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理學漫談|刻入中國人骨子裏的民族一統

內明書院 2024-03-02 01:19:06

中國文化和其他的文化相比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所謂的“一統”,也就是在很多很多方面,中國人追求一個統一,而相對來說,不太喜歡分裂。

這種對一統的偏好是怎麽形成的呢?

如果我們真的往很遠追,我們可以…就不知道追到哪兒去了。在遠古,我們等于是慢慢的就有一個核心的文化,然後它一點點的去擴散到各個方向,然後逐漸的融合很多的人進入這種文化。但是那麽久遠的事情我們就不太知道了,我還是從周的開始來算起,就是西周。

當時這個周公他可以說是中文化的一個實際的創始人,然後他建構起一套基本的文化理念。這套基本的文化理念,後邊就被周的各個分封出來的屬國,大家共同所遵守。這是最早的我們一個一統——基本理念和文化的一統。

那麽沒有被我們用這個基本理念和基本文化去一統進來的那些(理念和文化),就被我們的主體民族有點歧視,我們覺得那些就是四夷,就是蠻夷,而我們這些在文化上大家都有一個基本的一統的這些(民族),我們是華夏。華夏是有文明的,四夷是落後的,是那種如毛飲血的,是這種沒有文明的。所以有文明當然勝過沒有文明,我們這個一統的華夏文明是更優越的,是有這麽一種基本的感受。那麽這個是一個最基本的一統。

在後邊,另一次我們的這種一統感,天下一統感,追求一統這種東西呢,是在秦統一天下,滅了六國,然後形成統一的一個郡縣制的秦國這個之後,這種一統意識得到了很大的一個加強。主要是因爲在秦統一了天下之後,他做了好多生活中具體事情的一些規範化。

比如所謂車同軌,書同文,文字大家統一寫法,以前六國有六國各自的不同的寫法,現在我們全部統一成爲一種共同的寫法。車同軌,以前六國他的那個軌距是不一樣的,六國所坐的車,它有的可能兩個輪子之間就更寬一點,有的可能就相對窄一點。然後到了秦統一了之後,他就全國的馬車軌距,也就是他兩個輪子之間的那個寬度就要求統一了。

這樣統一了有一個什麽好處呢?就是大家的這些車都可以使用同樣的車軌,使用同樣的軌道。爲什麽要使用同樣的軌道,這一塊要展開哈,就有很多考古學的一些東西。比如會說我們在秦的時候,他修了一些叫做“秦直道”或者叫“直道”,就是高等級的高速公路,可以讓那個車行駛速度更快,行駛在這個路上也更輕松,那馬也不累。他所建立的這種像高速公路一樣,就是當時的那個高等級路面,其實是技術非常高的。

所以秦始皇做這個工作就跟我們現代人鐵路的那個軌距,是不是不同的國家一樣,是一件事情。如果不同的國家它鐵路使用不同的鐵軌,那個鐵軌的寬度不一樣,那就特別不方便,這兩個國家之間就不太方便互相交流。

你看中國跟北邊的俄羅斯,跟南邊的越南,它的軌距不同,這樣交流起來就不方便。但是,如果大家談一談,把這個軌距弄成一樣了,那就會更方便大家之間的互動。其實在秦朝的時候已經做了這個事情,把這個原先六國各自不同的軌距變成同樣的軌距。

除此之外,他還統一度量衡,這個在我們以前中學曆史上大家都背過,但是它的意義我們就沒有去特別認真的去思考過。實際上這個也非常重要,如果不統一度量衡,和那個不同地域的人,大家去做買賣的時候,就每一次都需要換算,換算起來很麻煩,那麽這個也不利于不同領域的人之間的這種互相經濟交流。但是如果度量很統一了,大家全使用同樣的一升、一鬥、一尺、一寸,那麽這個就非常方便形成這種統一大市場,然後就會大幅度的提升效率,就很利于經濟的發展。

所以秦朝完成了這個任務,實際上在現實中給我們中國人後來的發展鋪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石,等于給中華文明的後邊的發展做了這個三通一平,做了一個基礎的基建。而且在心理層面,在這個過程中,他也讓所有的,不管你以前是韓國人、是魏國人、是趙國人,是楚國人,你最後都形成了一個共同的意識——說我們其實都是中華的人。

