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一條出路:尋找清軍主力決戰,不要急于定都

聊聊曆史 2024-05-04 08:09:03

太平天國爲何不能取代清朝?這問題比較複雜,原因衆多。例如,孤軍北伐、天京事變、列強幹涉、湘軍崛起,等等,都有一定道理。

筆者認爲,太平天國失敗,或者說戰略上的最大錯誤,應該是沒有尋找清軍主力進行決戰,把戰爭時間拖得太久,從而引起連鎖反應。

如果能快速結束戰鬥,那麽天京事變、列強幹涉,以及湘軍崛起,這些現象將不存在,或者影響不了大局。

自古以來,王朝更叠,主要是兩種方式。第一,內部權力重組,也就是搞“禅讓”或者武力取代。

王莽取代西漢,是通過“禅讓”,完成權力更叠。曹魏取代東漢,是曹丕仿效王莽,讓漢獻帝“遜位”,建立新的江山,司馬家有樣學樣。

司馬家之後,南朝又有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先等“禅讓”忠實粉絲,奪取老東家的江山。北朝的周、齊,也是如此,宇文家、高家都一樣。

隋朝、唐朝建立,也是“禅讓”,大體都在“關隴集團”內部操作。宇文泰組建的“八柱國”體系,楊堅出自“十二將軍”系列,李淵則是“八柱國”之後。

唐朝滅亡,貌似也跟“禅讓”有關,也是內部權力更叠。朱溫,即便他是黃巢的部將,但取代李家江山時,朱溫是宣武節度使,冊封梁王。

第二種,外部力量取代,進行大洗牌,如農民起義以及遊牧騎兵南下。

與內部權力更叠不一樣,外部力量想要取代舊王朝,必須經過戰爭,特別是大規模會戰,把對方主力消滅,否則一點機會都沒有。

劉邦爲何能建立漢朝?劉邦只是農民起義的一支而已,如果不是項羽在巨鹿之戰消滅秦軍主力,劉邦連武關都進不了,即便進入武關,也會被章邯消滅。

巨鹿之戰,秦軍主力覆沒,劉邦是受益者之一。此後,劉邦跟項羽進行長達4年之久的“楚漢之爭”,有彭城之戰、荥陽之戰、成臯之戰、井陉之戰、濰水之戰、垓下之戰等大規模會戰,方才決出勝負。

王莽篡奪西漢江山後,由于政策失誤,綠林、赤眉起義軍縱橫中原。綠林軍終結王莽“新”,也是在昆陽之戰打垮“新軍”42萬精銳之後,才入關中,拿下長安。

昆陽之戰,後來被美化爲劉秀的傑作,他以3千兵馬擊敗42萬。殊不知,劉秀只是將領之一而已,戰後就被排擠出局,若非低調做人,估計就被處死了。

隋朝爲何滅亡?隋炀帝三征高句麗,元氣大傷;十八路反王一起努力,隋朝氣數已盡,老表李淵只是占便宜而已。

唐朝爲何滅亡?黃巢幾乎打垮唐軍主力,以及整個中樞系統,也讓藩鎮之間失去平衡,否則豈能輪到朱溫來摘桃子。

北宋爲何滅亡?金軍能拿下開封,是因爲宋徽宗、宋欽宗失誤,葬送了北宋最精銳的“西軍”。否則,宋軍就算不能出城迎戰,守住城池問題不大。

蒙古滅亡金國、南宋,都是經過大規模會戰。例如,野狐嶺之戰、三峰山之戰、蔡州之戰、襄陽之戰、丁家洲之戰、焦山之戰,金軍、宋軍都損失了主力,王朝這才滅亡。

朱元璋滅亡元朝,也是建立在元軍主力元氣大傷基礎上,並發動大規模會戰。劉福通的三路北伐,讓元軍損失慘重,更別說元軍內鬥。

朱元璋呢?通過大規模會戰,先後消滅陳友諒、張士誠,然後主力北上,與元軍決勝負。太原之戰、慶陽之戰、應昌之戰、沈兒峪之戰,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幾乎消滅元軍主力,明朝這才算北伐成功。

李自成攻入燕京,也有兩個前提。崇祯瞎指揮,洪承疇的遼東軍團在松錦慘敗,九邊精銳損失殆盡。接著,崇祯還是瞎折騰,導致孫傳庭剛組建的新“秦軍”在郏縣之戰、潼關之戰覆沒。

洪承疇、孫傳庭軍團,只要有一支存在,李自成是一點機會都沒有,清軍也無法入關。兩大軍團覆沒之後,李自成對攻擊燕京依然信心不足,只是崇祯拿不出足夠的銀兩,滿足不了李自成的“三個條件”,以及宦官開門,燕京才陷落。

