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665:對組織來講,靠正義道德來驅動行爲,不會長久

花言大帥 2024-05-08 20:59:45

學習內容:

蕭紀通告各征鎮,派世子蕭圓照率兵受蕭繹指揮

侯景奪取西陽、武昌,徐文盛大敗侯景軍

宇文泰討伐北齊失敗,多地並入北齊版圖

【原文】

文成侯甯起兵于吳,有衆萬人,己巳,進攻吳郡。行吳郡事侯子榮逆擊,殺之。甯,範之弟也。子榮因縱兵大掠郡境。

自晉氏渡江,三吳最爲富庶,貢賦商旅,皆出其地。及侯景之亂,掠金帛既盡,乃掠人而食之,或賣于北境,遺民殆盡矣。

是時,唯荊、益所部尚完實。太尉益州刺史武陵王紀移告征鎮,使世子圓照帥兵三萬受湘東王節度。圓照軍至巴水,繹授以信州刺史,令屯白帝,未許東下。

六月辛巳,以南郡王大連行揚州事。

江夏王大款、山陽王大成、宜都王大封自信安間道奔江陵。

齊主封宗室高嶽等十人、功臣庫狄幹等七人皆爲王。癸未,封弟浚爲永安王,淹爲平陽王,浟爲彭城王,演爲常山王,渙爲上黨王,淯爲襄城王,湛爲長廣王,湝爲任城王,湜爲高陽王,濟爲博陵王,凝爲新平王,潤爲馮翊王,洽爲漢陽王。

鄱陽王範既卒,侯瑱往依莊鐵,鐵忌之。瑱不自安,丙戌,詐引鐵謀事,因殺之,自據豫章。

尋陽王大心遣徐嗣徽夜襲湓城,安南侯恬、裴之橫等擊走之。

齊主娶趙郡李希宗之女,生子殷及紹德,又納段韶之妹。及將建中宮,高隆之、高德政欲結勳貴之援,乃言:“漢婦人不可爲天下母,宜更擇美配。”帝不從。

丁亥,立李氏爲皇後,以段氏爲昭儀,子殷爲皇太子。庚寅,以庫狄幹爲太宰,彭樂爲太尉,潘相樂爲司徒,司馬子如爲司空。辛卯,以清河王嶽爲司州牧。

侯景以羊鴉仁爲五兵尚書。庚子,鴉仁出奔江西,將赴江陵,至東莞,盜疑其懷金,邀殺之。

魏人欲令嶽陽王詧發哀嗣位,詧辭,不受。丞相泰使榮權冊命詧爲梁王,始建台,置百官。

陳霸先修崎頭古城,徙居之。

初,燕昭成帝奔高麗,使其族人馮業以三百人浮海奔宋,因留新會。自業至孫融,世爲羅州刺史。融子寶爲高涼太守。高涼洗氏,世爲蠻酋,部落十余萬家。有女,多籌略,善用兵,諸洞皆服其信義。融聘以爲寶婦。融雖累世爲方伯,非其土人,號令不行。洗氏約束本宗,使從民禮,每與寶參決辭訟,首領有犯,雖親戚無所縱舍。由是馮氏始得行其政。

高州刺史李遷仕據大臯口,遣使召寶。寶欲往,洗氏止之曰:“刺史無故不應召太守,必欲詐君共反耳。”

寶曰:“何以知之?”

洗氏曰:“刺史被召援台,乃稱有疾,鑄兵聚衆而後召君。此必欲質君以發君之兵也。願且無往以觀其變。”數日,遷仕果反,遣主帥杜平虜將兵入灨石,

城魚梁以逼南康。霸先使周文育擊之。

洗氏謂寶曰:“平虜,骁將也,今入灨石與官軍相拒,勢未得還,遷仕在州,無能爲也。君若自往,必有戰鬥,宜遣使卑辭厚禮告之曰:‘身未敢出,欲遣婦參。’彼聞之,必憙而無備。我將千余人,步擔雜物,唱言輸赕,得至柵下,破之必矣。”寶從之。

遷仕果不設備,洗氏襲擊,大破之。遷仕走保甯都。文育亦擊走平虜,據其城。

洗氏與霸先會于灨石,還,謂寶曰:“陳都督非常人也,甚得衆心,必能平賊,君宜厚資之。”

