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之亂爲禍三年之久

呂公評曆史 2023-02-11 05:54:04

侯景之亂中,藩王作戰不力,究竟是藩王太弱還是侯景太強?南梁是否在梁武帝晚期軍事實力已經下滑?梁武帝(壽命太長)是否需要爲侯景之亂負主要責任?公元549年,侯景率8千叛軍,擊潰梁30萬部隊,一直打到梁都城建康。對此,梁名將羊侃早有所料,可皇上卻淡定地說:這不可能!

他,憑一人之力,阻擋叛臣侯景的十萬大軍,守住了建康城。可Z後,他卻因病而亡。他身故後,侯景竟砍殺建康城,百萬人口!不是藩王太弱,是整個南梁都很弱。侯景之亂是江東社會時代的劃分點,侯景之亂導致了兵戶制的徹底瓦解,沖擊了南朝的奴隸制度,改變了士庶階層的力量對比。

上述三點影響正是侯景之亂前南梁社會問題的爆發,實際上在侯景投降南朝前,南梁的社會問題已經非常非常非常嚴重了。

首先是小農經濟的破産,梁武帝念佛教,營造佛寺,施舍僧尼,耗費了大量的國家財富,梁朝田租田稅並征,還有祿絹、祿棉、祿米等各種雜稅,再加上南朝長期以來的幣制混亂,農民在租稅折變時還要承受巨額損失,再加上南朝繁重的徭役,自耕農無法生存,只能“依于大姓,聚于屯封”

其次是統治階級極度腐化,社會階級矛盾嚴重,梁朝建立初期,梁武帝爲了鞏固統治一面提拔寒門執掌機要,一面恢複百家士族的權力,激化了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梁朝的統治基礎建立于此,所以對士族官僚地主盤剝百姓,貪汙腐化的行爲也並不追究,魚弘就說過:“我爲郡,所謂四盡:水中魚鼈盡,山中麞鹿盡,田中米谷盡,村裏民庶盡。人稱“四盡太守”。

最後是兵戶制度的衰落和私兵制的興起,由于南朝的兵戶不但服兵役,還需要承擔租稅,所以負擔非常重,生活十分困苦,經常出現棄子不養的情況,導致國家兵源嚴重不足;再加上自劉宋起允許地主私養部曲,形成了私人武裝士兵精壯,國家軍隊老弱病殘的情況。到了梁朝兵戶制度已經到了最低點,梁朝的腐敗風氣在軍隊裏更加嚴重,軍官肆意克扣軍糧,兵戶逃亡非常嚴重。到了梁武帝末年,發動戰爭時“發召兵士,皆須鎖械;不爾,便即逃散”,軍隊戰鬥力跌入冰點。

所以說侯景之亂不僅僅是一次簡單叛亂,實際上是整個南朝社會問題的集中爆發,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當然,梁武帝在對侯景問題的處理上過于幼稚和愚蠢,是侯景之亂爆發的直接原因,這個百度一下就知道,就不細說了。總體來講,梁武帝不是要對侯景之亂負主要責任,是要負全部責任。

從侯景之亂的過程來看,梁武帝其實並沒老糊塗。侯景兵力不多,也沒有大義名分,圍攻台城這點彈丸之地居然花了五個月。梁武帝判斷他不能成事是正確的。

侯景最終能夠成事,在于他成功地利用了梁宗室各懷鬼胎的心理,都想收平叛大功,又都盼著侯景幹掉梁武帝以後自己上位,最好把蕭綱也殺了。且不說侯景能否開天眼知道自己可以走到這一步,就是真的知道能走這步,這也是個死局。東魏西魏都容他不得,在南梁又有君父之仇,普天之下還有他可以去的地方嗎?

梁武帝和蕭綱相繼被侯景害死之後,整個南梁內部終于沒有公認的皇位繼承人了。戰爭機器一旦開動起來,同樣不到半年侯景就死于部將之手。所以侯景之亂,梁武帝對實力的判斷是准確的,但是他忽略了侯景自蹈險地的選擇。如果侯景依靠那八九千人攻城略地,不要說沒有人會響應他,所有的南梁官員都會視他爲榮華富貴送上門來。而他兵行險招直奔建康的行爲,才是他能夠死中求活,最終翻盤的根源所在。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