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這一句話,道出了不少人終日勞累,卻始終收獲有限的根因

高天鶴 2024-03-08 22:31:00

在一次接受采訪時,李嘉誠表示,我成功的訣竅是:用30%的時間工作,70%的時間用來研究未來的方向。

作爲一個企業家,李嘉誠要確保做正確的事,選對戰略方向。因此,他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研究行業未來方向,幫助自己對企業的戰略進行複盤、調整和優化。

只有戰略和戰術正確,努力才有意義,如果一個企業的發展方向和方式都錯了,再多的努力也只是于事無補,有時反而會令企業加速走向衰敗。

對于普通人來講,也同樣如此,你必須要確保你做的事情、做事情的方式是正確的,然後,你的努力才有意義,才能産生價值和回報。如果將努力用在錯誤方向和方式上,或許即使勞碌一生,收獲也將有限。

願意在體力上付出努力的人很多,但願意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深度思考,定期反省和調整自己。提升自己認知能力,尋找正確方向和方式的人不多。

美國前首富洛克菲勒曾言:“整天工作的人,是發不了財的。財富是對認知的補償,而不是對勤奮的獎賞。”

電影《教父》裏有句話極其經典:“花半秒鍾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雷軍曾言,99%的問題,都有標准答案,找個懂的人問問,或許就能很快找到答案。但很多人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喜歡一個人琢磨。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不一定能夠找到答案,這從中說明了做事方式的重要性。

決定一個人成就上限的,往往是他的認知能力,而不是體力努力的程度。一個人認知能力的提升,往往來自于其長年累月的深度研究和自我思考。

有些人,自認爲自己很能吃苦,但其實是只能吃體力的苦。深度思考吃腦力的苦、忍耐克制吃自律的苦和潛心學習吃寂寞的苦,不少人吃不了,而這幾種苦才是真正能夠把人分開了層次的苦。

對于成功而言,勤奮和努力始終是不可或缺的,但前提是,要在正確的方向和方式下,勤奮和努力才能夠真正發揮其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勤奮和努力,不應該僅僅是體力上的,更多的是應該是思考上的,但不少人往往容易忽略了後者。

在這個繁忙和快速發展的時代,大多數人往往陷入思維上的懶惰,習慣于用重複低效的勤奮代替深度的思考。然而,只有進行深度的思考、我們才能擁有更加深刻的認知,發現問題的本質。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把握機遇,從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0 阅读:23

高天鶴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