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嗎,印度將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秦凱王觀 2024-05-10 17:05:12

美國高盛集團做了一個預測,即在2075年,印度的經濟規模將達到52.5萬億,位居全球第二寶座,而美國將墜落至第三位,經濟總量是51.5萬億,完全失去霸主地位。雖然此預測看起來很高大上,也很對印度人的胃口,但認真想過後,真的一點專業感都沒有。該預測說2075年,美國掉到第三,但第四卻是印尼,第五是尼日利亞,第六是巴基斯坦,第七是埃及,第八是巴西。仔細看這些國家,只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他們的人口規模都很大。也就是說,這個所謂的預測,是與國家的人口規模密切挂鈎。

且不論2075年的事,就看到目前爲止,所有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國家和地區,哪一個的“發達”是靠人口規模托起的呢?基本的事實是,一個國家要想強大,要想成爲發達經濟體,工業化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發展階段,英國,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無一例外都是工業化的結果。包括我們自己,雖然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吃了所謂的人口紅利,但歸根結底,還是吃了老一輩打下的工業基礎和長期堅持的9年義務教育的紅利。

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在一台資企業打過工,那時大陸台企的研發人員,除了一群剛畢業三五年的大學生外,各部門的台柱子,都是國企中當時年富力強,卻因各種原因而孔雀東南飛的工程師。他們對外企來說,絕對的“物美價廉”。九十年代的富士康,他們到內地很多中專技校,經常是直接打包一大半的畢業生,而這些學霸中專生到了富士康,大多就是現在所謂的“螺絲工”。有些人可能要杠了,中專生也能算“學霸”嗎?如果硬要杠,可以問一下你身邊的長輩,看看他們村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都是些什麽水平的學生才能考上中專。

幾十萬的“學霸螺絲工“成就了台灣首富,台灣首富現在得瑟囂張不說,還要搬去印度。不過,老郭你去印度時肯定是風風光光,但能不能穿著褲子回來那真不好說。

現在說回印度到底能不能成爲發達國家。如果說中國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優等生,那麽就用這個優等生的100分考卷,來衡量一下印度的水平和實力。印度人口超過14億,國土面積328萬平方公裏,地理位置優越,與歐美俄都關系良好,目前GDP已經達到3.5萬億。這幾道基礎答題印度都OK,個別地方可能還超過優等生,所以基礎題,印度可以滿分過!

那麽客觀大題,比如:大規模基礎人才的培養和儲備,資源調度的能力,內部制度和矛盾協調水平,工業基礎的實力等,這些難啃的得分大題,印度是個什麽水准呢?恐怕連50分都拿不到!

印度雖然有接近14億人口,但文盲人口卻有3億,占藍星文盲人口的37%,地球上三個文盲中就有一個是三哥,這還是官方數據。印度高等教育(包括職校技校)的毛入學率只有26.3%,低于東南亞絕大多數國家水平。藍翔技校如果去印度開個分號,絕對可以碾壓印度99%的印度職校水平;號稱英語系國家的印度,其實會英語的人口也只有10%。當然印度教育這些年也培養出一些人才,但是他們培養的很多高端人才,不是跑路英國,就是變成了美國人。

印度雖然采用了英式議會制,但這個國家的運轉效率極差;印度也是一個聯邦制國家,但各邦之間經常設置貿易壁壘,很難形成高效合力。外資在印度發展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而且外資還得面臨“印度賺錢印度花,一分別想帶回家”的印式傳統窘境。對這一印度特色,雷軍的小米可能是深有體會。所以英明的華爲十年前就基本抽身印度市場,不帶阿三玩了。

最令人诟病的還是印度的種姓制度,雖然印度法律沒有種姓這個說法,但千百年形成的傳統和種姓紮根于世俗中,莫迪即便大仙下凡也束手無策。就像俺們的國足一樣,上帝看了也頭疼。種姓的存在,只能導致印度階層的固化和社會矛盾的不斷爆發,這進一步阻礙印度教育和經濟的發展。

印度的工業基礎那就更不要說了,架橋橋塌,建壩壩垮,武器靠買,基建邋遢。做不到國家工業化,印度的“發達”只能是一場夢。雖然在仿制藥和軟件外包行業,印度似乎“遙遙領先”,但這兩板斧很難把印度拉入發達國家行列。一旦仿制藥被西方用知識産權爲由頭卡脖子,印度只能自己內部玩。軟件也只能讓一部分印度精英變得更加的精英和富裕,卻給印度整個國民提供不了多少就業崗位。

其實時代給了印度機遇,但印度空有龐大人口,卻因爲自己的短板沒能抓住紅利。而中國卻因爲紮實的工業基礎,勤勞的基層大衆,最終上下一心,不但抓住了這工業化的最後一波機會,而且在不斷學習的基礎上,現在開始全面發力趕超。面對未來AI新世紀,自動化和智能化已經是趨勢和潮流。將來人口多非但不是優勢,反而是制約經濟突飛猛進的掣肘。高盛的預測也就是糊弄一下印度和印吹,讓阿三在意銀的道路上加速迷失自我而已。

老鐵們,你們對未來印度能否成爲發達國家怎麽看,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

1 阅读:101

秦凱王觀

簡介:觀世界,聊熱點,理亂麻,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