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曾經的渝派房企頂流之一:東原地産暴雷

小穎高高 2024-05-10 13:29:00

大家好,我是地産高富帥。

自從行業主導從民企過渡到國央企之後,行業內似乎動靜更大了,這邊央企爲了完成業績指標,開始頻繁動人,頻繁組織調整,總之一句話:一切業績爲王。

如今還在牌桌的規模房企確實已經不多了,頭部四大央企可謂是已經把持一二線資源許久,目前未來的競爭力會越來越明顯,早期一批風口起家的房企確實該回家了。

也就在近期,又一個曾經發展還不錯的民企暴雷:渝派四強之一的東原地産近期官宣暴雷,這又是近一年來第三家暴雷房企了,可見如今行業依然艱難。

迪馬股份作爲東原地産的上市公司主體,能堅持到現在也已經實屬不易了。其他家同時代發家的小夥伴基本上相繼暴雷,金科股份已經迎來了破産後期,藍光也已經完全退市。

作爲曾經重慶發家的典型房企,東原曾經也與協信齊名,如今重慶房企也就剩下華宇還在江湖了,早期的龍湖已經一飛沖天,成爲如今的民企頂梁柱了。

其實從前面不久羅老板卸任董事長的那一刻開始,已經早就有預感如今的結局,應該來說是早就有所准備了,東原地産的後續工作已經還是要有一個收尾工作。

地産圈內,掌舵者企業的女帥並不多,此前的央企地産一姐宋廣菊已經退休、“鐵娘子”吳亞軍也已退居幕後。

而實際上,羅韶穎與她們略有不同,她卸任上市公司董事長,可能僅僅是職位調整,因爲東原地産、東原仁知服務,還需要她掌舵。

昔日的地産富豪明星高管,正逐漸淡出公衆視線,或許如今的市場很多老板已經准備躺平或轉行了吧,地産對于很多發家過的老板來說已經是過去式了。

今年3月19日,一天內兩家房企的董事長宣告辭任,一位是陽光城創始人林騰蛟,他曾經是福建最有錢的商人之一;另一位是迪馬股份(600565.SH)董事長黃力進,他在這個位置上只坐了一年零五個月。

黃力進辭職後,迪馬股份尚未能及時公布新董事長人選。在迪馬股份的業務板塊中,房地産開發和物業服務在營收中占比超過95%。

迪馬股份的大部分營收都來自于旗下子公司東原地産,而東原則是知名渝派房企,也曾喊出過銷售額千億的口號,其規模頂峰是2020年,根據克而瑞統計,那一年東原地産年銷售額達到了602.1億元。

如今迪馬股份暴雷,也間接說明東原地産如今的困境,從巅峰時期的千億戰略到如今似乎百強都比較困難的急速滑坡,或許這也是大多數紅利時代房企的基本操作。

其實回顧到2016-2020年的五年時間,迪馬股份的地産業務其實還是有值得說道的地方的,因爲在那個時代紅利下,一切都變得比較簡單通透,關鍵是如何執行。

東原早期在重慶不管是住宅與商業,都有可圈可點的項目,重慶這個地方其實類似杭州市場,産品標准非常高,想要在這裏生存比登天還難。

作爲重慶大平層豪宅的顛覆之作,2015年東原·印長江的橫空出世,直接打破了重慶固有的豪宅市場格局,成爲代表重慶及中國西部的頂豪標杆,也被業內譽爲重慶的“湯臣一品”。

從2004年東原地産成立到2015年這十幾年,東原都在深耕重慶市場,基本上做到了市場與口碑的雙重沉澱,直到2017年,故事就是另外一個版本了。

2017-2019年的三年,是閩系,京系,粵系三股民企勢力發力的最巅峰時刻,搬遷上海,對接資本似乎都是各家老板一致的同步動作,東原地産肯定不會缺席。

2017年,東原將總部搬遷到了上海虹橋,入駐蘇虹路上的虹橋萬科中心。此時,東原官方如此表述此次“遷都”:入駐地産第一梯隊品牌雲集的虹橋腹地。

短短一句拗口的單句,已經掩抑不住東原春風得意的野心。放在那個時間點,東原的確有足夠的自信:以226.2億元排名2016年江湖第72位。

重慶老鄉龍湖858.1億元、金科455.2億元,隔壁的四川一哥藍光不過339.1億元,近到可以視距打擊,東原地産自信的笑臉也呈現出標准化動作。

産品上,東原“印長江”和“印”系列也漸趨成熟,品質方面可圈可點。特別是2017年以來,引進了一批高質量水准的市場化高管加盟,這也是東原地産這一時刻的標簽之一;

