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哭喪女:一年哭70場磕頭上萬次,每次700元,在城裏買車買房

北有南栀 2024-04-27 11:42:00

爲與您分享更多內容,請在浏覽文章前關注作者,感謝您的支持!

我國的喪葬文化傳統多樣,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喪葬文化也各異。

在河南省有這樣一種“神秘”的職業,他們經常出現在葬禮上,哭得肝腸寸斷令人無不動容。

他們是職業的“哭靈人”,河南女子武慧霞便是這樣一位以哭爲生的“哭靈人”。

從成爲“哭靈人”遭到家人的反對,到憑借著“哭靈”改善了家中的生活,武慧霞經曆了什麽?

如今她憑借著“哭靈”已經在城裏買房買車,她的家人是否理解她呢?

家境貧窮父母多病

1970年,武會霞出生在河南省開封市的一個小村莊。

她的父母是地道的農民,全家的生計都依賴于那一畝三分地。

遇到極端天氣,他們便只能勒緊褲腰帶,勉強維持生計。

因此,武會霞從小就生活在貧困之中,沒有接受過正式的教育,從小就跟隨父母在田間勞作。

在這樣的環境下,武會霞的童年充滿了艱辛。

她不僅要承擔家務和農活,還要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

更讓她無奈的是,她的父母深受重男輕女思想的束縛。

一心只想將她早日嫁出,用彩禮錢爲兒子修建新房,籌備婚禮。

16歲那年,武會霞在父母的安排下匆匆嫁人。

她毫無選擇地與丈夫結婚,並接連生下了三個孩子。

然而,丈夫家的條件也並不富裕。

婆婆常年臥病在床,需要花費大量金錢和精力來照顧。

這使得原本就拮據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村裏的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尋求更好的生活機會。

武會霞和丈夫也曾有過這樣的念頭,但現實條件卻不允許他們這樣做。

他們無法像其他家庭那樣將孩子留給老人照顧,因爲婆婆已經生活不能自理。

因此,夫妻倆只能留在村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爲全家人的生計而奔波。

這樣的生活,武會霞過了三十多年。

在這漫長的歲月裏,她承受著生活的重壓,默默地爲家庭付出。

然而,在她47歲時,婆婆的病情突然加重,每月的醫療費用超過了一千元。

加上孩子們的學費和生活費,僅憑微薄的農活收入已經難以維持生計。

親戚們雖然知道武會霞家的困境,但大多數人選擇了回避。

他們明白,借錢給這個貧困的家庭很可能是有去無回。

因此他們選擇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

面對生活的無情壓迫,武會霞只能獨自承受。

想做“哭靈人”遭到家人反對

武會霞的生活正處于困頓之中,村裏的一位朋友提出了一個不尋常的建議:

“你可以去嘗試做哭靈人。”

這句話或許帶有玩笑的意味,但對于身處絕境的武會霞來說,卻像是一根救命稻草。

朋友不久前剛參加了一場喪禮,她描述了哭靈人的情景給武會霞聽:

“那個女的在棺前哭得撕心裂肺,比真正的孝女還要悲痛。她半天就賺了五百塊,比我們在地裏辛苦勞作十天還要多。”

雖然武會霞一直生活在農村,對哭靈人並不陌生,但她從未想過這個職業與自己會有任何關聯。

如今聽到朋友的話,她心中不禁泛起漣漪。

一方面,她想要嘗試這個賺錢的途徑,以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

另一方面,她也深知這個職業的特殊性,會讓她的家人承受世俗的壓力。

武會霞預感到家人會反對她的決定,事實也確實如此。

那天晚上,她回到家中,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家人的反應如她所料,丈夫臉色陰沉,女兒大聲質問。

而婆婆更是直接開罵:“我還沒死呢,你哭什麽靈?你這是想咒我死嗎?”

