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常相連,曾國藩卻高明在“只貴不富”

董悅道 2024-03-14 18:54:48

我們經常把富貴連在一起說,通常一個人“貴”了,就會富。

曾國藩卻是個例外,只貴不富。但,這也許是他們家族後來出了240位牛人的原因之一,因爲不貪財,所以更有福報。

不讀《郦波評說曾國藩家訓精華》,我都不敢想象,曾國藩竟然窮到這種地步。

1、 兩個女兒爭一條褲子

曾國藩在兩江總督(是個很大的官,從一品或正二品,比省長都大)任上的時候,有一次,李鴻章請曾家的女眷們吃飯。

人家請吃飯嘛,女孩兒總想打扮得漂亮一點。

當時,曾國藩的兩個小女兒還未出嫁,爲爭家裏僅有的一條綢緞褲吵了起來,沒有爭到的那個哭得很傷心。

曾國藩就勸沒有搶到褲子的女兒說:“如果明年我還在任上,就給你做一條新的。”

這樣,女兒才不哭了,破涕爲笑。

不僅平時不給妻女穿绫羅綢緞,曾國藩自己也不穿。

他一輩子只在考中進士時做了一件天青緞馬褂,是他唯一的綢緞衣服,有重大慶祝活動或新年時才舍得穿。

這件衣服他珍藏了30年,晚年的時候拿出來,還是光潔如新。

曾國藩這樣才叫真正的惜物,想想我自己,修行之前,工資掙得不多,在公司也不是什麽重要人物,上千元的衣服,一次買兩件,穿不了幾下就不喜歡了、丟掉了,真是無比慚愧。

2、 曾紀鴻沒錢看病

曾國藩活著的時候,家裏不富裕。他去世之後,兒子曾紀鴻也窮。

曾紀鴻雖然是個數學家,但因爲沒有走考科舉做官的路,當時做個小官,工資還不夠養家糊口的。

有一次曾紀鴻看完病,甚至連買藥的錢都沒有。

後來還是左宗棠知道了這件事,他也沒想到曾國藩爲官竟如此清廉,感動得熱淚盈眶,主動資助了曾紀鴻。

其實,曾國藩在沒有做官前,父親是個私塾的教書先生,家裏也很窮困。

曾國藩兩次考科舉失敗後,在外流浪兩年(讀萬卷書行千裏路),花光了家裏給他進京趕考的所有錢,還借了100兩銀子買了一套《二十三史》,回來都不太敢給他老爸講。

他爸爸一輩子考舉人失敗,但不是一個一般的父親,並沒有罵他,只說:“借錢買書,不是壞事。我樂于替你還清所有的欠款,但希望你能用心研讀,不忘記買書的初衷,這借的錢也不算白費了。”

我讀到這些非常感慨,覺得曾國藩的經曆,像極了我在很多時候被金錢所困的樣子。

不僅曾國藩窮過(雖然有時候他的窮是主動選擇),蘇轼也窮過,他有一陣子沒有工作,爲了節約用錢,把僅剩的一點錢分成12份吊在房梁上,每個月只取一份。

這樣想想,連大咖們都是如此,可能很多普通人都遇到過“金錢關”。所以,修行之後,我更懂得“財布施”的重要,生活不易,大家相互取暖。

3、 曾國藩爲什麽選擇只貴不富?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面,金錢也是。曾國藩害怕錢太多了,腐蝕了心。

所以他學嶽飛的“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怕死”,說自己是“不愛錢,不怕死”,要讓自己“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還以“爲官發財”爲恥。

雖然他小時候也窮,但並沒有想“等發迹了,借機好好斂一斂財”,他甚至把貧窮當成好事,用它來磨煉心性。

他教育孩子們: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則庶可以成大器。

孩子們結婚,他也盡量讓找耕讀之家,而不是有錢有勢的官宦之家,怕孩子們沾染一些壞習氣,壞了家風。

曾國藩還有一首詩,寫得很有意思:

每日清晨一炷香,謝天謝地謝三光。

所求處處田禾熟,但願人人壽命長。

國有賢臣安社稷,家無逆子惱爹娘。

四方平靜無幹戈,我若貧時也無妨。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