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進入白熱化,拐點什麽時候會來?來自英美爭霸的啓示

貓爺進漁場 2024-04-13 11:46:42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爲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中美博弈的拐點什麽時候來?

面對正在崛起的中國,美國虎視眈眈,打響了一場沒有硝煙的另類“戰爭”。隨著戰爭的持續,許多人不可避免地産生了這樣的疑問。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藏在曾經英美爭霸的曆史之中……

紛爭不休:英美的沖突

19世紀中期,一個空前強大的英國正欣欣向榮。彼時,它有一個更霸氣的名字:日不落帝國。

然而,在被英國忽略的角落裏,美國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崛起。

有人認爲,抛開霸權、擴張等國家特性不說,彼時的英國,正如同現在的美國;而當年的美國,恰似如今的中國。

正因如此,英美兩國的關系,對21世紀的中美關系有著強烈的借鑒意義。

美國脫胎于英國,然而命運弄人,英國萬萬沒有想到,竟爲自己培養出了日後最有力的競爭者。

這一隱患,至少可以追溯到美國的獨立戰爭。

美國因此誕生,英國的霸主地位也第一次被撼動,兩國從此結下了梁子。其實,在獨立戰爭過後,英美兩國還發生過多次武裝沖突。比如,1793年,兩國因邊界而發生紛爭,英國一怒之下,直接封鎖了美加邊境。

又比如,1812年,第二次英美戰爭爆發,盡管在最後的英美《根特條約》裏,兩國都沒能從對方身上討到太多好處。但是,微妙的改變已經發生,美國信心膨脹,全國上下一片昂揚。

甚至,當美軍取得了新奧爾良戰役的勝利後,美國輿論界一致認爲,英國已經衰落,所謂的日不落帝國,再也不複往日榮光。

毫不留情的嘲諷與蔑視,爲兩國更深刻的沖突埋下了伏筆。

1854年-1856年期間,英美再度發生摩擦,陷入了中美地峽控制權之爭。縱然英國來勢洶洶,但最終無奈妥協,美國占據了上風。在此後的多年時間裏,英美從未消停,常常一言不合就鬧得不可開交。

無論是領土爭奪,還是區域霸權,抑或是曆史積怨,都能成爲兩國爆發矛盾的導火索。甚至,1862年,英國還曾試圖幹涉美國內戰。但是,北方陣營的最終勝利,粉碎了英國進一步介入、分裂聯邦的企圖。

可見,在特定的曆史時期裏,英美之間的沖突不可避免,猶如針尖對麥芒。歸根結底,只有一個原因:美國正蓬勃生長,飛速崛起。

如此富有生命力的美國,讓英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現如今,中國上升勢頭強勁,美國恐怕也汗流浃背,生怕成爲曆史滾滾車輪下的犧牲者。

對于英美兩國而言,地緣政治與國際體系是導致沖突的必要因素。盡管英美在地理位置上並不相鄰,但是,兩國卻共享同一個權力空間,相互爭奪話語權。

身爲一個不受英國約束的獨立國家,美國在美洲大陸的崛起,本身就是對英國的一種挑釁。美國如同一個不守規則的外來者,打破了英國精心建構的世界秩序,無怪乎英國看美國不順眼。

同樣的情緒,在如今的中美關系裏,也隨處可見。

改革開放前,美國從未將中國放在眼裏,認爲中國不足爲懼,是一個已經衰落的古國。沒想到,中國彎道超車,竟然硬生生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之路,這種巨大的潛力,令美國破防。

英國針對美國,美國刁難中國,本質上都是對未來不確定的恐懼。然而,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新舊交替,更是在所難免。

既然如此,當年的美國又是如何破局的呢?

曆史拐點:英美走向和解

其實,美國只做了兩件事:等待與發展。

所謂等待,便是靜觀其變,等待英國走向既定的結局,而發展,顧名思義,就是在英國所構築的高牆夾縫裏奮力生存,繼續提升實力,不向更強大的國家妥協。

英國的頹勢,從19世紀末期便已經顯現。當時,英美關系也發生了曆史性轉變。

美國的強硬態度,讓英國意識到,美國並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而是一個不好惹的對手。因此,美國既不可能成爲英國的殖民地,又無法成爲列強競爭模式裏的一份子。畢竟,這種模式的主導者依舊是英國。

于是,從1896年開始,英國開始真正地重新審視美國。

英國判斷,如果與美國撕破臉,勢必迎來兩敗俱傷的結局。倒不如轉換思路,讓英美兩國的利益走向互補。很快,這種觀念就體現在裏1899年的委內瑞拉邊界爭端裏。

英國首次做出了曆史性讓步,以官方的名義,承認門羅主義。這意味著,英國終于放棄了將美國納入版圖的想法,承認了美洲的主人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

至此,英美關系逐漸改善。隨後,英國的讓步愈發明顯。

1901年,英美簽署條約,再次明確了中美地峽運河的歸屬權。美國不僅可以自由利用該資源,還重新掌控了軍事主動權。三年後,爲了表達求和的誠意,英國主動撤走了部署在西印度與加拿大的軍事力量。