面對家人的反對和質疑,武會霞陷入了沉思。

她知道自己的決定不會得到家人的支持,但她也想要爲家庭尋找一條新的出路。

不顧反對成爲“哭靈女”

武會霞一直夢想著改善家庭的條件,她堅信自己可以嘗試成爲一名哭靈人。

她不斷勸說丈夫,希望能夠得到他的支持和理解。

她向丈夫保證,如果不行,她會立刻回到家中照顧家庭。

最終,她的堅持和決心打動了丈夫,他同意讓她試試看。

然而,武會霞很快發現,成爲哭靈人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她需要學習如何表達悲傷,如何用語言安慰逝者的家人,同時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藝術。

爲了能夠勝任這份工作,她主動找到當地的喪葬事務負責人,虛心向他們學習。

她勤奮努力,很快就掌握了哭喪的技巧,並且獲得了第一份工作。

當她第一次走進逝者的家中時,她感到非常緊張。

盡管她努力讓自己進入狀態,但是在哭的時候還是有些力不從心。

幸運的是,公司的負責人及時發現了她的問題,並給予了她鼓勵和支持。

在負責人的幫助下,她逐漸調整了自己的狀態,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武會霞的表現越來越出色,她的哭聲讓人們感到真實而深情。

她不僅能夠表達出對逝者的敬意和懷念,還能夠用恰當的語言安慰逝者的家人。

她的工作得到了村民們的認可和贊揚,甚至有人願意多給她一些小費作爲感謝。

拿著手中的百元大鈔,武會霞感到非常高興和欣慰。

她回家後向丈夫炫耀自己的收入,丈夫也感到驚訝和欣慰。

他開始理解並支持武會霞的工作,並且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家庭的責任。

一年過去了,武會霞已經成爲了一名經驗豐富的哭喪女。

她發現,這份工作不僅能夠改善家庭的條件,還能夠讓她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貴。

她堅信,只要自己堅持下去,未來的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武會霞決定成爲哭喪女的消息傳到村裏後,村民們對她的態度開始發生微妙的改變。

一些村民刻意回避武會霞的家,避免與她碰面。

甚至有一些村民,包括她的親戚,也嘗試勸阻她,希望她能放棄這份工作。

然而,武會霞堅定地拒絕了他們的好意。

面對質疑和勸阻,武會霞坦然地說:

“我成爲哭喪女,既沒偷也沒搶,這份工作是靠我辛勤勞動賺取的,沒有什麽可讓人丟臉的。”

聽到這樣的話,原本還想再勸的人也就此打住了。

然而,村子裏總有一些閑言碎語在流傳,背地裏議論武會霞的人也不在少數。

但她對這些議論充耳不聞,毫不在意。

一年“哭靈”磕頭上萬次

從那以後,武會霞毅然決然地投身于職業哭喪女的行業。

剛開始,她的選擇受到了許多人的質疑和嘲笑,甚至是來自親朋好友的責備,他們認爲這樣的工作有損家庭名譽。

但武會霞並未被這些聲音所動搖,她堅定地選擇了自己的道路,並且用自己的努力和執著逐漸在這個行業中站穩了腳跟。

無論春夏秋冬,只要有人需要,武會霞總是毫不猶豫地出現在葬禮現場。

她的身影成爲了當地喪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用自己的哭泣和哀悼,爲逝者送上最後的敬意。

