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了近千萬人!建築農民工,破防了!

城市財經 2024-05-03 16:06:58
作者:余飛

4月3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3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我每年都會關注這個數據,並撰文分析一番,今年照例進行。

01 | 跨省農民工繼續減少

看到“農民工”三個字,大家腦中的畫面似乎是攬工漢的形象,就像《平凡的世界》中去原西縣、黃原地區攬工的孫少平。

這些攬工漢當然屬于農民工,但遠不局限于此。

國家統計局對“農民工”的定義是,戶籍仍在農村,年內在本地從事非農産業或外出從業6個月及以上的勞動者。

這裏有幾個關鍵,一個是農村戶籍,一個是從事非農業生産或外出6個月的勞動者。

按照這個定義,所有農村戶籍的外出打工者,皆是農民工,包括坐在寫字樓中的白領乃至金領。

按照統計局披露:

2023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9753萬人,比上年增加191萬人,增長0.6%。其中,本地農民工12095萬人,比上年減少277萬人,下降2.2%;外出農民工17658萬人,比上年增加468萬人,增長2.7%。年末在城鎮居住的進城農民工12816萬人。

來源:國家統計局

本地農民工在減少,外出農民工在增加。

其中,外出農民工中,跨省流動6751萬人,較去年減少了310萬;省內流動10907萬人,較去年增加了778萬人。

跨省農民工繼續減少,而省內流動人口卻在猛增長。

2022年,因爲疫情導致的動辄封控緣故,很多農民工回流,這一年外出農民工減少了外出農民工中,跨省流動7061萬人,比上年減少69萬人,下降1.0%;省內流動10129萬人,比上年增加87萬人,增長0.9%。

2023年形勢依舊,說明由于宏觀大環境的變故,農民工仍需要奔赴外地討生活,但很多人選擇在省內,而非出省。

這一點與各城市的人口增量變化相呼應。

從目前公布的數據來看,普通地級市的人口基本在流出,而中心城市中目前只有重慶在減少,其余均仍有增量。

而且很關鍵的一點是,省會城市成爲了人口增長的主力。

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省會城市增量都不錯,增量前四都是省會城市。目前公布人口數據的25個省會與首府城市,人口增量合計153.28萬。

而這些省會城市的人口增量,大多依靠虹吸省內其他地市。

來看幾組數據。

2022年長沙常住人口增量第一,但湖南全省人口減少了18萬人,湖南除長沙外的其他城市,全部在減少。

2023年,同樣如此。

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再看安徽,2023年安徽只有合肥人口增量最顯著,蕪湖、馬鞍山微增,其余城市人口在減少。

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陝西亦是如此。由于陝西大多城市未披露2023年數據,仍以2022年數據來看,西安增量一騎絕塵,其他城市基本都在減少。

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再看江西,同樣如此,過去幾年,除了南昌有顯著增量外,其余不是基本不增長,就是減少。

2023年,連省會南昌的增量都不再顯著了。

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再看河南。河南省目前只有9個城市公布了數據,鄭州增量一騎絕塵,其余基本都在減少。

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省會的虹吸能力強于一線,這是農民工跨省流動人口繼續減少的直接原因。

02 | 東部淨流入第一,中部淨輸出第一

從外出農民工的總輸入和輸出規模來看,農民工依舊在大量流入東南沿海地區。

從上面數據可以看到,外出農民工的總規模是1.77億。

輸出地最多的地區是東部,輸入地最多的也是東部。

東部地區之所以最多,是因爲人口多,面積大。

在這份《報告》中,國家統計局對四個地區有明確劃分。

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10個省(直轄市)。

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個省。

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甯夏、新疆1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

東北地區:包括遼甯、吉林、黑龍江3個省。

東部地區既是農民工輸出最多的地區,也是農民工輸入最多的地區。而且輸入與輸出之差最大。

換句話說,東部地區是農民工淨流入最大的地區。中部地區則是農民工淨流出最多的地區,其次是西部、東北。

數據:國家統計局

由此可以看到,盡管全國人口已經二連降低,盡管外出人口中跨省人口規模連續減少,但跨省的人口,依舊在往東南沿海地區奔赴。

這在全國各省市常住人口變化數據,也得到了呼應。

2023年的各省市數據顯示,中部、西部、東北人口,繼續湧入東部沿海地區。

數據:各省市自治區統計局;其中黑龍江、西藏未公布數據

浙江省增加了50萬人,2022年人口曆史性減少的廣東,增加了49萬人,海南增加了15.98萬人,上海增加了11.56萬人,江蘇增加了11萬,北京增加了1.5萬,天津增加了1萬。

