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SpaceX取得巨大進展,反證舉國體制錯了?

丁道師 2024-03-21 17:22:41

前段時間,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星艦”以及飛船集成系統進行第三次試射。

作爲人類曆史上最大規模的載人飛船,“星艦”可以乘坐一百人,它將是馬斯克實現人類定居火星這一宏大目標的關鍵運輸工具。在火箭發射升空不久之後,SpaceX創始人馬斯克發文,向“星艦”團隊表示祝賀,稱“星艦已達到環繞速度”。

消息傳回國內,在我所在的科技互聯網行業,對此形成了完全兩極分化的評價,我分別聽到這兩種聲音,可作爲其中代表。

第一種:再讓馬斯克嘚瑟,星艦後來還是失敗了啊,我就說靠民營企業就搞不定真正意義上的火箭發射。

第二種:向馬斯克致敬,偉大的發明家。同時,通過SpaceX階段性的成功,我們也要反思舉國體制,高大上的航天産業,是否真的需要舉國體制?

這兩天,第二種聲音很是流行,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開始反思航天舉國體制。

甚至像晚點這樣的大號,也發表了一篇文章《星艦成功發射,SpaceX 如何在美國打敗科研的舉國體制》,詳細闡述了當下科技行業正在越演越烈的這種認知。

與此同時,互聯網上還有一張截圖廣爲流傳,讓廣大吃瓜群衆也以爲搞航天這事,國家搞不如民營企業搞。

有朋友問我怎麽看待這種思潮,我表達了相反的觀點。

我說,我們有必要強調,SpaceX星艦的巨大成就,不是一家公司的成績,而是美國國家綜合科技實力的體現。

要開展這項工作,需要背後龐大的國家科技生態作爲支撐,這其中包括了高校的研發力量、科研機構的技術突破、資本的投入、技術積累與更新以及政策的引導和扶持。這些因素相互交織、相互推動,才促成了SpaceX的輝煌成果。

換句話說,馬斯克搞星艦或者獵鷹,是另外一種形式的舉國體制罷了。

這種新型舉國體制,一方面利用了大國的綜合科技實力,另外一方面又發揮了市場的自由配置作用。

在這種新型舉國體制下,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等各方力量形成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科技創新和重大項目的實施。雖然具體的組織形式和實施方式與傳統的舉國體制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目標都是集中國家和社會資源,以取得在科技和經濟領域的重大突破。

或者說得再明確一些,我不否認馬斯克的偉大,但馬斯克要搞SpaceX,要搞火星殖民,他只能在美國搞,假如在英國、法國、中國、日本、非洲等,任何一個美國以外的國家都搞不了。

同理,像open AI、英偉達、蘋果等企業取得的突破,也是另外一種形式的舉國體制。這些企業,也只有紮根美國這個鼓勵科技創新的國家,在美國這片富含科技養分的土壤生長,才能獲得成功。

寫在最後:其實,中國的航天事業也有兩條道路,一條就是我們都熟悉的舉國體制,另外一條就是類似美國SpaceX這種新型的舉國體制。

這幾年,藍箭航天、星河動力、星際榮耀等“中國的SpaceX”,也都在“國家綜合科技實力基礎+靈活的市場配置機制”驅動下,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各種類型的火箭紛紛上天。

所以,認爲搞航天很簡單、單純靠民營企業就搞定的觀點,其可笑程度就如同那個段子一樣,“泡泡瑪特都搭載火箭上天了,你說航天需要高大上的技術不?”

0 阅读:96
评论列表
  • 2024-03-21 19:20

    米萊說:集體主義……

丁道師

簡介:資深互聯網觀察家,知名科技自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