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的孽報:李世民最優秀的兒子,最終卻被李世民坑殺了

化而爲鵬 2024-04-10 20:42:07

作者:林淼

說到唐朝,人們都會很自然的想到“強漢盛唐”,不錯!唐朝確實是我國曆史上一個非常強盛的王朝,特別是唐朝的第二代皇帝李世民,更是一位曠世明君!然而,大家也都知道,李世民一生也有一個最大的道德汙點,那就是玄武門之變。在那次事變裏,李世民屠兄殺弟,最終還逼著自己的父皇李淵退位,這似乎有些喪盡天良吧!

不過,曆史的書寫,從來都是勝利者說了算!有誰敢來斷皇家的冤案呢?然而,天道好輪回,縱然是統管天下的李世民,他最終也得遭受玄武門之變的孽報:他屠兄殺弟,他的兒子最終也互相殘殺,而且這場殘殺竟還是由李世民自己引發的!不過,李世民最優秀的兒子卻在那場殘殺中死于非命!也就是說,李世民最優秀的兒子,最終卻被李世民坑殺了!

或許大家會問:李世民坑殺了他自己最優秀的兒子?那他的這個兒子是誰啊!是李承乾?李治?都不是!這個兒子便是他第三個兒子李恪。爲啥這麽說呢?因爲李世民生前曾在公開場合多次說過,李恪各方面最像自己。這便是父親對兒子的最高評價!曆史上的李恪,其綜合素質也確實出類拔萃,他爲人低調,而且不論讀書還是習武,都特別容易上道。

當時李世民的嫡長子李承乾雖然是太子,但是,他從小便被李世民手下的一幫老夫子教育得人格分離,表面上謙虛謹慎,一副很正經的樣子,但一回到東宮便原形畢露,不但與官奴厮混、遊樂無度,甚至還迷戀上各種沒有下限的遊戲。這樣的兒子能成器麽?李世民的第二個兒子楚王李寬,英年早逝,所以按正常序列來說,李恪相當于次子。

那麽,李世民當年爲啥不將李恪立爲太子呢?這裏面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古代帝王立皇儲都是“立長不立幼”。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長子。第二,李恪不僅不是長子,他甚至還不是“嫡子”。大家都知道,李世民的皇後是長孫皇後,而李恪的生母卻是楊氏,她可是隋炀帝的女兒,也就是說,李恪是隋炀帝的外孫子。

這對于當時的李世民而言,肯定會生疑心,所以,李恪的人生注定與皇位無緣,這從他的名字裏也可看出李世民當時的心態。恪者,小心恭敬的意思,也就是要李恪小心恭敬的輔佐皇帝,他還哪有當皇帝的機會呢!這或許也是上天對他的懲罰吧!讓各方面都特別像他一樣優秀的兒子,永遠也無法得到他的重用!

然而,爲啥又說最終是李世民自己坑殺了自己這個最優秀的兒子呢?這又得從太子李承乾叛亂說起,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之間爲了爭奪皇位繼承人,已經是水火不容了!最後,李承乾也效仿了他父親李世民的做法,他聯合漢王李元昌,兵部尚書侯君集等人發動了政變,殊不知陰謀被人提前告發,李承乾最終被廢爲庶人。

然而,那次事件對李世民的打擊很大,他看到自己曾花費無數心血培養的兒子,居然因爲爭奪皇位互相殘殺,這多麽酷似當年的自己啊!所以,他思前想後,痛徹心扉,一時間萬念俱灰,竟抽出佩刀准備自栽!幸好被當時的長孫無忌奪下配刀,並順手交給旁邊的李治,同時,長孫無忌還力勸李世民。

他告訴李世民:陛下不必這樣想不開,就算以前的太子不成器,可是您還有很多兒子啊!爲啥就不能重新立一個太子呢!當時李世民的情緒十分低落,他看到旁邊的李治,便順口說道“那就立晉王李治吧!”然後,他讓李治給長孫無忌下跪,並告訴他,這都是長孫無忌的功勞,讓李治將來要尊重長孫無忌。

說到李治,很多人都知道,這個人生性寬仁,但唯一的弱點便是懦弱。不然後面的武則天又怎麽能把持朝政呢?而李治的這一弱點,也是導致其兄長李恪死于非命的主要原因。由于李世民生前親口囑咐李治,讓他以後要尊重長孫無忌,所以,李治當政後,對長孫無忌也是言聽計從,殊不知長孫無忌卻對李恪動了殺心。

因爲當時李恪雖然外放偏遠,但他紮根基層,治理地方頗有政績,威望也越來越高。這讓長孫無忌十分擔憂,因爲李恪可不是他的外甥,如果他的威信足夠高,就會威脅到自己外甥的皇位,所以,他必須及早除掉這種威脅。顯慶年間,房遺愛與高陽公主謀反事件爆發,長孫無忌便故意制造冤案,將吳王李恪扯了進來。當時,無數百姓都爲他叫屈,然而最終,李恪還是成爲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如果李世民泉下有知,當他知道長孫無忌殘害李恪時,不知他又會作何感想呢?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