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處非辦:警惕!“金燦燦”的坑可不少

太原日報 2024-05-07 08:52:11

投資、購買黃金,一度被認爲是風險較低的理財方式之一。近日,山西省處置非法集資領導組辦公室發出提醒,今年以來,黃金的熱度不斷攀升,有些投資者便想通過投資黃金賺點錢。這本無可厚非,但投資者要睜大自己的雙眼,有些坑千萬別入。

黃金,自古以來就是財富的象征。如今,直播平台上賣金銀首飾的商家也不少,聽到主播們吆喝著:“足金”“價格低”“造型大氣”等宣傳語,您是否也心動了呢?

楊女士在某直播間就陸續花了1000多元購買了三件999足金商品,還帶證書。結果,她拿到貨後一掃證書上的二維碼,發現查無此證。更讓人氣憤的是,售後對真假問題遮遮掩掩。還有王女士在一個直播間買了一個“金豆子”,到貨後發現貨不對板,想找商家對質真假問題,收到的回應卻是讓她趕緊退貨退款。言下之意,不想多作糾纏。

以假充真、摻雜摻假、模糊概念……時下,一些不法商家銷售所謂的足金商品,實則暗藏諸多貓膩。消費者下單前,一定要多做了解。

除此之外,還有組織他人到金店大量購買黃金制品非法洗錢;以低價爲誘餌,騙投資者掉入“殺豬盤”陷阱等,也讓人防不勝防。投資者千萬別被“金燦燦”的外表蒙蔽了雙眼。

黃金變現快、價值穩定、體積小等特點,讓它容易變成非法洗錢的工具。通常情況下,犯罪嫌疑人爲快速洗白贓款,會多人次、多頻次使用多張銀行卡,在不同的金店購買大量黃金制品,得手後由專人將黃金制品送至黑市交易變現。而關于洗錢,法律規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産生的收益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爲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所以,銷售黃金等商戶要謹慎接收網絡訂單和大額線下訂單,規範收款流程,拒絕來曆不明的貨款。同時,不要隨意提供自己的銀行賬戶或收款二維碼過賬,莫因一時小利,成爲詐騙分子洗錢工具。

黃金制品的利潤較高,有些不法商家爲了追求暴利,搞起了以假亂真。如果商家存在欺詐,導致購買了假黃金,消費者可以要求賠償。

黃金投資雖然熱度高漲,但如果不了解具體情況,也容易上當受騙。因此,投資者應該培養正確的投資理念,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和信息甄別能力。如不慎被騙或遇到可疑情形,應及時保留聊天記錄、轉賬記錄、銀行賬號等關鍵信息,第一時間向當地有關部門舉報或向公安機關報案,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記者 梁丹 馬向敏 並州新聞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