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敗績遭南梁猜忌再加上梁武帝通好東魏高澄,侯景一怒之下起兵造反

曆史的非理性者 2023-05-15 00:35:06

讀書筆記—《資治通鑒:卷第一百六十一上》

梁紀十七

高祖武皇帝十七

公元548年

資治通鑒

慕容紹宗以五千騎夾擊侯景,侯景騙其下軍隊說你們的家屬都已被高澄所殺,慕容紹宗則在遠處大喊你們的家屬都好著呢,如果你們回來,官職還和以前一樣。于是侯景屬下都不願意南渡,有很多向慕容紹宗投降,渡過渦水投奔東魏的人太多,渦水都因之不流。侯景與其腹心將領收其余未投降的士兵八百人向南退走。侯景派人對慕容紹宗說,我侯景要是被擒了,你慕容紹宗還有什麽用呢?因此,慕容紹宗不再追擊。

南梁豫州刺史羊鴉仁因爲東魏軍漸漸逼近,亦向南逃歸,因此東魏再次收複失地。侯景進據壽陽,與壽陽監州韋黯和好,韋黯,是韋叡的兒子。

南梁朝廷聽說侯景大敗,有人傳言,侯景與他的軍隊全軍覆沒,梁武帝深爲此擔憂。太子說收到淮北的消息,侯景應該還活著,不能輕信傳言。太子詹事何敬榮說,侯景死了才是朝廷之福啊。太子問爲什麽,敬榮說侯景反複無常,終究是個禍患。太子喜歡學習老莊之道,何敬榮對學士吳孜說以前西晉就喜歡玄虛之法,致使五胡亂華,如今太子又這樣,難道江南也要被胡人所占嗎?

侯景向梁武帝上表自己失敗的消息,請求貶削,梁武帝優诏不許。光祿大夫蕭介上表說,聽說侯景渦水大敗,只馬歸命,陛下不計較以前的失敗,還在忍讓容納侯景。我聽說凶人總歸本性難移,以前呂布殺丁原投奔董卓,最後又殺董卓,劉牢之反王恭歸晉,後來又背叛晉。爲什麽呢,狼子野心,終究不會被人所馴服。如今侯景本來效忠于高歡,高歡沒死多久便反叛東魏,投奔西魏宇文泰,又爲宇文泰所不容,所以來投奔我們。陛下之前不計較這些,就是爲了他能收複北方失地,如今他又在北方大敗,不過是一個匹夫而已。像他這樣背信棄義的人,還指望他能成爲一個江淮的純臣嗎?我忝爲宗室遺老,所以爲國家提些建議。梁武帝雖然嘉獎他的忠誠,但是不願聽從他。蕭介,是蕭思話的孫子。

東魏如今已收複失地,高澄又想與南梁通好,南梁沒有答應。高澄對蕭淵明說,先王(指高歡)與梁武帝和好,有十幾年,如今短暫失信,竟然引出這麽多禍亂來,我知道不是梁主本來的想法,不過是侯景這種小人的煽動而已。如果梁主不忘之前的和好,我也不想違背先王的心思,你和侯景的家屬我都可以送回梁國。hou

侯景

于是蕭淵明讓夏侯僧辯傳達于梁武帝,說渤海王高澄是一個寬厚的長者,如果梁能與東魏重新通好,他願意放我回去。梁武帝看了書信之後,忍不住哭了出來,在朝會上議論此事,朱異與張绾都說靜寇息民還是和平爲好。只有傅歧說,高澄爲什麽要和呢?不過是要離間我們和侯景,侯景如果知道我們和高澄和好,肯定要叛亂,答應了高澄,就是掉到他陷阱裏了。朱異等人堅持認爲應該與東魏和好,梁武帝也因爲不願再有戰事,所以聽從了朱異的意見與東魏和好。給蕭淵明回信說,我知道高澄對你好,我很是欣慰,已經派了人,去重修舊好。

夏侯僧辯在回的時候,路過壽陽,被侯景問出了一切,于是向梁武帝上表說,高氏在北方已經失去人心,況且現在正是東魏虛弱的時候,強的時候陛下都曾經交戰過,如今弱了爲什麽反而要求和呢,我死尚在其次,但我不忍心看到大梁在史書上有這樣不好的事迹。侯景又向朱異寫信,附帶金三百兩。朱異拿了金子,卻沒有向梁武帝說好話。

梁武帝遣使慰問高澄,侯景再次上書于梁武帝說,我與高氏的仇恨已經到很深的地步了,本來想仰仗著陛下的威靈,爲我報仇,如今陛下卻要與高氏和好,讓我如何自處。梁武帝回信說,我與你既然之前訂下了盟約,如今自然也不會抛棄你,如今高氏向我們求和,我也確實不想再有戰事了,不管是戰是和,國家都有自己的考慮,你就不要管這些了。侯景又回信說,我本來蓄糧養兵,就是爲了收複北方,我不願意師出無名,所以才投靠陛下,如今陛下與高氏和好,我恐怕要被高澄所滅了。梁武帝又回說,我是萬乘之主,說話肯定是有信義的,我肯定會保你的。

侯景于是僞造了一封來自邺城的書信,信中寫道想以蕭淵明換侯景。梁武帝要答應的時候,傅歧說侯景因爲窮困來歸,如今丟棄他,是不祥的事,況且侯景身經百戰,是能隨便拘禁來的嗎?朱異說,侯景現在奔走大敗,隨便派一個使者就把他帶來了。梁武帝聽從了朱異的話,回書說,蕭淵明白天送到,侯景晚上就會送過去。

南梁與東魏西魏形勢圖

侯景得到書信,對身邊的人說,我就知道吳老公薄情寡義。王偉對侯景說,如今坐著等也是死,起來反抗也是死,就等大王決定了。于是開始謀劃反叛,城裏的居民,都開始招募爲士兵。

我的一點想法,其實從最近幾卷看出來。侯景固然是一個不忠不義之人,他一個人攪亂了東魏,西魏,與南梁,可謂一時枭雄。但是梁武帝看來也太過無恥了一點,他對待侯景也太過薄情,侯景之亂這種梁朝一生的汙點豈不是他咎由自取嗎?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