一年中,她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參與不同的家庭喪事。

每一次都要在悲傷中尋找逝者生前的點滴記憶,將這些記憶轉化爲聲淚俱下的哀悼。

每場喪事,武會霞都要磕頭不下五百次。

這樣的頻率累積下來,一年至少磕頭上萬次。

對于普通人來說,這樣的工作簡直難以想象,甚至有人會覺得這是對身體的折磨。

然而,對于武會霞來說,這既是她生活的需要,也是她對逝者最後的尊重。

初入這個行業時,武會霞也曾經曆過內心的掙紮和社會的偏見。

在傳統觀念中,哭喪女這個職業並不受人尊重,甚至有些被視爲不祥之兆。

她在接受這份工作之前,也曾猶豫和恐懼過。

她擔心自己的選擇會給家人帶來困擾,甚至影響到孩子們的未來。

但是,面對家庭日益增長的經濟壓力,她還是決定走上了這條道路。

隨著時間的推移,武會霞在哭喪這個行業中越來越得心應手。

她的專業和投入,讓她在當地小有名氣,一年能接到七十多場的喪事邀請。

雖然每一場的報酬只有七百元左右,但對于她的家庭來說,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

通過自己的努力,武會霞逐漸成爲了家庭的經濟支柱,用自己的汗水和淚水爲家人撐起了一片天。

長時間的哭泣和磕頭,讓武會霞的膝蓋上長滿了厚厚的繭子。

每次活動結束後,她都會默默地承受著身體的疲憊和心靈的沉重。

然而,她從未後悔過自己的選擇。

因爲她知道,自己的工作是爲了讓逝者得到最後的尊嚴和敬意。

經過日複一日的忙碌,武會霞的身體與精神都已經疲憊不堪。

然而,最讓她心力交瘁的,卻是那些需要她以全身心的投入去哀悼的喪事。

每一場,她都必須將自己的情緒調整到一種深重的悲傷之中,仿佛自己的心也遭受了無法彌補的創傷。

這種情感的轉換和表現,對她的精神無疑是一種極大的折磨。

然而,盡管身心俱疲,武會霞卻從未産生過放棄的念頭。

每一次面對逝者,她都在默默地爲他們送上最後的祝福和告別,讓他們在世界的另一端得以安息。

在武會霞看來,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而珍貴的,無論他們的人生如何,都值得被尊重和緬懷。

她深知,她的工作雖然充滿了艱辛和痛苦,但卻也是對生命的一種深深的敬意和尊重。

因此,無論多麽疲憊,她都會堅持下去,用自己的方式,爲每一個逝者送上最真摯的告別。

“哭靈”改善家中生活

隨著參加的葬禮逐漸增多,武會霞逐漸領悟了哭靈的精髓。

她的表演變得越來越精湛,神情淒婉動人,眼淚仿佛隨時都能湧出。

每場葬禮,她都以真摯的感情和飽含哀傷的哭泣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有時候,她磕頭磕得頭破血流,表現出無比的虔誠和敬意。

她曾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次哭靈中,她得知逝者老太太因身體不好,被兒女們限制在家中,老太太因此抑郁而終。

在靈前,武會霞大聲痛哭,悔恨交織,哭喊著“孩兒不孝!孩兒不孝呐!”

她的哭聲喚起了孩子們的愧疚和悲傷,也打動了在場的賓客,有些人甚至偷偷抹起了眼淚。

對于武會霞來說,哭靈的意義不僅僅在于表達哀思,更在于喚起人們對逝者的懷念和感慨。

她的表演讓逝者得到了最後的尊重和送行,也讓生者得以抒發內心的悲痛。

隨著名聲越來越大,武會霞成爲了十裏八鄉有名的哭靈人。

每年她都能通過哭靈賺取五萬元的收入,遠遠超過了同村的男人們。

這些收入不僅讓她的家庭生活得到了改善,還能供孩子讀書和給婆婆治病。

她甚至在城裏買了房,一家人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然而,哭靈的工作也讓武會霞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她幾乎半年時間都在外地哭喪,每次回家時喉嚨都沙啞不堪。

她的丈夫也承擔起了照顧家庭的責任,每天忙于做飯洗衣。

盡管如此,她依然堅持著自己的工作。

因爲她深知這份工作給她帶來的不僅僅是金錢上的收益,更是精神上的滿足和成就感。

六年的時間過去了,武會霞靠哭喪攢下了不少的錢。

她不僅翻修了農村的老房子,還爲了孩子在城裏上學買了一輛小轎車。

曾經議論她的村民們現在都不見了蹤影,而那些曾經勸過她退出這行的親戚們卻紛紛跑到她家裏來請教。

看到武會霞一家過上了好日子,她們也想嘗試這行賺取一些額外的收入。

武會霞並沒有拒絕她們,她願意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技巧,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找到生活的出路。

你對“哭靈人”武慧霞的故事有何看法?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

0 阅读:47

北有南栀

簡介:講述不一樣的世間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