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多國爭搶中國車企建廠,法國點名比亞迪,意大利兩手空空

青木在德國 2024-05-07 22:18:02

由于歐盟的貿易障礙越來越高,中國汽車制造商都在制定在歐洲建廠制造汽車的計劃。德國《商報》7日,就在中國和法國慶祝建交60周年之際,法國財政經濟部長布魯諾·勒梅爾高調宣布,歡迎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比亞迪等在法國開設工廠。要知道,法國是歐盟調查中國汽車的幕後推手。除了法國外,意大利、西班牙、波蘭、匈牙利、德國等近10國也都在爭搶中國車企設廠,以帶動本國經濟。

中法論壇比亞迪:正在籌建另一座歐洲工廠

法國財政經濟部長勒梅爾周一表示,如果中國電動汽車巨頭比亞迪等決定在法國開設工廠,法國將歡迎該公司。“法國歡迎所有工業項目。比亞迪和中國汽車工業在法國非常受歡迎。”勒梅爾在會見汽車行業高管時表示。

而比亞迪確實想要增加在歐洲的産量!比亞迪在匈牙利的第一家歐洲工廠計劃于2027年開業。 但在舊大陸上只有一座工廠是不夠的,甚至兩座工廠也不夠。 比亞迪執行副總裁兼比亞迪歐洲公司董事長李斯特拉在北京車展期間在公司總部舉行的一次活動中如此表示。

意大利媒體報道政府吸引中國車企設廠

在宣布年底在匈牙利建廠後,比亞迪可能會考慮開設新工廠,以征服歐洲市場。 甚至兩個。 正如李證實的那樣,這將在哪裏發生尚不清楚:“可能是意大利,也可能是西班牙、法國或德國。我們拭目以待。確實,歐洲的生産成本更高,能源和勞動力成本更高,但在某個地區選址並在那裏投資對于品牌認知度來說是有優勢的,因爲在那裏生産意味著創造就業機會並爲經濟和社會生活做出積極貢獻。”

比亞迪不確定生産基地的計劃,讓歐洲國家吊起了胃口。而意大利、西班牙、法國或德國等歐洲國家紛紛表態,歡迎比亞迪來本國設廠。

中國車企工廠

通過生産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比亞迪正在全球範圍內經曆高速增長時期。 預計到今年年底還會有三到四個新工廠,其中一個已經宣布,位于墨西哥。 産品範圍也比以往更廣泛:除了面向普通市場的Seal、Seal U、Dolphin和Atto 3等比亞迪品牌外,制造商還推出了合資企業高端豪華品牌騰勢(Denza)的車型。

比亞迪在中國提供的新車起價爲 10000 歐元——在歐洲最便宜的車型售價爲 35000 歐元。目前,歐洲提供漢、唐、Atto 3、Seal、Seal U、Dolphin 六款電動車型。今年還宣布了另外兩款車型,可能也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如果比亞迪在匈牙利生産汽車,將不再適用進口關稅。 價格將會下跌。

比亞迪也希望提高知名度,因此贊助了 2024 年在德國舉行的歐洲足球錦標賽。 比亞迪在上屆慕尼黑汽車展(IAA)上已經表現出色。 由于中國制造商衆多,該展會也被稱爲“中國展”。

歐洲足球名人贊中國汽車奇瑞和零跑在西班牙和波蘭生産

幾周後,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零跑汽車將在其意大利合作夥伴 Stellantis 的波蘭工廠開始生産。歐寶母公司 Stellantis 以 15 億歐元收購了零跑汽車約 20% 的股份。 合資公司“零跑國際”也成立,Stellantis持有其51%的股份。 因此,Stellantis擁有零跑汽車産品在中國境外生産、銷售和出口的權利。

在波蘭蒂黑的Stellantis工廠,零跑T03小型車將從2024年夏季開始組裝。 該車具有適合停車的格式和相對強大的電池。 在法國售價爲 26000 歐元。Stellantis還正在考慮在意大利生産零跑汽車。該集團計劃最早從2026年開始在都靈開始生産。

中國車企與外企簽訂設廠協議

中國最大的汽車出口商奇瑞汽車希望在 2024 年繼續在巴塞羅那的前日産工廠生産電動汽車和燃油汽車。 爲此,奇瑞與西班牙埃布羅公司成立了合資企業。

奇瑞在巴塞羅那每年可以生産多達 50000 輛汽車。 這家企業主要不想與德國或其他歐洲汽車制造商競爭,而是與韓國制造商競爭。幾年後,他們希望達到現代和起亞今天在歐洲的地位。奇瑞車型也將以 Omoda、Jaecoo 和 Exlantix 品牌進入德國市場,第一款是名爲 Omoda 5 的緊湊型 SUV,是一款內燃機、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起價 27,000 歐元。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意大利至今兩手空空

在歐洲國家中,意大利本來是最早且最努力與中國車企談判設廠的國家。不過,由于意大利單方面退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讓中國車企感受到意大利人不值得信任。畢竟,一個國家遵守協議,才值得企業設廠。