有了這樣一個一統的意識,那就大不一樣了。這樣的一個一統的意識,就能夠讓我們中國人在心裏邊有這麽一種追求統一,這樣非常深刻的一種潛意識。

看在中國的後邊的曆史來說,他也隔幾百年就會有動亂時期,動亂的時期都會有分裂。比如說在漢代亡國之後,分裂成魏蜀吳三國,後邊這個晉雖然把國家統一了,但是晉的皇帝家族這個人品不太被大家認可,後來造成再一次的動亂。然後就五胡亂華,整個的中國,七零八碎形成了很多很多的分裂的小的統治區,小的國家。

但是正是因爲中國人心中有這種對統一的一種強烈的追求和認可,所以到後邊隋朝把各個割裂的部分統一起來,建立一個全國一統的大王朝的時候,民心是非常認可的,大家覺得理所當然,不就應該這樣子嗎?到最後應該形成一個統一的王朝嘛。

到後邊當唐朝滅亡,然後出現五代十國這樣一個大分裂的時期之後,後邊北宋去統一整個中國的時候,也是非常的民心所向。我們的大多數的民衆都覺得,就應該是這樣,沒有人覺得好像說你宋憑什麽過來侵犯我們南唐?就是大家不是這個想法,大家的想法是也許北宋強大就可以並吞南唐,也許南唐強大,李後主把趙匡胤給滅了,然後他來統一天下都可以。我們覺得最後只要天下一統,它就是好事。

因爲從秦朝開始,我們中國人就體會到了這種統一市場、統一經濟體,統一政治體、統一文化體所帶來的那個好處,所以天下一統是民心所向。這種民心所向就會使得他最後真的會形成一個叫做分久必合這麽一個趨勢。

《三國演義》剛一開始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爲什麽會分久必合?我覺得就是因爲中國人有這麽一種對統一的這麽一種向往,所以後來當清滅亡了之後,中國再一次進入一個軍閥割據的這麽一個時代。這回中國人心裏邊就很清楚了,就是分久必合。這種軍閥割據,它不可能長久的延續下去。大家就心裏邊覺得他最後總歸有一個誰,會把整個中國統一。那具體是誰?大家看法不一樣,或者說具體是哪個黨?會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中國到最後應該成爲一個統一的中國,這一點所有的中國人都是認可的。

然後在所有中國人的這種共同的一種心態下,最後我們中國,他就統一了。這樣一種對統一的追求,我覺得它帶來的一個現狀,就是我們現在也不太允許中國被分裂。那種什麽有些人想的哈,呃~其他國家的人希望把中國弄成幾塊,然後分裂成不同的國家。這種做法呢,它不符合中國的民心。

因爲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什麽時候是分裂的?亂世。就是到了亂世,就會分。什麽時候是統一的?那就是和平的時代。就是亂已經被平息了,然後呢,和平了,這種時候它一定是統一的。不亂,同時又不統一,中國人沒有見過這種曆史。然後統一了,當然也可能也會有一些動亂,有一些問題,但是至少統一更多的時候它是和平的。

那麽我們作爲愛好和平的中國人,本能就愛好統一,這是中國人的民族性。所以你會發現,凡是反對統一的,他嚴格說他都是在文化上的,受其他的文化影響更大的那些人,就是他在心理上已經先不是中國人了,然後呢,他才不喜歡一個統一的中國。而只要是真正的文化上的中國人,我們都喜歡統一。

在當今的時代,我們會發現只要這個我們內部不出問題,只要我們的管理者他基本上不走偏,那麽統一就會帶來特別大的好處。

統一的大市場,使得中國現在在全世界都非常的有競爭力。

統一的政策,統一的導向,使得中國在跟哪怕是美國這樣的大國競爭的時候,我們都非常的不落下風。

所以統一,作爲中國人的民族性,給中國人也的確帶來了特別大的真實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END

關注我們

讓心理成長走進生活

讓生活有溫度

作者 | 朱建軍

編輯 | 內小明

0 阅读:8

內明書院

簡介:倡行心理服務,科普心理知識,與您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