在華東地區拿了項目之後的前幾年,在蘇滬杭市場也做出了一些爆款産品,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知名度,不過由于母公司的經營狀況每況愈下,後續資金方面的短板就完全暴露。

另外一個方面, 東原地産底層視角來看,其戰略基本上還是習慣性學習爲主,簡單來講就是對標龍湖,一段時間裏幾乎是完全複制粘貼爲主。

跟隨跑的路上,東原矢志“學習龍湖”。客觀地說,學來學去,東原多少還是學到了一點,但是,也就那麽一點。

趕上時代好,大家也就當真了,然後就喜滋滋地自稱爲“小龍湖”了。殊不知,那一點,只是皮相,離真正的風骨還相去甚遠。

何況,學習和盲從僅一步之遙,不知不覺中,小龍湖東原也已經照單全收了龍湖“吃幹榨淨”的合作模式,東原自身原因又使這種跟隨總是“慢半拍”,比如說下沉三四線、比如說長租公寓。

另外一方面,2017年,江湖上關于這次債務危機的緣起傳得有鼻子有眼:東銀花了幾百億買煤礦,挖到1米深的時候還有煤,再往下挖就沒有了……顯然是勘探的時候被人作了手腳。

現在來看,東銀違約對東原影響至爲深遠。作爲東銀旗下最可靠的現金奶牛,東原立即成爲了債權人眼中僅有的肥肉。衆目睽睽之下,東原在公開市場融資的渠道越來越窄。

一邊是大股東把自己吸幹了,一邊是地産確實已經下行,業務的局限性很難突破,這也是這些年東原地産消失在榜單的核心原因。

由于融資通道受限,又要維持規模、維持現有經營團隊和城市公司,從2018年開始,東原不得不改變戰術,拿地從重“質”變爲了重“量”。

那些一線二線城市的優質地塊,變得可望而不可即;轉而下沉落子到綿陽、渭南、襄陽、遵義、肇慶、徐州等三四線城市。

很明顯這次調整,幾乎又跟早期的小龍湖方向完全背道而馳,因此,很多人覺得東原是學了個寂寞,後期也是爲了拿地而拿地。

另外一個最大的問題,也是小編個人的一些想法。東原地産的總裁老席,本身是屬于龍湖系的一位猛將,但是基本上整個經曆都在西南地區,重慶周邊爲主。

讓這麽一位高管執掌東原地産的江湖,在起初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到了2018年後期,東原已經布局華東,華南,華中等多個一二線城市。

東原到後期搬遷上海之後,其實短暫時間內是重倉華東市場的,因此老席的整體的管控維度與現有的東原地産的規模發展訴求其實不在一個水平線。

可以看的出來,作爲一個總裁,在搬遷上海之後,資源方面並沒有很大的突破,布局的上海也都是遠郊項目爲准,南京項目差點鬧出了烏龍。

一直一來,東原地産都有一種說法:誰是老板的人,誰是老席的人,可見當時東原地産整體的內部狀況其實比較微妙。

因此對外這一批招聘的職業經理人,看起來都高大上,但是也需要平衡兩位高管的基本喜好,一位是審美喜好,一個是執行喜好。

不過有一說一,東原地産應該是女性經理人最多的房企之一了,這一點倒是真的是非常人性化,或許也是跟創始人是女性有很大關系吧。

時間到了2023年8月,迪馬股份曾發公告稱有債權人向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公司進行破産清算。同月,法院因證據不足以認定迪馬股份公司缺乏清償能力,不予受理債權人的破産清算申請。

在這幾年時間內,東原地産完全消失在江湖,只是偶爾看到東原也在進軍代建市場,這或許也是很多房企必然需要走的路吧。

東原以“東原建管服”的名義提供代建代銷、多元管理、城市服務等“一站式綜合解決方案”……但是,具體效果如何,顯然還要假以時日。

昨天,因債務危機,在熬過5年時間之後,重慶東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東銀控股”)終于迎來了曙光。

本次引進國資委大股東重慶江南集團,算是一個好消息吧,畢竟母公司這幾年一直被債務困擾無法持續經營!

東原地産已經走過了20個年頭,在第20年選擇終結自己,或許也是一種解脫。東原以後得故事該如何繼續講下去,或許也是管理層需要思考的。

今天就說到這裏,大家有什麽想說的,也歡迎留言討論,也感謝大家這麽好看,也願意給我點贊。

0 阅读: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