盡管如此,意大利政府仍不死心。羅馬希望將意大利的全國汽車産量從 2023 年的 80 萬輛以下增加到 130 萬輛,並已與該國唯一的主要汽車制造商 Stellantis 進行談判,以在本十年末將該集團的産量提高到每年 100 萬輛。上一次達到這一數字是在 2017 年。同時,引入至少一家中國車企設廠。

中國車企閃耀北京車展

工業部長阿道夫·烏爾索表示,意大利希望建立第二家汽車制造商,使全國汽車産量增加約 30 萬輛。此前,意大利已經與奇瑞進行了正式談判。這本來可以增加與國內制造商的競爭,特別是在電動汽車(EV)領域。此外,意大利也與特斯拉和另兩家中國汽車制造商進行了會談。汽車制造商的代表還訪問了意大利,以探索可能的投資機會。

意大利有悠久的汽車制造曆史,還有法拉利、蘭博基尼和瑪莎拉蒂等汽車制造商以及許多設計工作室和供應商,能夠吸引訓練有素的員工。由于奇瑞已經在西班牙設廠,因此意大利正在爭取中國汽車制造商東風、比亞迪等公司。

意大利政府指出,在歐洲最大市場之一意大利建立生産基地,可以將使中國汽車制造商能夠向該地區所有其他國家供貨。但意大利要吸引中國車企,首先應該保證,不能單方面撕毀合約。

62 阅读:30314
评论列表
  • 2024-05-08 07:52

    在波蘭建廠不合適,俄烏沖突中,波蘭跳的太高,在那裏建廠不安全,說不定啥時候被俄羅斯的導彈炸到[呲牙笑]

    天高雲淡 回覆:
    確實,也不是沒有可能
    老羅開鑼 回覆:
    對!
  • 2024-05-08 09:59

    匈牙利可以,但其他國家沒一個好東西

    星河無界 回覆:
  • 2024-05-08 07:33

    意大利兩面三刀別去了,比亞迪待價而沽挺好,越等越香[得瑟]

  • 2024-05-08 08:49

    避開意大利,防止下次違約

  • 2024-05-08 10:18

    中國繼續加油[點贊]

  • 2024-05-08 00:14

    意大利是美國的跟班不宜投資 。可以考慮外交比較自主的法國

    不雞道 回覆:
    只有匈牙利稍微值得信任些,其他歐洲國家都是美國附庸國,法國其實遠算不上真正的獨立自主,基本上和老美步伐一致
    天行者 回覆:
    講起來歐洲都沒靠得住的。只能矮個裏面挑將軍了
  • 2024-05-08 14:48

    新能源車走出去,是好事,可以規避西方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打壓,更好的占領西方市場。

  • 等待 32
    2024-05-08 11:16

    還是小心歐洲人,他們永遠是不講信譽的國家。

    渡人 回覆:
    歐洲有幾個小國挺討厭的,就象蚊子蒼蠅整天亂叫,就怕別人不知道他弱小一樣!
  • 2024-05-08 13:28

    最後跟印度一樣罰款沒收,中國企業雞飛蛋打

    渡人 回覆:
    華爲在歐洲比在美國好過點,前兩年當時高端系統芯片沒完全搞好!
  • 渡人 25
    2024-05-08 13:17

    意大利一直是不靠譜的,元首都搖頭的![笑著哭]

    火焰山 回覆:
    思維很發散,適合搞藝術。
  • 2024-05-08 14:28

    捷克也可考察下現政治立場,舊年援助我國武器,這些恩情不能忘記,現今政治不祥有待考察...英國暗裏壞事做盡,從近代以後再敘......

    老男孩 回覆:
    捷克現在反華的,議會還支持台獨
    星河無界 回覆: 老男孩
    [點贊]
  • 2024-05-08 10:51

    風水輪流轉!!

  • 2024-05-08 06:03

    點贊祖國強大

  • 2024-05-08 08:56

    真是30年河東30年河東啊

    火焰山 回覆:
    歐洲需要改革開放[呲牙笑]
  • 2024-05-08 12:56

    歐洲市場建産線可以,但是電池和三電核心部件必須在國內的生産。

  • 2024-05-08 07:46

    我們中國車企布局歐洲市場,首先法國、德國;其次才是其他國家;歐盟的話語權主要是德法兩國。

    天命之年 回覆:
    法德是西方工業的龍頭,打開法德市場,可以讓西方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制裁土崩瓦解。
  • 2024-05-07 23:46

    投資設廠,中國車企海外的裏程碑

  • 2024-05-08 13:07

    爲什麽意大利兩手空空[呲牙笑]

    陳林 回覆:
    國家協議都能單方面撕毀,企業就更不可能有好下場,雖然比亞迪是私企,在23年之前,國家一年幾十億的補貼,奇瑞就更不用說了純國企,意大利政府剛剛單方面撕毀一帶一路協議,更何況意大利在歐洲話語權不高,又是出了名的坑貨[笑著哭]
    牛皮糖 回覆: 陳林
    原來如此沒有信譽[點贊][點贊][點贊][點贊]
  • 2024-05-08 12:42

    方便了。可以了。

  • 2024-05-09 10:28

    到歐洲把廠建成後生産幾年上軌道了,就是倒黴時候了,不是我瞎說的,在外國沒有一個好東西,象在印度辦廠的就有一壺喝的了

  • 2024-05-08 00:03

    歐洲多國爭搶中國車企建廠,法國點名比亞迪,意大利兩手空空!!!

