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不造車的深層原因,藏在小米汽車的新聞裏

芳言禮語聊手機 2024-04-02 18:26:43

華爲爲什麽不自己造車?這個問題已經被討論多年。

有的分析認爲,是因爲華爲受美方制裁,缺錢。

其實不然。華爲不造車的戰略早在2018年就已經明確,美國的制裁從2019年才開始。因此,不造車的決定跟制裁關系不大。

有的分析認爲,是因爲華爲缺少整車制造的能力。

這個就更站不住腳了。“蔚小理”三個造車新勢力,從零創業都能造車,小米汽車SU7曆時3年,就已成功推出。而華爲早在2013年就布局汽車行業,2019年成立了專門的車BU,以它的技術底蘊和智能硬件制造、産業鏈管理的經驗,自己造車可以說沒有任何門檻。華爲一手扶起賽力斯,成功的原因在于華爲在整車設計方面的深度參與,以及賽力斯全盤接納了華爲的標准體系。

真正不造車的原因,華爲一開始就解釋的很清楚:

“我們認爲産業界需要的不是華爲品牌汽車,而是華爲三十多年積累的ICT(信息與通信技術)技術力,來幫助車企造好面向未來的車,即爲車企提供基于華爲ICT能力的智能網聯汽車部件。”

華爲認爲,打造ICT基礎設施是其肩負的曆史使命,不能動搖。

除了聚焦主業,在最近的兩條新聞中,我們還可以看到華爲不造車的其他原因。

小米汽車身上的生態優勢

3月28日,小米汽車SU7發布,讓大家看到了它最大的優勢——“人車家全生態”。

汽車之所以會電動化、智能化,根本的原因在于技術推動下的萬物智聯大趨勢。

小米SU7已經展示了智能汽車互聯生態的雛形:汽車內可以拓展外接各種智能設備的CAR IoT;車機與智能家居互聯,互爲入口,互相控制;汽車與家之間,還有人隨身攜帶的智能手機等設備。

人車家全場景的互聯,打破了時空界限,隨時隨地都可以操控任一智聯設備,無論它在什麽地方。除此之外,汽車智能化還有車與車的互聯、車與路的互聯等等。

華爲不造車的原因之一,就是要打造更廣闊的生態。

圖源:鴻蒙智行官網

我們回到手機行業看一下,爲什麽華爲把鴻蒙系統開源了,友商卻不願意使用?抛開各家在安卓系統上的利益不談,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華爲自己造手機,而且是頭部玩家,與其他手機廠商有直接的利益沖突。

同樣的道理,華爲如果想要在智能汽車行業打造更多人參與的、更廣闊的生態,就不能自己造車。

華爲正在打造獨立于安卓之外的鴻蒙生態,作爲新生態,需要各大硬件廠商的支持才能更好地成長。鴻蒙系統是面向下一代的萬物智聯系統,而智能汽車正是未來萬物智聯的重要一環,讓鴻蒙系統上車並成爲智能汽車的主流,是一個優先戰略。

因此,華爲不造車,避免與汽車廠商的沖突,同時提供包括鴻蒙智能座艙、自動駕駛開放平台、智能駕駛計算平台、高分辨率成像雷達、智能汽車熱管理解決方案等在內的智能增量零部件或方案,幫助汽車企業完成智能升級的同時,也將其拉進了鴻蒙生態的朋友圈。

汽車央企加速新能源汽車發展

3月30日,東風汽車集團宣布將投入600億元加快掌控關鍵核心技術,並將投放44款新能源車。

這是在國資委推動下,汽車央企加速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新動作。

在當下這波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大浪潮中,中國汽車行業全球領先。但具體到內部市場,領先的是比亞迪、吉利等民營企業,特斯拉這樣的外企,還有“蔚小理”這樣的造車新勢力。國企雖也有上榜,但銷量與其體量並不匹配。

圖源:第一電動

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新能源汽車整體滲透率超30%,但三家汽車央企的數據普遍低于平均水平。其中,長安汽車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總銷量的比例約爲18.6%,東風汽車集團約16.7%,中國一汽不足10%。

到目前爲止,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沖擊最大的是傳統車企,而傳統車企的主力正是以合資車銷量領先的汽車國企。

參考當年智能手機時代變革中諾基亞、摩托羅拉等老牌巨頭的隕落,智能汽車的變革浪潮中,汽車國企的命運難免讓人憂慮。華爲如果造車,必然會進一步加大對汽車國企的沖擊,其背後的影響就深遠了,進一步會影響國民經濟。

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華爲只作爲零部件供應商,幫助汽車國企造好車,實現新時代的成功轉型,不僅與己有利,對于國計民生也是功莫大焉。

從2023年11月長安汽車發布與華爲的投資合作備忘錄開始,華爲車BU就開始籌備成立新公司,承載車BU的核心技術和資源,開放股權,與産業鏈合作方共同聯合運營。

2024年1月,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成立,隨後又密集成立了4家全資子公司,分別位于上海、蘇州、東莞和南京四地。

除了長安汽車外,3月7日,有媒體報道稱,東風汽車集團副總經理尤峥在某場活動中透露,該集團正聯合一汽集團,積極跟進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投資事宜。預計到2024年6月會有初步結果。

參股華爲車BU,有利于三家汽車央企將來獲得更低價、更穩定的華爲智能汽車零部件供應。未來如果進行聯合采購,還能降低成本,增強整車競爭力。

目前,長安汽車與華爲的合作車型包括深藍、阿維塔等,均爲HI(Huawei Inside)模式;東風汽車岚圖也與華爲達成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戰略合作;一汽解放與華爲簽署了全面深化合作協議,涉及AI、智能駕駛及智能座艙等領域,雙方合作的自動駕駛産品將應用于L4低速場景。

另外,與華爲達成合作的奇瑞、江淮、北汽等都是國有控股企業。

總之一句話,華爲不造車,只提供智能汽車增量零部件,有助于汽車國企實現智能化轉型,有利于整個國內汽車産業的行穩致遠。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華爲不造車的原因除了聚焦ICT主業之外,還有擴大鴻蒙生態朋友圈的考慮,同時避免沖擊傳統汽車産業,幫助國內汽車産業智能化轉型,有利于在變革中穩定國民經濟。

0 阅读:1165
评论列表
  • 2024-04-03 11:51

    因爲華爲已是臥龍,老任清楚臥龍的立場。以華爲的技術底蘊,如遇伯樂或千裏馬,必一飛沖天,老任自己也在等自己的臥龍鳳雛,,新事物出新詞: 左等臥龍鳳雛、右盼伯樂千裏馬 ,,所謂 伯樂(臥龍)不常有,而千裏馬(鳳雛)常有,,得一者可得天下、兩者俱得可安天下。。🤔🧐

  • 2024-04-03 00:17

    HW必勝!

芳言禮語聊手機

簡介:略懂手機,獨立觀察,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