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情寡義”的孩子,大多具備2個特征,趁早糾正還來得及

開心果媽媽育兒間 2024-04-22 15:34:24

執筆:彩蛋爸爸

雖說,我們養育一個孩子,並不指望孩子未來能夠給我們養老。

但是,誰又希望生一個“薄情寡義”的孩子呢?

小區有一對年過六旬的老夫妻,老妻中風2年了,一直是老頭子照顧的。

只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老頭子前些時候也生病了,也不知道什麽時候發的高燒,還是老妻用自己能動的半邊身子打電話給物業,老頭子才得以進醫院。

爲什麽打電話給物業,不打給120?

因爲,沒人陪老頭子去醫院,只能請物業過來幫忙,而物業對于這對老夫妻的情況,也多少有點了解。

老夫妻倆其實有個優秀的兒子,當年傾盡家財,只爲兒子出國留學,博個好前程。

兒子在國外大公司就業,娶了個外國人兒媳的時候,老夫妻是開心的,甚至都辦好了簽證,准備好了行李,但是兒子卻以“你們來了也不會說英語”爲由,連在國外舉行的婚禮都沒讓老兩口來參加。

現在孫子都挺大了,但是,老夫妻一面都沒見過,視頻除外。

而視頻通話,也從原來的一年幾次,變成1、2年才一次。

即便知道老母親中風,兒子也沒有回來,只說了一句:“爸,你好好照顧媽。”

對于兒子,老兩口已經不再指望。

老兩口哭訴:兒子小時候就很冷漠,以爲孩子長大了就知道了,或者當父母了就知道自己父母的不易了。只是,依舊是這麽“薄情寡義”。

“薄情寡義”的孩子,大多具備2個特征

長大後“薄情寡義”的孩子,在小時候,大多會有這2個特征。

特征一:過于“理性”

這一點的特質,還是比較能夠明顯分辨的。

作爲家長的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夠理性一些,遇到事情可以沉著冷靜,而不是咋咋呼呼。

只是,如果孩子遇到事情,一直就那麽冷靜、理性地對待,其實,也並非好事。

就比如,看到童話故事,小羊們被大灰狼給吃掉了,然後羊爸爸和羊媽媽將大灰狼的肚皮給剖開,救出了小羊,並縫上肚皮,最終,大灰狼走到河裏喝水被淹死了。

具有天馬行空想象力的孩子,可能還會給這個故事再出個續集,又或者填充這個故事的細節;

具有愛心的孩子,會在故事的前半段同情小羊,憎惡大灰狼,畢竟,“同情弱者”才是善良的“標配”。

但是,過于理性的孩子,會覺得這樣的故事,非常不合理。

比如,大灰狼吃小羊,太正常了,這是弱肉強食的世界;

比如,羊爸爸羊媽媽在還沒剖開大灰狼肚皮的時候,就會被大灰狼給吃掉了,因爲大灰狼很警覺。

這些分析,是不錯。

但是從心理學上來說,學齡前的兒童還處在“泛靈期”,他們會認爲這些故事是有“生命”的,這樣過于理性的分析,存在于大人與大齡孩子中,這種幼齡孩子這麽理性,著實有點不正常。

故事如此,生活亦是如此。

過于理性的孩子,看似非常懂事,但事實是,孩子缺少了他們這個年齡階段該有的天真與稚氣,以及情感,長大後很容易依舊是個過于理性的人,毫無感情可言。

特征二:日常“利己”

俗話說:人不爲己天誅地滅。

我們需要爲自己而活,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活出自己。

但是,過于“利己”的孩子,已經不只是活出了自己,而不允許有其他的存在。

老夫妻倆回憶自己曾經對兒子的一切付出:

自己舍不得1分零花,但會供兒子上各種昂貴的興趣班;

自己舍不得買一件新衣服,但是兒子想買名牌鞋,就買;

自己舍不得吃一塊肉,但兒子每餐魚肉蝦不斷……

從老人的哭訴,不難感覺得到,這對老夫妻對于孩子的愛,是溢出來的。

但是,深思老夫妻每一句的話背後也能看出一件事:孩子對于父母的給予,從未感恩過,也從未想過回饋。

父母的眼裏,有時候只有孩子是否滿足、是否快樂。

但是,是否注意過,孩子的眼裏,是否有父母的不易,是否有對父母的愛?

即便是如今物質條件豐裕的現在,家長想要滿足孩子的物質條件也比較容易,不必再那麽摳搜。

但是,這樣的溺愛,終究是不可取的。

日常利己的孩子,思考的永遠是當下自己的利益,長大後,父母就如同工具一般,舊了,可以丟棄也。

他們是薄情寡義,他們也是不愛自己的父母,不懂感恩。

孩子具備以上特征,趁早糾正還來得及

孩子“薄情寡義”,有的是出于天性,有的是出于後天家庭環境與家庭教育的影響。

但是無論是哪一種,趁早糾正,還來得及。

首先,多一些精神上的陪伴

有多少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只是人在旁邊,心思卻在手機上?

這種非精神陪伴,無法讓孩子對你生出依戀之情,該涼薄的,繼續涼薄。

因爲,孩子的心,沒有被焐熱。

其實陪伴孩子,並沒有那麽難。

只需要放下手機,陪孩子一起玩,就可以;

只需要放下自己的固執想法,多去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就好;

只需要放下面子,和孩子當朋友就好。

很多時候,精神上的陪伴,不但能夠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而且,還能夠發現孩子內心存在的問題,爲孩子答疑解惑,引導孩子健康成長,讓孩子的內心,真正充滿一片陽光,驅散涼薄。

其次,建立和孩子“雙向愛的奔赴”

愛,不是父母單方面的給予,而應該是雙向奔赴。

這樣雙向奔赴的愛,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永遠割舍不斷的聯系,讓孩子遠離涼薄。

如何建立“雙向”的愛?

父母先要學會愛自己,然後再去學著愛孩子。

比如,一片牛排,家長不是只看著孩子吃,說自己不愛吃。

而應該和孩子分享著吃,然後和孩子分享自己收獲的滋味,讓孩子也知曉父母的喜好。

比如,出差回來,不必忍著不適爲孩子准備一頓豐盛的晚餐。

而是應該如實告訴孩子,自己有些累,是否可以簡餐一頓。如果想要豐盛,可以自己想辦法。

父母與孩子的雙向奔赴,是去在意孩子的感受,去愛孩子、理解孩子。

同樣,也是孩子在了解父母、在意父母,從而更愛父母。

在“雙向奔赴的愛”中長大的孩子,會愛自己,會愛別人,他們內心充滿愛,真的會很幸福!

話題討論:你們家孩子,有多愛你呢?

0 阅读:465

開心果媽媽育兒間

簡介:我是開心果的媽媽,一起來聊育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