  • 2024-05-09 14:57

    歐洲10個國家爭搶中國車業在他們哪裏辦廠,馮德萊恩幫助美國從中作梗,大搞破壞活動!

  • 2024-05-08 11:41

    比亞迪最好在德國和法國建總裝廠,部分零部件分散歐洲幾十國,利益均沾;華爲賦能寶馬奔馳奧迪,只提供技術不賣車;國內新能源燃油車平權,給燃油車保留生存空間,歐洲搞定🤝

  • 2024-05-09 00:40

    是時候讓老外高價買我們的“合資車”了,也讓他們嘗嘗加價的味道[笑著哭]

  • 2024-05-08 22:24

    匈牙利和塞爾維亞都可以,意大利就算了,沒有契約精神

  • 2024-05-09 12:35

    中國車企應該參考以前外資車企在中國投資的模式 不要投入重資産 只輸出技術 品牌 由老外投資建廠 形勢與政策不好拎包就走人[笑著哭]

  • 2024-05-08 17:44

    法德之間,法國合適![呲牙笑]

  • 2024-05-09 02:26

    拆了華爲5 G的國家都不應考慮,因爲也有可能步5 G的下場。

  • 2024-05-09 16:48

    風水輪流轉

  • 2024-05-08 22:21

    意大利,德國,西班牙這樣的還是退場吧

  • 2024-05-08 21:25

    慎重。防人之心不可無。

  • 2024-05-09 01:08

    BYD這麽牛了?當年我開比亞迪F3,被人笑話,天翻地覆了。

  • 2024-05-08 22:16

    比亞迪太摳了,出國可能不行

  • 2024-05-09 00:11

    不是陷阱就好!

  • 2024-05-08 18:29

    設廠可以不要核心技術出賣了,奸商些記住了。

  • 2024-05-09 09:03

    如若廢舊電池還要帶回國處理不如不建。

  • 2024-05-09 08:15

    什麽法德都不靠譜,中國車企那點份量想賣就賣,匈牙利的政治立場就很穩定,下一個應該是塞爾維亞,小國家更重視中國車企帶來的實際利益,政局穩定也適合中國車企在歐洲的發展。

  • 2024-05-08 18:30

    不要去那些出爾反爾、合同算數合同又不算數的國家建廠就行,怕折騰。

  • 2024-05-09 17:06

    中國的資本家也應該清楚,歐洲的政客基本上被美國控制。就算建廠也應該選一個友好國家,比如匈牙利、塞爾維亞。

  • 2024-05-09 10:04

    會不會像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那樣黑中國人錢?或者像印度人那樣,等你建成了直接沒收。西方人不可信呀

  • 2024-05-09 03:16

    意大利就算了,二戰時就是個坑隊友的貨色,指望不上的。

  • 2024-05-08 18:19

    要中國投資?你們先拿出誠意。至于中美鬥爭?這些國家心裏清楚的很。[吐舌頭眯眼睛笑][吐舌頭眯眼睛笑][吐舌頭眯眼睛笑][得瑟][得瑟][得瑟]

  • 2024-05-08 22:25

    電池哪來哪去了

  • 2024-05-08 19:39

    風水輪流轉

  • 2024-05-08 22:58

    真的嗎

  • 2024-05-08 18:31

    去西歐建廠可以在那個國家建廠這個國家的5G一定要用華爲的否則免談

  • 2024-05-09 13:25

    不用爭了去塞爾維亞開吧

  • 2024-05-09 10:07

    市場換技術[得瑟][得瑟]

  • 2024-05-09 22:11

    不能去意大利設廠!

  • 2024-05-09 09:08

    意大利和匈牙利最適合,畢竟親中對企業有宜!

  • 2024-05-08 19:44

    在歐建廠可沒有那麽好的産能了。沒有加班那一說。搞不好還得賠個員工百兒八十萬

  • 2024-05-08 19:50

    那麽高的工資,老板開得起無[呲牙笑]

  • 2024-05-09 07:31

    之前那些個無良心的國家,不是打壓,扁低電車嗎?說電車這樣不好,那樣不好,怎麽現在想通了?

  • 2024-05-08 19:23

    搶沒用,肯定要找方便的,關系好的地方!希臘,匈牙利

  • 2024-05-09 16:37

    還去波蘭?

  • 2024-05-09 07:19

    在國外投資注意風險!謹防萊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印度阿三就是一個例子,畢竟歐州國家不一定可靠。

猜你喜歡

青木在德國

簡介:《環球時報》駐德記者,分享讓人思考的國際大事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