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叫紀雲浩的內蒙古基層官員

小徐聊社會 2024-04-25 21:03:16

最近,一個叫紀雲浩的內蒙古開魯縣基層官員火了。

事情的起因是該地的種糧大戶在下田耕作時被人阻擋,要求“增補承包費”。雙方發生沖突之後,鎮黨委副書記兼政法委員紀雲浩帶著警察過來,不僅繼續阻止,還指揮警察要將拖拉機的司機抓走。

這件事被“中國三農發布”報道,因爲“阻攔春耕耽誤農時”“官員粗暴蠻橫”“違反承包合同”等熱詞,引發全網關注。

迫于輿論壓力,開魯縣迅速進行調查,在4月23日發布通報,對帶隊的幹部紀雲浩給予免職處理。

陶叔在對事件的前因後果進行了解,並對兩方面的描述進行對比之後,基本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

01

先來說說事件本身。

第一,所謂“增補承包費”,是因爲當初承包時的用地性質是種植牧草,每畝只要5元租金,經過種植戶自己多年的持續投入,將鹽堿地改良成了水澆地,可以種糧食了,收益變大了,每畝增加到200元,這是符合規定的。

本來經過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將私人開荒土地明確成耕地性質,是將“黑戶”轉正,對種植戶也是有利的。但是政府要增收承包費,卻完全不考慮種植戶的投入,傷害了他們的利益,當然不合理。對于這種經濟糾紛應該協商解決,不應該耽誤農時,更不該動用強力。

第二,通報裏說“阻攔不讓耕種”是部分已經補交費用的農戶所爲,但在視頻裏卻是村幹部帶頭,後來又是鎮委副書記帶著警察抓人,到底是誰在主導,事實非常清楚,轉嫁責任的小心思不要太明顯。

現在有些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大,趁著國土三調的機會增加收入情有可原,但是過程實在是粗糙。

第三,充當出頭鳥的紀雲浩吸引了網絡輿論的絕大部分火力,要平息事態必然要進行處理,他成了此次事件中唯一被免職的官員。

估計這位90後的年輕基層官員怎麽也不會想到,一次平常的執行公務,會給自己招來了這麽大的風波。

即使被免職,廣大網友也沒有放過他的意思,將他的學曆、提拔經曆、家庭背景紛紛扒了出來,提出很多質疑,頗有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味道。當地有關部門也接連發出澄清,疲于應對。

對這名基層官員的表現,陶叔認爲值得好好說說。

網上有不少人對他罵得很厲害,包括央視主持人張澤群也發了聲。

但是,如果對現實情況有所了解的人,就能體會這些基層官員的無奈,任務是上面派下來的,他們只是去執行,完成不了任務肯定是要受處分。

疫情期間,那些層層加碼的措施,很多都沒有明確的文件,只是口頭的通知,有著上級規避責任的目的,最後壓力就給到一線基層的辦事人員,由他們硬著頭皮去完成。

這確實是當前治理體制下存在的現實問題,中央也做出指示要減輕基層壓力,其中就包括要明確各級責任,不能全壓到一線去,只是這種調整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

然而,即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看,紀雲浩的表現也不及格。

作爲一名基層官員,屬于執行的層次,任務本身是否合理,他決定不了,但是並非完全沒有發揮的空間。

開魯縣的通報裏說“對待群衆態度蠻橫、言語粗魯、工作方式嚴重不當”,這三條他一條也跑不了。

且不說爲人民服務這樣的大道理,就他脫口而出的那句“我也不懂法”,就夠讓喝一壺了。

他應該參加過公務員考試,考試大綱裏寫得很明白,要具備的最基本的三種能力,其中就有“依法辦事能力”。

有些官員水平差,就在于對法律缺乏最基本的認識,總以爲法律讓自己束手束腳,內心非常排斥,喜歡來橫的,搞以勢壓人。

這位紀副書記兼任政法委員,之前還做過警察,怎麽可能不懂法?在跟記者的交流中,那位年紀較大的鎮長說不出法律依據,紀雲浩卻脫口而出《民法典》的533條“情勢變更”條款,顯然他在這方面的水平是比老一輩幹部要高的。

