療指南規範,說書上說了這種情況就應該這樣治療,這是對教科書和指南的“愚從”。在癌症治療方面,中國人自己的研究數據還是相對少一些(當然現在慢慢多了起來),我們遵照的國外指南規範是否完全適合中國人,或者適合中國國情,其實有不確定性,完全照搬顯然是不行的。經濟問題也是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好的醫生,也必須是一個會算賬的醫生。 治癌,要有勇,更要有謀,策略比治療手段本身更重要。
1 阅读:817
评论列表
  • yhg 2
    2024-05-11 08:47

    手術台上不死 醫生會對家屬說手術很成功 如手術台上死了 醫生會對家屬說我們已盡力了

博惠評健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