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間諜:他們大量出賣我國情報,有人爲錢、有人爲色、有人爲賭

一木說史 2024-04-16 18:17:53

網絡上曾興起過一個詞,叫抓“50萬”,所謂的“50萬”代指出賣國家情報的間諜。

一個國家的建設過程中,總會涉及各種政策、軍事和科研層面上的計劃,這些通常都是最高級別的機密,一旦泄露後果不堪設想。

爲了在國際較量中保持有利地位,許多國家,比如美國等,總是熱衷于套取別國的機密,尤其是是在我國的各行各業,都安插著間諜。

而給我國的機密工作危害最爲深重的,還要數那些被策反的高層人員。

他們是站在權力頂峰的人物,本應爲百姓謀福祉,爲國家盡忠。但卻因爲各種各樣了理由,成爲國外勢力滲透我國的幫凶。

那麽這些臭名昭著的高級賣國賊都有誰呢?

蔡小洪:極限反轉的人生

作爲在革命家庭出生的孩子,蔡小洪可謂是根正苗紅。

他的父輩在中國爭取獨立和自由的路上,功高勞苦。蔡小洪的爺爺,名叫伍治之。是最早一批投身于紅色事業的老革命家。

伍治之在多次起義中表現活躍,是共和國成立的奠基石,他與各位老革命者,領導人更是交情頗深。其中周恩來總理便是他的莫逆之交。

蔡小洪的父親受家庭的熏陶,也是一輩子忠誠于國家的黨員,曾經官至司法部部長。

可以說,蔡小洪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按理說他應該將這份榮光發揚光大。

偏偏,蔡小洪的思想走了歪路。

蔡小洪畢業後先在軍區實習。後來因爲出衆的才華,他後來被調到香港,成爲新華社一名職員。

蔡小洪這個職位雖然不算太高,可是卻十分關鍵。

當時香港尚未回歸,中國與英國就香港的歸屬權陷入了長久的拉鋸戰。中國不可能放棄自己的領土,英國同樣也緊咬不放。

我國領導人爲了讓香港早日回到祖國懷抱,與駐香港的官員開展了密切聯系,針對當前的局面提出了許多對策和討論。

而蔡小洪在其中扮演的是聯絡人的角色,這也就意味著他每天都會經手大量的材料,每一份資料背後可能都是中國方下一步的部署。

英國知道自己在這個問題上並不占理,但是又放不下香港這塊誘人的土地,爲了贏得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需要一個幫手。

