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電池新國標發布,重典嚴查才能讓電動車騎得更安心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5-09 19:10:40

近日,電動自行車用锂電池強制標准發布,從設計、生産和銷售等過程爲電池安全築牢防線,引發廣泛關注。據悉,新國標將于2024年11月1日正式實施,屆時不合規者將被逐步淘汰。

如今電動自行車“駛”入千家萬戶,是許多人的主力代步工具。然而,隨著普及率上升,電瓶安全隱患日漸突出。據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通報,在電動自行車引發的火災事故中,電池故障是重要“元凶”,這從近年來各地事故溯源中同樣能夠得到印證。電池頻頻出事,甚至成爲安全之困,原因何在?從調查來看,除了電池本身質量不達標,違規改裝更難辭其咎。據《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電動自行車電池標定電壓不得大于48v、最高時速不得超過25km。而實際生活中,爲了增加續航裏程,提高行駛速度,一些車主想方設法篡改電池設置,埋下安全隱患不說,所選用的一些超標蓄電池,絕大多數是由殘次、廢舊電芯拼裝而成,缺少必要保護配件,極易引發火災事故,簡直就是一顆顆“定時炸彈”。

治理頑疾,必用重典。此次公布的電動自行車電池強制性國家標准,一大亮點就在于從頂層設計上,填補了電池安全質量監管技術依據的空白,不僅有望從源頭守住電瓶質量“安全線”,降低起火風險概率,也有助于強化行業發展規範以及轉型升級。據粗略統計,我國電動自行車锂電池生産排名前9位的企業,供貨量約占市場總量的40%,後面100多家小型企業的供貨量占到30%,小作坊供應的電池占比也差不多是30%。大量出于“小散亂”之手的電池,正是違規拼裝、質量低劣的“重災區”。此番新國標明確安全測試要求,提高了市場准入門檻,也意味著堵上了小作坊産品渾水摸魚的漏洞,是對市場秩序的重塑。加之,“對锂電池進行編碼和電池信息溯源管理”的規範業已出台,整套“組合拳”,也有望倒逼大小生産者恪守底線。

當然,築牢電動自行車安全防線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從源頭把控外,還應強化監管力度。據報道,目前一些城市已經行動起來,嚴查違法改裝行爲。在此基礎上,尤須繼續以“抽查+重罰”狠刹頂風作案,要查車主,也要查車行。執法必嚴的同時,也要優化便民服務網點,盡可能方便群衆一站式購車、登記上牌,並下大力氣督促廣大車主敬畏規則,養成安全理性的使用習慣。多管齊下,假以時日,安全隱患才能更少,這車才能騎得更安心。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評論員 雨馨

編輯 鮑南

流程編輯 馬曉雙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