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仍下滑、變現能力提升:陸金所控股的喜與憂

商訊社 2024-04-30 14:34:52

“基本面的全面改善仍需靜觀後效。”

文 | 南豈珵

編輯 | 曹諵

日前,陸金所控股(NYSE:LU;06623.HK)披露了2023年財報——實現總收入342.6億元,同比下滑41.1%;淨利潤則同比下降88%至10.3億元。

對比同行業美股上市的奇富科技(原360數科,NASDAQ:QFIN)、樂信(NASDAQ:LX)、信也科技(NYSE:FINV)、小贏科技(NYSE:XYF)、嘉銀金科(NASDAQ:JFIN)五家金融科技公司,陸金所控股是六家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中“唯一”營收淨利潤雙下降的公司。

年報披露當日陸金所控股也同時披露了2024年一季度財報——與2023年同期對比,不論是營收還是淨利潤,陸金所控股均同比下降。

淨利仍下滑

營收方面,陸金所控股一季度營收69.64億元,同比下降30.9%。

其中除僅占營收3%的其他收入和投資收入實現正增長,而貢獻最大的技術平台收入、淨利息收入以及擔保收入均負增長,分別同步下降49.0%、15.0%、34.7%。

分析陸金所控股在財報就三項收入下降給出解釋,主要原因在于貸款余額減少。

財報顯示,陸金所控股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累計借貸人數雖同比增12.4%至約2170萬人,但所賦能新增貸款同比下降15.6%,所賦能貸款余額更是同比下降45.4%,僅2702億元。

淨利潤方面,2024年一季度淨虧損8.3億元,與2023年同期7.32億元的淨利潤相比下降213.3%。對此陸金所控股解釋稱,淨虧損主要系“派付的一次性股息相關預扣稅增加10.5億元”。

3月21日陸金所控股公告宣布,每股美國存托股份2.42美元或每股普通股1.21美元的特別股息,估計總規模約100億元。

對于一家業績持續趨弱的企業來說,操作可謂震驚但又似“情理之中”。

要知道,陸金所控股美股股價已由上市之初的最高78.31美元/股一路震蕩下跌至2024年1月18日最低2.21美元/股,且自此在2美元/股—3美元/美股橫盤。根據納斯達克退市規定,當上市公司股價連續30個交易日低于1美元,即符合退市標准。

股價雖距1美元尚有距離,但陸金所控股也是在懸崖邊徘徊,而業績短期回暖無望,只能通過大筆分紅安撫投資者。受上述大額特別股息提振,陸金所控股港美股股價暴漲——美股股價翻倍上漲至截至目前4.68美元/股,港股股價也突破10港元/股橫盤區間上漲至18.84港元/股。

再重回淨利潤,財報顯示剔除特別股息事項影響,陸金所控股一季度稅前淨利潤4.5億元,同比下降38.5%,降幅較2023年同期有所收窄。

主要受益于敏捷運營和成本控制總支出同比下降27%。

財報顯示,陸金所控股2024年一季度銷售及營銷、一般及行政、運營及服務、技術及分析以及信用減值損失分別爲15.2億元、4.8億元、13.3億元、2.5億元、28.6億元,同比下降49.9%、36.2%、14.8%、26.1%、8.6%。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一季度淨利潤仍下降,多位行業人士對陸金所控股保持樂觀,例如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媒體表示“陸金所控股雖業績有所波動,但屬于特例,原因在于陸金所控股剛剛完成轉型。”

陸金所控股董事長兼CEO趙容奭在業績電話會上透露,公司在2023年第三季度末已經完成向100%擔保模式的過渡,2023年第四季度新增貸款全部由消費金融子公司作爲表內貸款發放,或由平安普惠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在100%承擔風險的業務模式下提供。

相關指標改善

業績持續趨弱之際,陸金所控股以“優質量、優結構”爲方向,落地了涉及産品組合、線下布局、隊伍建設、優化風控的四大風險減量改革舉措,同時推進業務模式改革。

業績溝通電話會中趙容奭如此表述:“2023年公司完成了五大降低風險及多元化舉措落地,包括系列組合變動和一項業務模式調整……這些舉措已經顯現出積極效果,一些關鍵運營指標已經得到初步改善。”

具體來看——

資産質量有所企穩

財報顯示,陸金所控股2024年一季度已賦能貸款總額(不包括消費金融子公司)的C-M3遷徙率(預估未逾期正常貸款于三個月後成爲不良貸款的百分比)由2023年第四季度的1.2%改善爲1%,已賦能一般無抵押貸款及有抵押貸款的遷徙率分別爲1.0%及0.7%,2023年第四季度這兩項數據分別爲1.4%及0.8%。

變現能力有所提升

新增貸款由消費金融子公司發放,或由擔保公司按我們的100%擔保模式賦能,減輕了陸金所控股偏高的CGI保費負擔,2024年第一季度按貸款余額計算的零售信貸賦能業務收入率由上年同期7.3%提升至9.0%。

業務結構有所改善

陸金所控股小微融資業務受小微企業主(SBO)業務的影響,而小微企業主(SBO)持續存在不確定性及可能需要更多時間恢複,這就需要其優化業務集中度分散風險。一季度陸金所控股消金業務錄得穩健增長,消費金融貸款占新增貸款銷售額的42%,大幅高于去年同期的24%,消費金融貸款已經占到當前貸款總余額的14%。

當然,轉型調整往往伴隨“陣痛”,陸金所控股一些指標改善的同時,資産質量管控隱憂仍存。

例如,2024年一季度陸金所控股已賦能貸款總額(不包括消費金融子公司)的90天以上逾期率爲4.4%,而2023年四季度爲4.1%;一般無抵押貸款和有抵押貸款的90天以上逾期率分別爲5.0%、2.6%,2023年四季度則分別爲4.6%、2.6%。

不僅僅限于此,消費金融貸款的不良貸款率也有擡頭現象,20214年一季度的不良貸款率爲1.6%,較去年末提升了0.1個百分點。

如此情況,陸金所控股選擇審慎經營。

趙容奭表示,雖然新業務模式將給公司業績帶來短期壓力,但長期看有助于公司獲得更大的業務自主性,在收入和成本上都能取得更好的平衡……由于剛剛完成業務模式的調整,第一季度我們繼續把謹慎經營和長期穩定放在首位,堅持重視質量而非數量。

不可否認陸金所控股現在所做難而正確,只是從市盈率反應的估值水平和盈利增速來看,陸金所控股短期尚未擺脫市場情緒束縛,意味著業績何時才會出現拐點,現在還難以下定論。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