湘東王繹以霸先爲豫州刺史,領豫章內史。

辛醜,裴之橫攻稽亭,徐嗣徽擊走之。

秋七月辛亥,齊立世宗妃元氏爲文襄皇後,宮曰靜德。又封世宗子孝琬爲河間王,孝瑜爲河南王。乙卯,以尚書令封隆之錄尚書事,尚書左仆射平陽王淹爲尚書令。

辛酉,梁王詧入朝于魏。

初,東魏遣儀同武威牒雲洛等迎鄱陽世子嗣,使鎮皖城。嗣未及行,任約軍至,洛等引去。嗣遂失援,出戰,敗死。約遂略地到湓城。尋陽王大心遣司馬韋質出戰而敗,帳下猶有戰士千余人,鹹勸大心走保建州。

大心不能用,戊辰,以江州降約。先是,大心使太子洗馬韋臧鎮建昌,有甲士五千。聞尋陽不守,欲帥衆奔江陵,未發,爲麾下所殺。臧,粲之子也。

于慶略地至豫章,侯瑱力屈,降之,慶送瑱于建康。景以瑱同姓,待之甚厚,留其妻子及弟爲質,遣瑱隨慶徇蠡南諸郡,以瑱爲湘州刺史。

初,巴山人黃法氍,有勇力,侯景之亂,合徒衆保鄉裏。太守賀诩下江州,命法氍監郡事。法氍屯新淦,于慶自豫章分兵襲新淦,法氍敗之。陳霸先使周文育進軍擊慶,法氍引兵會之。

邵陵王綸聞任約將至,使司馬蔣思安將精兵五千襲之,約衆潰。思安不設備,約收兵襲之,思安敗走。

湘東王繹改宜都爲宜州,以王琳爲刺史。

是月,以南郡王大連爲江州刺史。

魏丞相泰以齊主稱帝,帥諸軍討之。以齊王廓鎮隴右,征秦州刺史宇文導爲大將軍、都督二十三州諸軍事,屯鹹陽,鎮關中。

益州沙門孫天英帥徒數千人夜攻州城,武陵王紀與戰,斬之。

邵陵王綸大修铠仗,將討侯景。湘東王繹惡之,八月甲午,遣左衛將軍王僧辯、信州刺史鮑泉等帥舟師一萬東趣江、郢,聲言拒任約,且雲迎邵陵王還江陵,授以湘州。

齊主初立,勵精爲治。趙道德以事屬黎陽太守清河房超,超不發書,棓殺其使。齊主善之,命守宰各設棓以誅屬請之使。

久之,都官中郎宋軌奏曰:“若受使請赇,猶致大戮,身爲枉法,何以加罪?”乃罷之。

王夫之曰:「漢靈帝立三互之法,高洋賞房超棓殺趙道德請托之使,命守宰設棓以捶殺屬請之使,蓋其時請托公行,獄訟大亂,有激而然也。」

司都功曹張老上書請定齊律,诏右仆射薛琡等取魏《麟趾格》,更討論損益之。

齊主簡練六坊之人,每一人必當百人,任其臨陳必死,然後取之,謂之“百保鮮卑”。又簡華人之勇力絕倫者,謂之“勇士”,以備邊要。

始立九等之戶,富者稅其錢,貧者役其力。

九月丁巳,魏軍發長安。

王僧辯軍至鹦鹉洲,郢州司馬劉龍虎等潛送質于僧辯。邵陵王綸聞之,遣其子威正侯將兵擊之。龍虎敗,奔于僧辯。綸以書責僧辯曰:“將軍前年殺人之侄,今歲伐人之兄,以此求榮,恐天下不許!”僧辯送書于湘東王繹,繹命進軍。

辛酉,綸集其麾下于西園,涕泣言曰:“我本無他,志在滅賊。湘東常謂與之爭帝,遂爾見伐。今日欲守則交絕糧儲,欲戰則取笑千載,不容無事受縛,當于下流避之。”

麾下壯士爭請出戰,綸不從,與自倉門登舟北出。僧辯入據郢州。繹以南平王恪爲尚書令、開府儀同三司,世子方諸爲郢州刺史,王僧辯爲領軍將軍。

綸遇鎮東將軍裴之高于道,之高之子畿掠其軍器,綸與左右輕舟奔武昌澗飲寺,僧法馨匿綸于岩穴之下。綸長史韋質、司馬姜律等聞綸尚存,馳往迎之,說七柵流民以求糧仗。綸出營巴水,流民八九千人附之,稍收散卒,屯于齊昌,遣使請和于齊。齊以綸爲梁王。