手中掌握著重要情報的蔡小洪,就成爲了英國官員的目標。

他們秘密聯系到蔡小洪,英國人策反他的方式簡單粗暴,卻很管用。就是用錢砸。

一開始蔡小洪還能堅守住底線,但隨著英國人的不斷加碼,蔡小洪發現自己好像也沒那麽有底線了。

面對誘惑,蔡小洪屈服了,與英國勢力達成了交易。他出賣情報,英國人給他報酬。

蔡小洪在香港的14年間,表面是兢兢業業的官員,背地裏早就把中國的機密文件悉數拷貝給英國。

這也嚴重阻礙了中國對香港的收複過程。

2002年,國安局發現了一份資料,上面詳細記錄了國家領導人到訪香港的行程以及種種細節。在震驚的同時,國安局判斷出了叛徒。

經過漫長的調查,蔡小洪被揪出,他最後被判15年刑期,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

李濱:被色迷了腦子

李濱出生于1956年,他的出身很不錯,父母都是在北京生活的高知分子,從小對李濱的教育很嚴格。

李濱繼承了父母的良好頭腦,成績也很出衆。

因爲家族中有朝鮮族,李濱很小就開始接觸朝鮮文化,他能說一口流暢的朝鮮語,對于朝鮮半島也有著很深的情結。

高中畢業後,他來到了韓國讀書生活,在這裏接受了高等教育,對于韓國的風土人情也十分熟悉。

後來回到了國內,憑借出色的履曆,成爲了外交部的一員,因爲會朝鮮語,又在韓國生活過,後來李濱被派遣到朝鮮開展外交事務。

在朝鮮,李濱可謂如魚得水,他本就擁有超強的外交天賦,加上他對朝鮮政治的了解,很快就贏得了朝鮮政府的一致好評。

他也一路升遷,最後成爲獨當一面的外交官。

之後李濱又被調派到韓國,作爲中韓兩國信息的傳遞員。任何中國對韓相關的外交政策,都要經過李濱的手。可以說是處在一個重要的樞紐位置上。

往往這樣手握重要情報的官員,很容易成爲外國勢力盯上的對象。李濱也是如此,而他也沒能控制住自己,最終墮落爲間諜。

在衆多官員間諜之中,李濱可以說是最特殊的一位了。

他的特殊體現在竟然喜歡男子上。人的性取向本不應被過多批判,但李濱的這點特殊卻成爲了他的弱點,最後被外國勢力所利用。

根據韓國政府對李濱的調查,他們發現李濱的妻子在國內,兩人分居兩地,推測李濱內心一定很孤獨。

爲了策反李濱,韓國想到了美人計,然而他們精心物色的美人,李濱看都不看一眼。

後來韓國人驚奇地發現,李濱並不是個柳下惠,他之所以不動心,只不過是因爲喜歡男子。

韓國政府心領神會,很快便迎合起李濱的喜好來。

在糖衣炮彈下,李濱被策反了。他成爲了韓國政府盜取中國外交情報的幫凶,將一切對韓的秘密文件傳輸到韓國人手裏。

1997年,中國與韓國展開談判,要求韓國歸還本應屬于中國領土的蘇岩礁。

對于這場談判,中國可謂是做足了萬全准備,有一定的把握能打勝仗。

可是談判一開始,韓國就牢牢將主動權抓在自己手裏,不管中方提出什麽觀點,都會得到有力的反駁。好像早就知道中國會如何應對,如何行動一般。更是摸清了中國的底線,肆意加價。