但是在面對群衆時,他卻拿一句“我也不懂法”去堵人家的嘴,就暴露出他平常的工作作風了。

固然在跟群衆打交道時有很多夾雜不清吵得人火大的情況,但是一名官員表現出對法律的漠視態度,就是嚴重失職。

歸根到底,是這些官員不明白,法律在約束的同時也在保護自己。

有人批評官僚主義,其實在陶叔看來,官僚主義有時是個好詞呢,有的官員連官僚主義都做不到。

02

真正的官僚主義,最起碼是對規則爛熟于心,絕對不會讓人抓到自己逾越規則的把柄。

看看《大明王朝1566》裏號稱“第一不沾鍋”的趙貞吉,那才是頂級的官僚主義,心裏時時刻刻想著規則、責任,絕對不會犯錯。

而像紀雲浩這樣的官員,連官僚主義的門檻都沒摸著。

群衆要你拿出法律依據,就耐心地解釋法條嘛;群衆不補交費用非要下田,多費點口舌去磨嘛;警察到了現場,局面就控制住了,爲什麽一定要抓人耍這個威風呢?

多想想自己的言行是否有十足把握,不能氣血上湧落到被動的局面。

說到底,還是年輕氣盛,前面太順利,太想進步了,怕被人說沒有沖勁,沒有“思危”,沒有“思退”,更沒有“思變”。

在現在媒體如此發達的時代,搞成輿論熱點,給上級領導惹出大麻煩,誰也救不了他。

切記,不管你是想做一個爲民作主的官,還是做一個明哲保身的官,一定要記住官場的鐵律:熟悉規則,運用規則。

這裏要舉出一個正面例子。就是網上至今讓人津津樂道的馬科長。

作爲一個科長,被推出來應付記者,他能怎麽辦?事是上級領導決定的,他不得不去執行。

但是人家做到了在能掌握的那點空間裏不犯錯,說了三句話,不管是空話也好,套話也好,沒有一點把柄,既不得罪記者,也沒給領導惹麻煩。

如果換成紀雲浩那樣的,急赤白臉以勢壓人,不知道會捅多大簍子。

所以,很多網友說從嘲笑馬科長,到理解馬科長,再到崇拜馬科長。

作爲基層官員,千難萬難,壓力很大,但是個人素質的提升與修煉絕不能放松,是中道崩殂還是行穩致遠,往往在一念之間。

說完了個人層面的事,還需要往上說。

03

這件事固然有基層執法的問題,但根本問題還是上級制定政策時過于簡單武斷,暴露出治理水平不高。

有人說中國地方政府的治理水平有明顯的南北差異,南方的政府顯得更接地氣,推出的政策考慮全面,推進時也順利得多。

幾乎在開魯縣的鎮副書記成爲熱點的同時,江蘇常州的副市長也火上了熱搜。很多網友對這位平民化的官員非常著迷,紛紛圍觀他帶女兒、做家務、做運動等日常生活視頻。

同樣是官員,爲什麽形象差別那麽大呢?

在我看來,本質上不是南北差異,是經濟發展程度差異。

南方經濟水平普遍較高,政府財政來源多壓力小,可以把更多心思放在民生服務上面,呈現歲月靜好的景象。而北方很多地方是吃飯財政,手頭那些資源數過來數過去,也弄不出來幾個錢,有的走到與民爭利的境地,矛盾難免激化。

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辦法,還是要大力發展經濟。

像淄博、哈爾濱、天水,都是北方城市,但是潑天富貴的流量到來後,地方政府迅速反應,展現出來的服務民生意識與能力,並不比南方城市差。

對于中國社會的進步,陶叔始終是樂觀的,發展仍然是硬道理,經濟的發展仍然能給中國社會各個方面的進步提供動力。

只是在革命高潮到來之前,各地政府應當積極作爲做好准備,不能提前把自己的名聲給敗壞了。

對于這件事,你怎麽看?

0 阅读:0

小徐聊社會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