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講道理,才能接住孩子的壞情緒,學點心理學非常必要

百合讀書 2024-05-14 07:21:43

過去的幾年裏,我是一個特別愛跟孩子講大道理的媽媽,標配有這幾句話:

孩子,你要好好學習,才能有一個好前程;

作業寫完了嗎?寫完了就去拓展,光寫完基礎作業可不行;

你得糾正一下身上的壞習慣,注重細節,細節決定成敗;

光這樣毛糙可不行,可得沉下心來。

說了很多看似正確的道理,卻都只是一些沒用的廢話。我事無巨細地幫孩子糾錯,孩子卻壓根不聽,甚至還覺得我很煩人。

盡管孩子不喜歡,但我還會見縫插針的去說,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孩子改掉身上的缺點,變得更優秀一點。

我想會有很多家長都跟之前的我一樣,拿著“爲孩子好”的想法去約束孩子,試圖用說教來讓孩子迷途知返。

眼見講道理沒用,我就把一切問題歸結爲“青春期叛逆”,覺得這是孩子的問題,不是自己的問題。

現在再看,這個想法實在是可笑之極。沒有什麽叛逆之說,青春期叛逆都是父母沒有做好自己而引起孩子自然的排斥。

當孩子不認可父母,不願意聽什麽廢話的大道理時,無論父母灌輸再多的知識和理念,都是白費力氣,也面對孩子的擺爛和負情緒無可奈何。

我當時也遇到過很多棘手的對抗,不過我學過多年的心理學,讀了不少育兒的心理學書籍,直覺告訴我:是我的問題,而不是孩子的問題,或者我們都有問題。

既然想改變孩子這條路走不通,那就走改變自己的路。

事實證明,改變自己這條路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後來,我用一種清醒的覺察眼光來盯自己,而不是盯孩子時,發現了不少之前迷途的問題:

當我在一遍遍唠叨時,我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

當我揪著孩子一點問題不放時,他的反應是什麽?心裏在想些什麽?

他當下遇到了什麽樣的困難?壞情緒是怎麽産生的?

我有沒有尊重、傾聽和欣賞孩子?

我有沒有先去滋養自己,先去提升自己,用影響去促進影響?

經過這一系列靈魂拷問時,一件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我不斷在發現自己身上的問題,而不是盯孩子問題不放,更不會對孩子憂心忡忡。

當我在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心力,用一些心理學知識去共情、察覺,驚喜的發現沒有什麽問題是不能解決的,只需要面對,接納和以感恩之心去反饋。

從那時起,我眼裏看到的都是孩子的好,我會經常給孩子留言:

一想到你,心裏滿是溫柔和感動,因爲你,我願意更努力變得更好,改掉身上的問題。看著你情緒越來越穩定,處理問題的能力變強,接納和勇氣也越來越足。啥自行車都不想要了,只要你開心快樂,做你想做的事。

好幸運有你這樣的孩子,感謝上帝賜予我這樣一個不完美但又讓我滿心歡喜的娃,我最不後悔的事,就是生了你,滿滿都是幸福的感受。

我忍不住想告訴你媽媽超愛你,也爲你驕傲,我的寶真的很棒,隔著屏幕都想笑;

我發現你現在的情緒調節能力已經很強了,emo間隔的時間也短了,這就是正念起作用了,你舉一反三的能力還是很厲害的,媽媽相信你會做的更好;

面對想法,承認想法,不與想法對抗,不被情緒牽著鼻子走,釋放情緒後該幹啥幹啥;

慢慢發現自己的好,這個過程你自己要有雙挖掘的眼睛和開放的心態;

記得做正念練習,自信需要一點點肯定自己,哪怕是你覺得不值一提的進步,也是很重要的細微積累;

你身上解決問題的能力,堅忍不拔和持之以恒也值得我學習,我決定也要瘦下來,從飲食,運動做起,爲了健康不生病,爲了讓你以後不擔心我,我也得努力照顧好自己。

這些都是我跟孩子溝通的日常,我情緒穩定,內心充滿著欣喜,眼裏都是孩子的光,就發自內心去欣賞和悅納孩子。

我做這些事時,並沒有絲毫的懷疑和勉強,發自內心的真誠和肯定。

而孩子真的在這兩個月中有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情緒穩定了,即便偶然還有負情緒,也能很快自我消化和轉化,其次是學習積極性上去了,最後對自己的肯定多了。

我想這一切能做到的前提,都是我不焦慮,情緒超穩,能接住孩子所有的情緒,還能幫孩子梳理和察覺,這一切都是我學習心理學的饋贈。

而我也會把心理學的學習、實踐和舉一反三進行到底,讓自己變得足夠好,然後帶著孩子一起變得足夠好。

從讀書開始,從察覺和梳理開始,慢慢通向更加美好的成長旅程。

0 阅读:59

百合讀書

簡介:愛讀書、愛思考、愛寫作的百合,讀完10000本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