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聚焦對外圍堵,中方回頭聚焦國內經濟民生,我們抓住了重點!

良生侃國際 2023-02-02 11:18:03

近日,由于美日韓接連挑釁,中美局勢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意思,從美國將軍稱2025年將爆發戰爭,到爭議島嶼的近距離接觸,從日本擴軍費,到菲律賓新建美軍基地等等。

這些消息似乎都預示著局勢可能出現巨變,但我認爲,依然只會停留在量變層面,因爲是否發生質變的主動權牢牢握在中國手中。

當前,國內已經擺脫疫情陰霾,經濟發展平穩向好,外媒極力渲染的疫情擴散導致經濟停擺並未出現,反而經濟數據強力反彈,西方媒體對此只能尴尬沉默。

國內種種穩經濟、促發展的措施密集出台,與外部的烽煙四起形成鮮明對比,說明中國清醒地意識到國內民生大局才是一切力量的來源,是極爲明智的判斷。

而在對外層面,中國什麽時候從相對被動轉爲主動出擊,要看這三項指標。

一、核武庫儲備

根據權威機構估算,中國的核武大約在350枚左右,美國經常渲染中國軍力,給出的數據最高也才500枚。

因此,在核武庫方面中國處于劣勢,原因是前些年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判斷世界大勢是和平與發展,于是采取了“最低限度的核威懾”的戰略。

時過境遷,這一判斷已然不合時宜,未來的某個時間點與美國攤牌的可能性升高,350枚的威懾力明顯不足。

與美俄保持相當數量級的核武才是合理的選擇,也就是1600枚左右的實戰部署,這還需要一些時間。

二、軍隊形成戰力儲備

近年來,我軍新裝備裝備層出不窮,數量快速攀升,特別是海空軍,大大提升了戰鬥力。

但是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需要一定時間的訓練磨合才能真正形成戰鬥力,在此之前便有新聞傳出,目前存在裝備等人的情況。

比起建造裝備,人才的培養其實需要更長的時間和精力。

以飛行員爲例,培養一名合格的戰鬥機飛行員,僅在院校便需要五年,進入部隊還需要三年才能獨立駕駛戰機,期間的金錢花費更是天文數字。

即使戰時盡量縮減培養時間,也難以抵消戰場的犧牲。今日的俄烏沖突便是一例,俄羅斯空軍飛行員的短缺導致空軍出勤率嚴重下降。

而在這方面,我們與美國差距明顯。

得益于航空産業發展的早,美國具有飛行經驗的飛行員數量高達63萬,戰時,其中的優秀者經過短時間的培訓便可以上戰場,相比之下,中國這個數量大約是5萬人,這種情況也存在于海軍。

也就是說,我國可以依靠強大的制造業快速補充裝備,但是訓練有素的人員卻難以補充。

三、外彙儲備結構的變化

中國目前外彙儲備約爲3.1萬億美元,其中美國債約8,700億。

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減持,美債持有量處于曆史最低,但是但從絕對值而言,中國的持有的美債依然處于世界第二,僅次于日本的1.2萬億美元。

這就相當于,當我要與一個人撕破臉大打出手時,突然發現對方還欠我一大筆錢,還是在一個沒有法律和警察約束的世界。那麽動手之前,明智的做法應該是先盡量拿回一些錢,免得對方翻臉不認賬。

好在,與借錢不同,我們可以慢慢地抛售美債,從外彙儲備上與美國“脫鈎”,否則,一旦動手,便是傷敵一萬自損八千。

牢牢掌握主動權

美國近期的異動,是因爲感到實力的天平正快速傾向與中國,因此開始狗急跳牆,急于挑動、刺激中國做出反應,打亂中國步伐,因爲無論中國做什麽,對于他們而言情況都不會更糟糕。

但是他們真的想和中國攤牌嗎?答案同樣是否定的。

不然也不會搞什麽芯片封鎖聯盟了,攤牌意味著一把將麻將桌掀翻,而美日現在是偷偷摸摸在桌下換牌。

芯片封鎖看起來聲勢浩大,其實是病急亂投醫,連ASML的總裁自己都說,只會加速中國的進步而已。

因此,我們要穩紮穩打,提升內功,包括經濟與民生,一個國家所有實力都是紮根于民生,無論科技、軍事、制造業還是文化産業,都是人民安穩生活的基礎上開出的花,沒有民生的提升,其他一切都是空談。

因此,只要對內牢牢掌握民生這個重點,以上三點將在十年之內大大改善,到那時,對外我們就會立于不敗之地!

0 阅读:54

良生侃國際

簡介:每日國際新聞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