湘東王繹改封皇子大款爲臨川王,大成爲桂陽王,大封爲汝南王。

癸亥,魏軍至潼關。

庚午,齊主如晉陽,命太子殷居涼風堂監國。

南郡王中兵參軍張彪等起兵于若邪山,攻破浙東諸縣,有衆數萬。吳郡人陸令公等說太守南海王大臨往依之。大臨曰:“彪若成功,不資我力。如其桡敗,以我自解。不可往也。”

任約進寇西陽、武昌。初,甯州刺史彭城徐文盛募兵數萬人討侯景,湘東王繹以爲秦州刺史,使將兵東下,與約遇于武昌。繹以廬陵王應爲江州刺史,以文盛爲長史行府州事,督諸將拒之。應,續之子也。

邵陵王綸引齊兵未至,移營馬柵,距西陽八十裏。任約聞之,遣儀同叱羅子通等將鐵騎二百襲之。綸不爲備,策馬亡走。

時湘東王繹亦與齊連和,故齊人觀望,不助綸。定州刺史田祖龍迎綸,綸以祖龍爲繹所厚,懼爲所執,複歸齊昌。行至汝南,魏所署汝南城主李素,綸之故吏也,開城納之。任約遂據西陽、武昌。

裴之高帥子弟部曲千余人至夏首,湘東王繹召之,以爲新興、永甯二郡太守。又以南平王恪爲武州刺史,鎮武陵。

初,邵陵王綸以衡陽王獻爲齊州刺史,鎮齊昌,任約擊擒之,送建康,殺之。獻,暢之孫也。

乙亥,進侯景位相國,封二十郡,爲漢王,加殊禮。

嶽陽王詧還襄陽。

黎州民攻刺史張贲,贲棄城走。州民引氐酋北益州刺史楊法琛據黎州,命王、賈二姓詣武陵王紀請法琛爲刺史。紀深責之,囚法琛質子崇颙、崇虎。冬十月丁醜朔,法琛遣使附魏。

己卯,齊主至晉陽宮。廣武王長弼與並州刺史段韶不協,齊主將如晉陽,長弼言于帝曰:“韶擁強兵在彼,恐不如人意,豈可徑往投之!”帝不聽。

既至,以長弼語告之,曰:“如君忠誠,人猶有讒,況其余乎!”長弼,永樂之弟也。

乙酉,以特進元韶爲尚書左仆射,段韶爲右仆射。

乙未,侯景自加宇宙大將軍、都督六合諸軍事,以诏文呈上。上驚曰:“將軍乃有宇宙之號乎!”

立皇子大鈞爲西陽王,大威爲武甯王,大球爲建安王,大昕爲義安王,大摯爲綏建王,大圜爲樂梁王。

齊東徐州刺史行台辛術鎮下邳。十一月,侯景征租入建康,術帥衆渡淮斷之,燒其谷百萬石,遂圍陽平。景行台郭元建引兵救之。壬戌,術略三千余家,還下邳。

武陵王紀帥諸軍發成都,湘東王繹遣使以書止之曰:“蜀人勇悍,易動難安,弟可鎮之,吾自當滅賊。”又別紙曰:“地擬孫、劉,各安境界。情深魯、衛,書信恒通。”

甲子,南平王恪帥文武拜箋推湘東王繹爲相國,總百揆。繹不許。

魏丞相泰自弘農爲橋,濟河,至建州。丙寅,齊主自將出頓東城。泰聞其軍容嚴盛,歎曰:“高歡不死矣!”會久雨,自秋及冬,魏軍畜産多死,乃自蒲阪還。于是河南自洛陽,河北自平陽已東,皆入于齊。

丁卯,徐文盛軍貝矶,任約帥水軍逆戰,文盛大破之,斬叱羅子通、趙威方,仍進軍大舉口。侯景遣宋子仙等將兵二萬助約,以約守西陽,久不能進,自出屯晉熙。

南康王會理以建康空虛,與太子左衛將軍柳敬禮、西鄉侯勸、東鄉侯勔謀起兵誅王偉。安樂侯乂理出奔長蘆,集衆得千余人。建安侯贲、中宿世子子邕知其謀,以告偉。偉收會理、敬禮、勸、勔及會理弟祁陽侯通理,俱殺之。乂理爲左右所殺。錢塘褚冕,以會理故舊,捶掠千計,終無異言。

