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後再讀三國,才明白什麽是英雄

坤哥的書影世界 2024-04-23 20:23:52

近日無事,竟突然想回味一下名著,重新看了一遍《三國演義》,我才發現,這段曆史是如何的璀璨,再也找不出第二個這樣的故事了。

經典裏的人物,總會帶給我們某種“後勁”,最初時或許無感,但當人生的道路開始起步,開始有了閱曆,再回頭看看那些經典,曆史人物的就顯得熠熠生輝。

方覺若人生當如是,此生也無憾。

曹操

這個社會上,很多人,無論是青年還是中年,甚至老年人,說起曹操,都是一臉的羨慕,魏武揮鞭,何等的威武,何等的威風八面。

然而,可曾知,曹操年輕的時候,弱冠舉孝廉,初爲洛陽北部尉,食祿爲官,也曾爲民請命。

當同僚們都在攀附權貴趨炎附勢的時候,只有曹操顯得很不合群,不但不去跪舔權貴豪紳,還創立“五色棒”,專打徇私枉法的權貴,甚至得罪了當朝權宦,被排擠被貶官,但曹操也未曾後悔過,一次一次堅持自己的想法。

董卓亂政的時候,朝廷裏的三公大臣們,基本都在想著明哲保身。

只有曹操,孤注一擲,以七星刀刺董卓。可謂赴湯蹈火,不懼身險。

後來,十八路諸侯聯盟討伐董卓,誓言共扶漢室,然而,十八路大軍真的到了戰場上的時候,卻是出工不出力,嘴上是主義,心裏全是生意。只有曹操,憤懑諸公駐足不戰,一句“諸軍北面,我自西向”,曹操率領孤軍獨自向董卓進攻,荥陽城下戰徐榮,雖敗猶榮。

然而,曹操身上的這種樸素的正義感、少年意氣、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精神,在許多人眼裏卻是被冠以所謂的——“幼稚”、“情商低”“不懂圓滑”。

我想,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因爲他們與隨波逐流的常人不同,沒有同世俗一道,因爲接受世俗而隨波主流的人,是做不出世俗常規之外的事的。

許多年輕人羨慕英雄,很多無非是羨慕英雄所取得的功業,那種揮斥方遒的氣勢,那種威風八面。可是,英雄身上的那些世俗之外的東西,少年意氣,又有幾人能真正懂呢?

在世俗常人的價值觀裏,英雄做的事,很多都是“無益之事”,都是“明知不可爲而爲之”,都是“沒有結果的堅持”,都是無法理解的。因爲皈依世俗的人,是做不出來的,英雄能做,就證明世俗常人的價值觀是不能用在英雄豪傑身上的。

劉備

劉玄德,漢昭烈帝,開創季漢,一生明志,四十多歲才開始真正創業,五十知天命之年,才有功名,而後三足鼎立,帝業將成之際,爲兄弟報仇,功敗垂成,白帝托孤。

其實對于許多成年人來說,小時候讀《三國演義》,覺得劉備這人假的很,動不動就哭鼻子,動不動就講仁義。長大了,每日看著年華流去,理想丟到了爪哇國,除了一些文字之外一事無成,每日只爲柴米油鹽奔波勞碌。

這時候再把《三國志》和《三國演義》拿出來讀,讀到劉玄德在荊州感慨“髀肉複生”的時候,讀到劉玄德聽聞關羽遇害一怒發兵伐吳的時候,讀到夷陵兵敗白帝托孤的時候,讀到臨死前寫給兒子的诏書“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的時候,不由得潸然淚下。

劉備半生顛簸,人生過半,看到自己大腿上長出的髀肉,還流淚感慨自己已經快年過半百了,還未真正建功立業。歎“髀肉複生”,淚滿頰。

當今社會,試問,有多少人,大半輩子沒有做過一件對社會和國家有益的事,沒有去實踐自己的理想,平平庸庸的到了年過半百的時候,卻喜歡倚老賣老,向年輕後生講述他們所謂的“人生經驗”。

曹操爲什麽看得起劉備?

因爲,英雄相惜,龍鳳相惜,他們是一樣的人。

劉備年少懷大志,雖然家道中落,織席販履,但仍不墜其志,哪怕到了四十多歲,人生都快過半了,劉備仍然沒有抛棄年少時的志向。這一點,和曹操年輕時何曾相似,曹操也是在同僚和權貴的打擊排擠中,一次一次的堅持。

後來劉備因討伐黃巾軍有功,被封了官,因看不慣盤剝百姓屍位素餐的督郵,便氣血方湧,鞭笞督郵,棄官別走。

這又像不像曹操?不屑攀附權貴,不做趨炎附勢之徒。

不懼權貴,不懼身險,歲月流逝,青春不再,但仍然沒有消磨掉身上的少年意氣。

曹操發兵攻打陶謙,沒有諸侯敢出兵相助徐州,只有劉備率軍去救陶謙解圍徐州。劉備只有幾千兵馬,然而卻毅然踏上與曹軍決戰的沙場。

明知是敗,但我爲了我的目標和我堅持的東西,仍然去做。

這一幕,像不像當年憤懑諸侯駐足不進,而身率一支孤軍向董卓進攻的曹操?

英雄總是相惜。

每一個在曆史長河中閃閃發光的人,都有其獨特的光芒,同樣的耀眼,人總是會不由的欣賞跟自己的心性或志趣相似的人,曹操是英雄,劉備是英雄,他們其實更像是人生的兩面,殊途同歸。

0 阅读:5

坤哥的書影世界

簡介:看有深度的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