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優勢在我”的奇瑞,還需要産品定義權嗎?

車有志 2024-04-15 11:34:14

縱觀奇瑞汽車集團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逐個擊破“質疑”的曆史,質疑奇瑞沖擊高端,奇瑞打造星途品牌,星紀元ET海外售價可達100萬元;質疑奇瑞新能源落後,現在奇瑞集團擁有風雲系列、iCAR、星紀元外加此前燃油車矩陣的衍生,電動化矩陣已非常龐大;質疑奇瑞的銷量,奇瑞在2023年實現“三項曆史新高”。

現在奇瑞還有啥可質疑的?不出意外就是營銷了,這也是奇瑞現階段最需要打破的質疑。堅持技術正向研發的奇瑞,被貼上了理工男的標簽,而在這個車市變革巨大的時代,理工男對比那些“會撩”的新勢力,營銷上的差距就被外界放大了,奇瑞集團也在研究如何讓自己“會撩”,占據流量風口,取得産品定義權。真的需要這樣嗎?

流量會帶來熱度,也會帶來反噬

新勢力的營銷,會帶來很高的流量,例如一些新勢力創始人,總會在網上留下“金句”,互聯網思維的用戶運營模式,也會有很高的用戶粘性,很多用戶都願意和新勢力一同成長。對此很多傳統車企也非常眼紅,紛紛開始學習,當然實際效果和新勢力相比還有差距。

此時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新勢力如果沒有影響會怎麽樣?結果當然是活不了多久,相比傳統車企,新勢力造車經驗不足,産品力不占優勢,營銷還落後,用戶還有選擇的理由嗎?

所以新勢力必須會營銷、會講故事,從而獲得産品的定義權,例如說到“冰箱、彩電、大沙發”,大家都能想到理想,家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

然而當下很多案例已充分證明,流量會帶來熱度,也會形成反噬,理想MEGA、小米SU7上市後的那些熱搜,足以說明問題。面對流量這一把雙刃劍,奇瑞集團該如何使用?其實核心就是:將優勢無限放大!

將優勢無限放大

一輛車怎樣才算完美?我們可以粗略理解爲有100個點,把這100個點做好,就是完美的,當然這種完美的車就像永動機一樣,是不存在的,車企只能盡可能的朝這個方向努力。目前在産品上,奇瑞最起碼做到了80個以上的點,新勢力還不到20個,同時奇瑞的點與新勢力是不同的,所以新勢力通過營銷,將這不到20個點的優勢無限放大,成就了今天的局面。

既然如此,奇瑞也可以發揮自身理工男的特性,通過營銷,將技術的優勢無限放大。例如在安全方面,奇瑞可以通過真實案例,證明自身産品的安全性,當然這樣的實測,一次都不要有。在性能、續航、充電、駕駛感受等方面,也可以尋找第三方機構,進行客觀公正的測試,完全模擬用戶真實用車場景和駕駛感受,得出真實結果。

結果不一定要全面碾壓,畢竟在中國的車企要攜手向前。只需在結果中的優勢項內,展現出奇瑞自身的産品特性,以及與競品相比的差異化,讓消費者清晰的看出這些産品的差異點在哪,這樣一來奇瑞的産品標簽也就非常明顯了。

奇瑞的營銷,就是要讓自身的産品優勢、技術優勢無限放大,獲得類似“冰箱彩電大沙發”這樣的産品定義權,可以是“安全、豪華、舒適、開不壞”這類。例如奇瑞集團還可以這樣做,iCAR品牌強調年輕創新,可嘗試將其打造成汽車界中的蘋果手機。奇瑞品牌雖沒有讓人一看就想買的點,但品質過硬,敢承諾終身質保,可嘗試打造成中國的豐田、星途品牌主打豪華舒適,可嘗試打造成中國的奔馳。

長期發展,無需在乎一時

既然要放大優勢,那麽在營銷中是否需要添加些誇張成分,例如XX級別XX市場XX車型……唯一,成爲新一代定語之王、把全系標配說成是買車就送、上市前訂單無限刷(反正能退)?可以,但沒必要,還是那句話,流量會帶來熱度,也會帶來反噬,奇瑞無需急功近利,因爲奇瑞要的是長期高質量發展。

2023年上海車展上奇瑞展台被外國人堵得水泄不通、2023年實現“三項曆史新高”……,奇瑞的這些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通過長期的積累實現的厚積薄發,這樣的成就也是有高含金量的,不是一刹的花火。

奇瑞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持續技術升級,爲消費者提供優質産品,在營銷中將産品和技術優勢進一步擴大,至于如何營銷,則是一個需要深入思考並長期實踐的事。不過奇瑞對當前的營銷成果也無需缺乏自信,捷途品牌已獲得産品定義權——旅行。此外隨著市場占有量的逐漸提升,奇瑞的産品口碑也會被口口相傳,這是發揮技術優勢最好的營銷。

寫在最後:

新勢力的優勢在營銷,當下也在提升産品和技術的短板,傳統車企優勢在技術和産品,營銷方面不斷向新勢力學習,尋求長期高質量發展的企業,技術與營銷必須兩手抓。既然“質疑”奇瑞的營銷,但不妨想想,“如此營銷”都能實現這樣的成就,産品和技術實力該有多強大?而且現在奇瑞“不客氣了”,這“不客氣”必然是包括産品技術和營銷,而且不僅限于的。

1 阅读:132

車有志

簡介:車爲媒、有(友)爲體、志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