會理隔壁謂之曰:“褚郎,卿豈不爲我致此?卿雖忍死明我,我心實欲殺賊!”冕竟不服,景乃宥之。勸,昞之子。贲,正德之弟子。子邕,憺之孫也。

帝自即位以來,景防衛甚嚴,外人莫得進見,唯武林侯谘及仆射王克、舍人殷不害,並以文弱得出入臥內。帝與之講論而已。及會理死,克、不害懼禍,稍自疏。谘獨不離帝,朝請無絕。景惡之,使其仇人刁戍刺殺谘于廣莫門外。

帝之即位也,景與帝登重雲殿,禮佛爲誓雲:“自今君臣兩無猜貳,臣固不負陛下,陛下亦不得負臣。”

及會理謀泄,景疑帝知之,故殺谘。帝自知不久,指所居殿謂殷不害曰:“龐涓當死此下。”

景自帥衆討楊白華于宣城,白華力屈而降,景以其北人,全之,以爲左民尚書,誅其兄子彬以報來亮之怨。

十二月丙子朔,景封建安侯贲爲竟陵王,中宿世子子邕爲隨王,仍賜姓侯氏。

辛醜,齊主還邺。

邵陵王綸在汝南,修城池,集士卒,將圖安陸。魏安州刺史馬祐以告丞相泰,泰遣楊忠將萬人救安陸。

武陵王紀遣潼州刺史楊乾運、南梁州刺史谯淹合兵二萬討楊法琛,法琛發兵據劍閣以拒之。

侯景還建康。

初,魏敬宗以爾朱榮爲柱國大將軍,位在丞相上。榮敗,此官遂廢。大統三年,文帝複以丞相泰爲之。其後功參佐命,望實俱重者,亦居此官,凡八人,曰安定公宇文泰,廣陵王欣,趙郡公李弼,隴西公李虎,河內公獨孤信,南陽公趙貴,常山公于謹,彭城公侯莫陳崇,謂之八柱國。

泰始籍民之才力者爲府兵,身租庸調,一切蠲之,以農隙講閱戰陳,馬畜糧備,六家供之。合爲百府,每府一郎將主之,分屬二十四軍。

泰任總百揆,督中外諸軍。欣以宗室宿望,從容禁闼而已。余六人各督二大將軍,凡十二大將軍,每大將軍各統開府二人,開府各領一軍。是後功臣位至柱國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者甚衆,率爲散官,無所統禦,雖有繼掌其事者,聞望皆出諸公之下雲。

齊主命散騎侍郎宋景業造《天保曆》,行之。

【原文華譯】

1 南梁文成侯蕭甯起兵于吳郡,有部衆一萬人,五月二十一日,進攻郡城;行吳郡事侯子榮(侯景黨羽)逆擊,殺了他。蕭甯,是蕭範的弟弟。侯子榮乘機縱兵郡境,大肆搶掠。

自從晉氏渡江,三吳最爲富庶,貢賦商旅,都出于其地。到了侯景之亂,金帛搶光了,又搶人來吃,或者賣到北方,殘留下來的居民,幾乎死盡逃光了。

當時,唯有荊州、益州所部尚且完整,太尉、益州刺史、武陵王蕭紀通告各征將軍、鎮將軍,派世子蕭圓照率兵三萬受湘東王蕭繹節度。蕭圓照進軍到巴水,蕭繹任命他爲信州刺史,令他屯駐在白帝,不許繼續東下。

2 六月三日,任命南郡王蕭大連行揚州事。

3 江夏王蕭大款、山陽王蕭大成、宜都王蕭大封(三人都是皇帝蕭綱的兒子)從信安走小道投奔江陵。

4 北齊主高洋封宗室高嶽等十人、功臣庫狄幹等七人皆爲王。六月五日,封弟弟高浚爲永安王,高淹爲平陽王,高浟爲彭城王,高演爲常山王,高渙爲上黨王,高淯爲襄城王,高湛爲長廣王,高湝爲任城王,高湜爲高陽王,高濟爲博陵王,高凝爲新平王,高潤爲馮翊王,高洽爲漢陽王。

5 南梁鄱陽王蕭範去世後,部將侯瑱投靠豫章太守莊鐵。莊鐵猜忌他,侯瑱心中不能自安,六月八日,侯瑱詐稱請莊鐵謀事,借機殺了他,自己占據豫章。

6 尋陽王蕭大心派徐嗣徽夜襲湓城,被守將安南侯蕭恬、裴之橫等擊退。

7 北齊主高洋當初娶趙郡人李希宗的女兒,生下兒子高殷及高紹德;又娶段韶的妹妹。等到將要封皇後,高隆之、高德政想要結勳貴爲外援,說:“漢族婦人不可爲天下之母,應該另擇美配。”皇帝不聽。