整場談判,韓國政府仿佛如有神助,開了天眼一般。

實在不得不令人生疑,有人大膽提出了韓國政府是不是獲得了中方的談判方案。但此時也並無更多線索。

之後中國在六方會談上,再次被韓國“拿捏”住,終于斷定,出了叛徒。

紙是包不住火的,李濱的所作所爲也經不起調查。

最後他被判處7年刑期,爲了色念葬送了大好前程。

康日新:一生毀于賭

和以上兩位出生于精英家庭的叛國者不同,康日新是徹頭徹尾的農民的孩子。

1953年8月,康日新誕生于一個貧瘠的小鄉村。他的家族大部分人靠務農爲生,是純樸勤勞的農民。

康日新的童年是在田間和溪邊度過的。

他從小就幫助父母做一部分家務和一些力所能及的田間勞動,這也就養成了他吃苦耐勞的品格。

作爲家中的男丁,康日新很受重視,在家庭條件並不寬裕的情況下,康日新的父母還是將最後的口糧賣了,攢出錢來供康日新上學。

康日新也不負衆望,在學校裏,他表現出了敏捷的頭腦和驚人的專注。作爲農民孩子的他更是明白,想要不重複父母的命運,就要努力讀書,爭取出人頭地。

帶著這樣的決心,康日新把全部精力放在學習上。

老師驚奇地發現,康日新的才能十分出衆,尤其是在數學和物理這樣的理科專業,理解能力強,腦子轉得特別快。

所有人都斷定康日新將來會有大的成就,學校裏的各種資源更是向他傾斜。

成年後,康日新被原子研究院招攬,在一衆工程師中,康日新顯得很年輕。

但年輕並不是他的缺點,相反他對工作有著更大的熱情和精力。

然而,貧苦的生活沒有讓康日新墮落,好不容易功成名就了,他卻走上了命運的滑坡。

也許是之前幾十年過得太苦了,也許是他內心本就不安分,康日新抵擋不住心中的欲念,染上了賭瘾。

在牌桌上,總是輸多贏少,康日新在研究院的工資雖然可觀,但也經不起如此揮霍。沉迷在賭博中的他,生活變得窘迫起來,不得不靠借貸爲生。

一開始他的朋友還會看在情面上慷慨解囊,但隨著康日新賭徒面目的暴露,大家都知道他就是個無底洞,朋友們也慢慢和他疏遠了。

之後康日新更是铤而走險,挪用了公共資金來填賭債。

後來因爲數目過大,康日新知道憑自己的能力根本無法償還,爲了自保,他選擇了出賣自己的國家。

康日新把自己掌握的國家情報賣給了法國政府,順利獲得了一筆可觀的報酬。這筆錢解決了康日新的燃眉之急,錢來得如此容易,也讓康日新不可自拔。

之後,康日新多次利用手中職權,左右投資招標的結果,更將中國的核能機密賣給多個外國勢力,給我國的利益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隨著康日新的貪汙受賄和出賣國家的行爲越來越過分,他的所作所爲終于引起了國家機關的注意。

2010年,康日新終于落網。直到這時所有人才知道,他靠監守自盜,多年來涉案金額高達18億,簡直驚人。

劉連昆:死後無人收屍

劉連昆出生于1933年,是哈爾濱人,當時的東三省籠罩在日本侵略的陰影之下。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劉連昆從小就被教導一定要守護自己的家園。

在大環境的影響下,劉連昆在成年之後,也拿起武器從了軍。

劉連昆作戰勇猛,曾經在解放戰爭中立下不朽軍功,他也因此受到了首領的賞識,得到了升遷。

1988年,劉連昆直接升任少將,也負責軍中一些事務。

劉連昆生活勤儉,平易近人,但其實他早已腐爛到底子裏。

1992年,劉連昆雖然已經身居高位,但是依然覺得手中困頓。他絞盡了腦汁,想賺點外快,最後竟想到了給台灣當間諜這個馊主意。

他通過秘密打聽,聯系上了一位台灣線人,表明了自己向台灣當局投誠的決心。

鑒于劉連昆身上的位置,發揮得當會是一枚大有用途的棋子,台灣很快就決定將他招攬。

之後劉連昆乘坐綠皮火車,與一位台灣少將偷偷會面。

經過談判,劉連昆以每個月3500美金將自己出賣給了台灣當局。並且對方許諾,只要他能提供有用情報,那麽報酬成倍上漲。

劉連昆對這個結果很滿意,要知道出賣一次情報的報酬,可能是他領一輩子死工資都賺不到的。

爲了表示自己效忠國民黨的決心,他直接拿出了自己准備好了的15份情報。

看見這些寶貴的資料,這位名叫王寶元的少將喜出望外,他也沒有辜負劉連昆的誠心,在向上級請示後,直接拿出大疊美金以作嘉獎。這一次交易可謂是皆大歡喜。

之後劉連昆一直默默爲台灣輸送大陸情報,從中獲取大量非法資金。

但在河邊走多了總會濕腳,劉連昆壞事做多了,行迹也總會敗露。

1996年,福州海域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實彈演練,解放軍將會沿海發射多枚導彈,而海的那邊正對台灣。

這一次演練讓台灣人心惶惶。

但是台灣當局的李登輝卻發表了無需懼怕大陸的言論,他表示根據他掌握的信息,大陸發射的不過是空彈罷了。

而李登輝所說的的確是事實,不過並不是他神機妙算,而是通過劉連昆之手得到的情報。

這一次的情報泄露,讓國安局徹底懷疑起劉連昆,經過秘密的調查,國安局已經掌握了劉連昆叛國的證據。

1999年3月,劉連昆被逮捕,同時在他家裏搜出了600多萬美元,徹底坐實了他的罪名。

1999年8月,劉連昆依法被判處死刑。死後,他的妻子以他爲恥,拒絕收屍。一代少將最終落得淒淒慘慘的下場。

這些官員要麽是天之驕子,要麽能力出衆,卻因爲一念之差,沒有好下場。

究其原因,是因爲他們缺少原則,沒有愛國精神。愛國教育才是教育之根本,如果沒有基本的榮辱觀,擁有再大的能力也只是禍害。

2 阅读: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