與之對應的是,中部人口集體減少。

河南人口減少57萬人,湖南減少了36萬,山西減少了15.36萬,江西減少了12.97萬,安徽減少了6萬,湖北減少了6萬。

山河四省中,河南減少了57萬人,減少量全國第一。山東減少了39.82萬人,減少量全國第二。河北減少了27萬,山西減少了15.36萬。

山河四省2023年常住人口合計減少了139.18萬人,取代東北,成爲人口減少量最多的地區。

03 | 農民工老了

國家統計局披露:

2022年農民工平均年齡43.1歲,比上年提高0.8歲。

古人雲,四十不惑。大批不惑之年的農民工,依舊爲了碎銀幾兩,在外奔波。

當然,這種年齡不斷增加也是全國總人口老齡化的映射。

2023年年末,60歲以上人口規模2.97億,占總人口比重高達21.1%,相較于2022年增加了1.3個百分點。

65歲以上人口規模達到21676萬人,占總人口比重15.4%,較2021年增加了0.5個百分點。

來源:國家統計局

從年齡結構來看,41歲以上的農民工規模逐年增加,2018年占比還只有47.9%,到20232年占比高達55.4%。

也即超一半農民工都是40歲以上的人群。反之30歲以下的人群占比從2018年的27.6%降到了2023年的16.6%。

來源:國家統計局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整體人口結構之下的“後繼無人”。

之前網上流傳著一張各年齡階段人口規模。70後人口規模最多,2.24億。此後一路下降,80後2.19億,90後1.88億,00後1.47億,10後1.46億。

04 | 建築農民工人數跳水了

2023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9753萬人,都在從事什麽行業?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第一産業占比0.7%,也即從事農林牧副漁業的人員,208萬人。

從事制造業人員占比27.5%,也即8182萬人。

從事建築業人員占比15.4%,也即4582萬人。

從事第三産業(廣義服務業)人員占比53.8%,也即16007萬人。

來源:國家統計局

從上圖可以看到,其他行業人員占比都在增加,只有建築行業人員在減少。

最近幾年,農民工從事建築業比例最高的年份是2021年,達到了19%,爲5557.7萬人,去年降低至4582萬人,兩年時間減少了975.7萬人。

數據:國家統計局

如果相比于2014年的最高點,則減少了1527萬人。很明顯,過去兩年建築農民工減少速度明顯加快了。

減少的這些農民工,或轉行或失業。

建築行業農民工在減少,有兩方面因素:

第一,建築工人高齡清退潮。

2019年,全國各地對高齡建築工人進行了限制。

2019年3月起,建築工人實名制管理辦法開始全面實行。一些地方先後出台“清退令”,即禁止18周歲以下、60歲以上的男性以及50周歲以上的女性這三類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從事建築施工作業。有些地方還規定,禁止55周歲以上男性、45周歲以上女性進入施工現場從事高空、特別繁重體力勞動,以及其他危險性、風險性高的特殊工作。

盡管2022年,人社部、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農民工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指導企業不得以年齡爲由“一刀切”清退大齡農民工,爲有就業需求的大齡農民工免費提供公共就業服務。2023年2月13日,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維護好超齡農民工就業權益。

2023年,江蘇等部分省也解除了一刀切的限制,但大部分地區仍沒有解綁。

第二,房地産低迷,導致大批建築工人轉行。

最近三年,房地産銷售面積、銷售額、開工規模進入了全線下調狀態。

國家統計局披露,2024年一季度房屋新開工面積17283萬平方米,下降27.8%。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12534萬平方米,下降28.7%。

我們的住宅開工面積,見頂于2019年,當年開工面積16.7億平方米。而去年的開工面積降至6.9億平方米,相比于高點下跌了58.7%。

數據:國家統計局

房子開工面積下跌了一大半,自然不再需要那麽多建築農民工,這類群體規模減少,順理成章。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