英國的這一舉動,實際上等同于放棄了西半球戰略。從此之後,美洲完完全全成爲了美國的地盤。

甚至,英國官方也承諾,在大西洋的軍事防務預案裏,美國將成爲唯一的例外。英國的頻繁示好自然也得到了美國的回應,西奧多·羅斯福專門寫信給英國首相,稱英美兩國都是“偉大的英國國家”。

兩國輿論也趨向于和諧,相同的血緣、語言、政體與思想,讓英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便親密無間。但是,英美關系真正的轉變,還是要等到二戰時期。

二戰時期,爲了對抗法西斯,英美站在了同一陣線上,成爲了盟友。

盡管如此,這場戰爭對二者的打擊,卻截然不同。

英美同爲勝利者,可英國付出了更加慘痛的代價。原因無他,戰爭席卷了英國本土,幾乎摧毀了英國的全部工業成果。相比之下,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損失便小了許多。

這場戰爭,也完成了英美之間最後一次權力逆轉。

英國衰落,美國崛起,這場曠日持久的英美爭霸,也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畫上了句號。

全新關系:微妙的同盟

實際上,英美結束對抗的關鍵點,主要有兩個。

第一,美國足夠強大,已經具備了碾壓英國的實力,成爲了真正的話事人。

轟轟烈烈的戰爭,令英國喪失了與美國爭霸的最後實力。此消彼長,美國卻在戰爭中獲益,一躍成爲世界上最矚目的國家,穩坐霸主之位。

在這種情況下,英美關系究竟該如何發展,只能由美國說了算。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有強者才擁有定義的資格。

而現如今,美國的衰落已經是一種必然,這個曾經欣欣向榮的國家,不可避免的走上了下坡路。而中國的崛起,也是曆史的必然。不僅如此,多極化的趨勢不斷加強,除了中國之外,還有多股力量,共同沖擊著美國。

美國話語權的削弱,不過是早晚的事。

第二,英美擁有了足夠多的共同利益。

19世紀英美的緊密聯系,也爲後續的停止紛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尤其是二戰後,蘇聯出現,這種全新的政體模式,令美國倍感壓力。相較之下,明顯同根同源的英國更加可靠。因此,英美果斷建立同盟,爲共同的利益而戰。

不僅如此,美國在戰後推出了馬歇爾計劃。

而歐洲經濟的複興,全部仰仗馬歇爾計劃,雙方有著實打實的利益糾纏。在這種情況下,兩國更不可能有矛盾。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就是英美戰後關系最真實的寫照。

其實,這種共生關系,某種程度上也出現在中國與美國之間。

美國對中國發動了貿易戰與芯片戰,沒能打垮中國企業,反而引起了美國本土企業的強烈抗議。

這正是因爲,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美已經密切捆綁,牽一發而動全身。美國的脫鈎大計,最終也只能淪爲笑話。

有了這一前提,或許在某個關鍵的曆史節點上,中美也能夠徹底結束紛爭。

現如今,英美的微妙關系,或許未來也能成爲中美關系的參考。

現在英國依舊是美國最堅定的盟友,但兩者之間並非不存在裂痕。歐盟的聯合與強大,又反過來沖擊了美國的地位。盡管英國離開了歐盟,但從地緣政治上來說,英國依舊與整個歐洲是共同體。

這種微妙的關系,在短時間內或許不會發生大的變動。但是,英美的未來依舊是一個未知數,或將面臨更多考驗。中美之間,亦是同理。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中國不願主動制造紛爭,也從不懼怕紛爭。

無論美國的態度如何變化,中國始終有自己的堅守,那便是不爭霸,不擴張,共謀發展。這份堅守,也必定會成爲影響中美未來走向的關鍵因素。

參考文獻:

1、唐傳星.從“日不落帝國”到“山巅之城”——英美的霸權轉換[J].文史天地,2019,0(11):84-88

2、黃正柏,梁軍.從沖突到和解:近代英美關系考察[J].史學集刊,2006,(第5期).

7 阅读:2754
评论列表
  • 2024-05-28 01:33

    其實,美國離中國並不遠,台灣海峽最窄處130公裏,白令海峽86公裏。

  • 2024-05-28 06:28

    由美國🇺🇸提出的“修昔底律陷阱”終于要陷進去了!中國🇨🇳則分別以韬光養晦、臥薪嘗膽、重金購鹿、彎道超車、在美元霸權、科技霸權、軍事(武器)霸權肢解美國🇺🇸!

  • 2024-05-07 00:00

    美國已經搞定英國,日本,蘇聯三個老二了,碰到我中華是硬茬了,搞不好會把自己搞成老二

  • 2024-04-20 09:01

    [點贊][點贊][點贊][點贊]

  • 2024-05-26 08:48

    ①中美實力扭轉標志:美主導的國際軍事聯盟北約解體,北約是其霸權的主骨架②宗源、政體、文化等差異,注定中美不會像英美那麽友好結束

貓爺進漁場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