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雪糕”刺痛了無數人:關于“富養”,很多父母一直都做錯了

花影故事 2024-04-03 22:49:49

導讀: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如今新時代新社會下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寶,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們都恨不得掏心窩的把最好的一切都給孩子,想盡一切方式去“富養”自己的孩子。可是“富養”也是需要找對方式的,否則只會弄巧成拙,毀了孩子。

我們天天口中說著“富養”孩子,但是你真正知道什麽是富養嗎?

在有些父母的眼裏,所謂“富養”就是物質上的給予與滿足,但是一味的去滿足孩子的物質生活,往往是讓孩子變得不知感恩,不懂珍惜和節省,鋪張浪費又敏感自私。

也有會父母說,“富養”孩子就是給予孩子很多的愛,很多的精神力量,而與物質條件無關。這話並沒有大錯,但卻也不對,如果只有精神上的支持,缺乏物質給予,孩子真的能內心強大到去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嗎?在一群小朋友中,他若什麽都沒有,真的不會自卑嗎?

富養孩子,其實並不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句“給他很多的愛”,也不是口頭上的支持。

“富養”得好,可以讓孩子一生受益;“富養”得不適當,就會把孩子變成纨绔子弟的模樣。所以,作爲父母,應該怎麽做呢?

一、“富養”是物質上適當滿足,不讓孩子因沒有一顆糖就自卑。

物質上的滿足,不是說我們要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滿足孩子的各種攀比要求。而是要在物質上讓他們不自卑、不膽怯。

對于孩子,適當的物質滿足,可以讓孩子有更多的自信、能能加從容的迎接未來。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刺痛了多少爲人父母的心。

一位老奶奶拉著一位小女孩去商店買東西,小女孩特別想吃商店老板兒子手中的雪糕,而老奶奶只是一句“我家窮”,小女孩被順利的拉走。

而那一句“我家窮”卻成了貫穿小女孩整個人生的噩夢。

等她長大後,“物質匮乏”的童年經曆,讓她很自卑、讓她不敢爭取,不敢奢望好東西。對于金錢,她特別的小氣,甚至到了摳門的程度。

結果等到她終于擁有了足夠的財力,想去滿足自己一個願望的時候,早已忘記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麽了。

在物質上適當的滿足孩子,也能讓孩子感受到被珍視、被在乎。

看過這樣一個視頻:一對雙胞胎姐弟,每次過生日的時候,都只有一個蛋糕,都是弟弟帶生日帽。每次當姐姐提出要禮物的時候,媽媽總是那句“你是姐姐,你要讓著弟弟。”

長久的被忽視,被冷落,導致後來女孩子找男朋友的時候,都會主動幹家務、買禮物、即使不是自己的錯也要道歉認錯。

那種唯唯諾諾的樣子,隔著屏幕都讓人心疼。

小孩子的心很小,有時候一顆糖就填的滿滿的,但是當這個糖沒有被及時滿足,對孩子心理造成的創傷,卻要花一輩子去彌補。

“富養”孩子,從滿足基本物質開始。不是家庭一定要有很多的錢,也不是要把孩子養得金貴,而是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被在乎的,讓孩子不因一個雪糕、一個洋娃娃、一個蛋糕而自卑。

二、“富養”是精神上的支持與理解,是學習上的不逼迫。

對于孩子,我們要給她們提供豐富的物質生活,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保護他們脆弱的內心,給予他們充足的精神支持與理解,不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態度去逼迫孩子。

有一位作家曾分享過自己的親身經曆。

他說他的女兒有一次考試,沒有考好,女兒很害怕不敢將成績單拿給媽媽看,就偷偷摸摸的拿給自己,讓自己在成績單上簽字。

直到讓他簽字的那一刻,女兒的小手還緊緊的壓住分數部分,他看到女兒膽怯的樣子,沒有批評,只有安慰。

得知女兒考了59分,而且班上有很多孩子考了100分後,他還是承諾孩子不告訴媽媽。女兒的眼睛中瞬間閃起了亮光,仿佛一下子輕松下來。

每一個當父母的人,你要相信上天自由安排,有的孩子是草,雖不驚豔四座,但是生命力極強;有的孩子是樹,其貌不揚,但是在風雨襲來的時候,卻又龐大的根系;有的孩子是竹,在沒有向上生長的時候,在向下紮根。

爲人父母,我們要做的是引導、鼓勵,跟著孩子的節奏,耐心等待,不是揠苗助長,更不是要求它統一規格。

還記得電視劇《學爸》裏面的雷大力,爲了幫兒子雷小米選擇一所好學校,要可謂是不遺余力的“雞娃”。

帶著兒子雷小米學穿梭于各個補習班,學習各種考試技能。後來甚至學起了冷樂器——編鍾。

往日那個活潑、開朗的雷小米,像快要被溺死的人一樣,無助、絕望,甚至問道:“人生一直都是這麽苦嗎?”