清朝、李自成之間的戰鬥,也是通過大規模會戰決出勝負。山海關之戰、懷慶之戰、潼關之戰、武昌之戰,李自成的“闖軍”主力被消滅殆盡,清朝才算穩贏。

可以說,外部力量想要建立王朝,或者把現有王朝打垮,必須有大規模會戰,消滅對方的主力。因爲,只有速戰速決,才能避免意外出現;一旦陷入相持,舊王朝可以利用的資源,就不是挑戰者可比擬的。

太平天國運動,屬于王朝更叠方式的第二種。太平天國想取代清朝,或者將其打垮,讓鹹豐跑回遼東老家,前提是消滅清軍主力,讓清朝失去核心武裝力量。

要想消滅清軍主力,必須打幾場大規模會戰,類似蒙古滅金的野狐嶺之戰、三峰山之戰,朱元璋北伐成功的太原之戰、沈兒峪之戰。但是,太平軍都沒有,主政的楊秀清很少打大規模會戰。

1851年1月,金田起義。1853年3月,太平軍定都南京。表面上,太平軍進展順利,所向披靡,僅用2年2月就攻克江南,建立政權,實則問題很大。

2年多時間,清軍主力消滅了嗎?或者說元氣大傷了嗎?答案是否定。楊秀清沒有跟清軍進行主力對決,沒有拿得出手的殲滅戰,打了很多擊潰戰而已。

清朝追擊太平軍的主力,是賽尚阿、向榮軍團,總計3萬余人。結果呢?由于清軍內部矛盾,督撫之間矛盾重重,清軍不賣力,尾隨太平軍北上而已。

太平軍攻打全州、長沙、武昌、南京,向榮軍團幾乎沒損失。太平天國定都南京之後,向榮立刻趕到南京、鎮江,組建“江南大營”;琦善、勝保則在揚州組建“江北大營”。

跟著太平軍2年多,楊秀清就沒有想過消滅向榮,也是搞笑。縱觀楊秀清在定都之前,唯一算殲滅戰,是大峒之戰,消滅了4千清軍,以及4位總兵。

大峒之戰,也不是楊秀清主動發起,而是爲了擺脫烏蘭泰追擊,走出秦日綱龍寮嶺戰敗的陰影,才不得已而爲之。此後,楊秀清沒有殲滅戰的記載。

楊秀清最經典的戰役,是破江北大營、江南大營之戰。結果呢?本來有希望進行殲滅戰,被楊秀清打成擊潰戰。李秀成自述中說,此戰清軍損失不大,潰逃而已。

事實的確如此,秦日綱、陳玉成、李秀成追擊張國梁時,在丹陽、金壇受挫,東征沒有進展。爲何不能追殲張國梁呢?很簡單,楊秀清分兵西征,同時在兩線作戰,沒有集中力量打擊清軍,結果兩線都陷入消耗戰。

金田起義之後,楊秀清沒有注重打殲滅戰,代價非常大。向榮組建“江南大營”,琦善組建“江北大營”,太平天國定都之後就處在兩線作戰之中,多次陷入糧食危機,從而影響其他戰場的發揮。

楊秀清爲何孤軍北伐,還是擔心清軍北方軍團南下?爲何擔心北方軍團,是因爲南方軍團主力在南京周圍,如果清軍全部聚集在一起,太平軍處境更倒黴。

太平軍西征,爲何虎頭蛇尾,關鍵時刻屢次抽調兵馬回援南京?也是因爲“兩大營”存在。湘軍爲何能崛起?很簡單,西征兵力不足,沒能第一時間消滅尚在幼年時期的湘軍。

沒有進行大規模會戰,沒有消滅清軍主力,而是急于定都,這是太平天國最大戰略錯誤。清軍戰鬥力雖說不行,但可利用資源雄厚,可以逐漸扭轉頹勢。

士兵打仗不給力,只要財稅充足,也能在戰鬥中訓練出一支勁旅。太平軍在沒有消滅清軍主力的情況下,直接落腳南京,獨自承受來自清朝各方面的壓力,遲早要被耗死。

從曆史經驗看,太平天國最大戰略錯誤,不是孤軍北伐中原,而是不注重打殲滅戰,在清軍主力尚未受損的情況下,急于定都。此後,太平軍兵力分散,更加難以進行大規模會戰,達到殲滅清軍主力的目的。

太平天國想要勝利,必須集中優勢兵力,滅掉向榮軍團,然後縱橫江南。只要向榮軍團被消滅,太平天國將會有足夠的兵力經營江南,湘軍也不會出現,連冒頭的機會都沒有。

至于清朝北方軍團,僧格林沁的馬隊,也不是太平軍對手。此時,僧格林沁還沒多少經驗,如果前來南方對戰太平軍,也是死路一條。楊秀清穩定南方後,再全力北伐,務必消滅清軍主力,太平天國才有希望獲勝。

0 阅读: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