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一個士大夫的出走與歸來,全靠這12句話!

金珠閣內修行的小妖 2024-04-10 17:02:07

話說,中國有兩個半聖人,兩個是孔子和王陽明,而那半個就是曾國藩。

孔子的成就自是不用多贅述,其開創了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先河,其思想深刻影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構建!

而在曾國藩之前,同樣依靠中華傳統文化走向人生巅峰的另外一個聖人王陽明。曆史作家度陰山指出,王陽明的成功,絕大程度上靠天資,曾國藩的成功絕大程度上靠後天努力。二者的成功,殊途同歸,都是在中華傳統文化這塊土壤上完成了最頂級的綻放。

若是不談天分,曾國藩其一生中的出走與歸來,無疑是中華傳統文化深刻內涵的一次精彩演繹,可以說是依靠中華傳統文化修煉成才的一個典範。

早年的曾國藩,天資並不出衆,考秀才之路漫長而曲折,屢試屢敗,屢敗屢試。那時的他,性格沖動,易怒易鬥,常因瑣事與人爭執,甚至動手,修養與脾氣皆顯不足,得罪了不少人。除此之外,他還常誇大其詞,不懂裝懂,言行不一,表面上滿口仁義道德,背地裏卻熱衷于觀看菜市口的殺戮場面。三十歲的他,距離“完人”的標准似乎遙不可及,與普通大衆並無二致。

然而,曾國藩是如何做到“鹹魚翻身”?

這其中的轉變,離不開他堅持的“日記複盤”。

他開始將自己的生活點滴、所思所感記錄在日記中,這些日記與家書,對他來說珍貴無比,甚至比生命還要重要。每當在戰爭中遺失了這些寶貴的記錄,他都會痛心疾首,深感失落。

這些日記,不僅是他日常生活的記錄,更是他自我反省與提升的工具。他通過細致觀察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逐一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甚至深入檢視自己內心的每一個念頭。爲此,他列出了十二條箴言,每日以此爲鏡,對照自己的行爲,力求自我完善。

① 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裏,應事時專一不雜,如日之升。

② 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半時,體念來複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③ 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④ 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徇外爲人,每日以十頁爲率。

⑤ 讀史:丙申年購《二十三史》,大人曰:“爾借錢買書,吾不憚極力爲爾彌縫,爾能圈點一遍,則不負我矣。”嗣後每日圈點十頁,間斷不懈。

⑥ 謹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⑦ 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⑧ 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曰:“節勞、節欲、節飲食,時時當作養病。”

⑨ 日知所亡:每日記茶余偶譚二則,有求深意是徇人。

⑩ 月無忘所能:每月做詩文數首,以驗積理之多寡,養氣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喪志。

⑪ 作字:早飯後做字半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課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⑫ 夜不出門:曠達疲神,切戒切戒。

這十二條箴言,不僅是他修身養性的法則,更是他回歸中華傳統文化、重塑自我的象征,也正是士大夫成事的一種常規方式,“主敬”、“靜坐”、“早起”,這是他對生活態度的堅持;“讀書不二”、“讀史”,這是他對知識的渴求;“謹言”、“養氣”,這是他對個人修養的追求;“保身”、“日知所亡”、“月無忘所能”,這是他對身心健康的重視與對知識的積累;“作字”、“夜不出門”,這是他對個人才藝的錘煉與對生活習慣的自律。

曾國藩用他一生的實踐,證明了即便一個人天資平平,甚至反應遲緩,但只要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同樣可以取得非凡的成就。他的一生,是對中華傳統文化深刻內涵的生動诠釋,也是對士大夫精神的一次完美展現,將永遠激勵著後人。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