後來,雷大力想通了,讓雷小米自己選擇接下來的路。

而雷小米也找到了自己的長處,在學校如魚得水,並代表學校去演講。

雖然現在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物質的不斷豐富,世界越來越精彩,但孩子的世界卻並沒有越來越多可能。

從早到晚被困在四四方方的教室裏面,如果放學了、放假了你還要給孩子額外加壓,把孩子再次囿于書本之間。

那麽孩子什麽時候能夠休息,什麽時候能得到放松?

你口口聲聲的說是爲了他的“以後”,那你有沒有考慮過他的“現在”?

孩子也沒有要求我們必須手握權柄、不在乎我們是不是富可敵國?那我們憑什麽要求他,次次優秀、科科第一?

孩子是我們的,但是他又不是我們的。請你不要再打著“愛”的幌子,來行傷害之事。

三、“富養”是孩子成年之後,給孩子兜的底。

婚姻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好的婚姻好比重生,不好的婚姻能把我們拖入地獄。

對于婚姻,我們要有經營的智慧,也要有抽身的底氣。

有這樣一個場景,讓我記憶猶新。

婚禮上父親牽著女兒的手對新郎說:“請你好好對她。如果有一天不愛了,不要傷害她。請把她還給我,因爲我一直愛著他。”

在這個世間,比王子更愛公主的是國王。

這句話,可以讓這位女孩子,肆意的享受婚姻生活的幸福甜蜜,也可以在不愛以後,潇灑的揮手離去。

現在這個社會,不僅女孩子的婚姻需要兜底,男孩子也需要。

不想和不喜歡的人結婚、遇到三觀不合的伴侶、想要從不幸中解脫出來,這些問題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會遇到。作爲父母,我們應該教會孩子敬畏婚姻、尊重伴侶、經營婚姻。但是作爲父母我們更重要的事情,是在孩子婚姻經營不下去的時候,爲孩子兜底。

我的表姐,就是這樣一個很悲劇的例子。

表姐有一個家暴的丈夫、強勢的婆婆、自私自利的小姑,她感到絕望、感到無助,想要離婚,卻沒有得到娘家人的支持,沒有了依靠的表姐,心灰意冷。

終于,在一次和丈夫吵架後,選擇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迎向疾馳而來的貨車,用最慘烈的方式向這個世間做著最後的告別。

我無法想象表姐在迎向那駛來的貨車時內心的絕望,我甚至不敢想象,那是多麽的痛苦,才能甘願舍棄自己的生命和孩子,只爲解脫。

如果孩子的這段婚姻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或者我們的孩子在婚姻裏委屈了,做父母的,要做的是把我們的孩子接回來,好好安慰。讓她們明白“不要害怕,不用擔心,爸爸媽媽在。”而不是以“你離婚我們沒面子”、“哪對夫妻不吵架不打架的”等各種理由強迫他待在這段糟糕的婚姻裏,繼續忍受身體、精神的傷害。

哪怕孩子成年了,有了自己的家庭,但父母依然是他們的港灣,是他們的精神支柱,是他們在受傷、難過、委屈時,可以躲起來的地方。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父母能給孩子兜底,能成爲孩子不畏艱難生活的勇氣。而不是,明明有父母,卻猶如孤身一人。

結語。

物質上被富養的孩子,孩子才不會因爲物質的匮乏感受到自卑。

學業上不逼迫孩子,孩子才能在學習中感受快樂、才能在探索中找到方向。才能最終興趣、愛好與終身事業結合起來,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走得更高、更遠。

婚姻中的不強迫孩子,孩子才能更加從容的選擇伴侶,更加肆無忌憚的享受幸福。而不會爲了結婚而結婚,爲了生子而生子,爲了自己以外的事物而活。

孩子是父母的孩子,但他又不是父母的孩子,在漫漫人生路上我們能陪伴孩子的只有一程。

所以請在這3件事上富養孩子,讓他感受到疼愛、感受到在乎。

給他烙印上愛的記憶,讓他有追求幸福的勇氣;給他插上未來的翅膀,讓他有自信心飛向遠方。

End。

花影故事原創作品,專注情感心理領域,以走心的文字,書寫有態度、接地氣、有力量的觀點與故事。

本文話題討論:你覺得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富養”是什麽樣的?歡迎留言討論。

0 阅读:11

花影故事

簡介:以走心的文字,書寫有態度、接地氣、有力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