六月九日,立李氏爲皇後,以段氏爲昭儀,兒子高殷爲皇太子。六月十三日,任命庫狄幹爲太宰,彭樂爲太尉,潘相樂爲司徒,司馬子如爲司空。六月十三日,任命清河王高嶽爲司州牧。

8 侯景任命羊鴉仁爲五兵尚書。六月二十二日,羊鴉仁出奔江西,打算前往江陵,走到東莞,強盜懷疑他身上藏了金子,把他截住格殺。

9 西魏人想要讓嶽陽王蕭詧爲蕭衍發哀,並即皇帝位,蕭詧推辭不受。丞相宇文泰派榮權冊封蕭詧爲梁王,開始組建王府,設置百官。

陳霸先整修崎頭古城,搬進去居住。

10 當初,北燕末任皇帝、昭成帝馮弘逃奔高麗,派他的族人馮業以三百人浮海投奔劉宋,于是留在新會。從馮業到孫子馮融,世代爲羅州刺史,馮融的兒子馮寶爲高涼太守。

高涼洗氏,世代爲蠻族酋長,部落十余萬家,有一個女兒,多謀略,善用兵,各山洞的蠻夷都敬服她的信義。馮融聘她爲馮寶的妻子。馮融雖然累世爲方伯,但因爲不是當地人,號令不行。洗氏約束本宗,讓他們遵從百姓應遵守的禮儀,每次與馮寶一起判決訴訟,首領有犯罪的,就算是自家親戚,也絕不寬恕,由此馮氏才得以推行政令。

高州刺史李遷仕據守大臯口,派使者召馮寶,馮寶要去,洗氏制止他說:“刺史無故不應召太守,他必定要脅迫你一起造反。”

馮寶問:“何以知之?”

洗氏說:“刺史被召救援朝廷,他稱病不去,卻鑄造兵器,集結人馬,然後召你,這一定是想要扣押你爲人質,然後逼你發兵加入他的陣營,你不要去,靜觀其變。”

過了幾天,李遷仕果然造反,派主帥杜平虜將兵入灨石,在魚梁築城,以壓逼南康,陳霸先派周文育攻擊他。

洗氏對馮寶說:“杜平虜是一員骁將,如今入灨石與官軍相拒,局勢不允許他馬上回軍,李遷仕在州府,沒有能力自衛。夫君如果自己去,必有戰鬥,應該派使者卑辭厚禮告訴他說:‘我不敢擅自出城,派我妻子來晉見。’他聽聞,必定喜悅而無備。我帶一千余人去,擔著雜貨,宣稱是援助物資,只要能夠抵達柵欄下,必定能擊破他。”馮寶聽從。

李遷仕果然不設防備,洗氏襲擊,大破之,李遷仕走保甯都。周文育也擊走杜平虜,占領了他的城池。洗氏與陳霸先在灨石會面,回來之後,對馮寶說:“陳都督不是常人,很得衆心,必能平賊,夫君應該厚厚地資助他。”

湘東王蕭繹任命陳霸先爲豫州刺史,領豫章內史。

11 六月二十三日,裴之橫攻打稽亭,被徐嗣徽擊退。

12 秋,七月三日,北齊立世宗高澄的正妃元氏爲文襄皇後,住的地方稱爲靜德宮。又封世宗的兒子高孝琬爲河間王,高孝瑜爲河南王。

七月七日,任命尚書令封隆之爲錄尚書事,尚書左仆射、平陽王高淹爲尚書令。

13 七月十三日,梁王蕭詧前往西魏朝見。

14 當初,東魏派儀同、武威人牒雲洛等迎接南梁鄱陽王蕭範的世子蕭嗣,讓他鎮守皖城。蕭嗣還沒來得及出發,任約(侯景部下)率軍殺到,牒雲洛等撤退,蕭嗣于是沒有援兵,出戰,戰敗陣亡。任約于是攻城略地,抵達湓城。

尋陽王蕭大心派司馬韋質出戰,戰敗,帳下還有戰士一千余人,都勸蕭大心走保建州,蕭大心不聽,七月二十日,蕭大心獻出江州,投降任約。之前,蕭大心派前太子洗馬韋臧鎮守建昌,有甲士五千,聽說尋陽失守,准備率衆投奔江陵,未及出發,爲麾下所殺。韋臧,是韋粲之子。

15 于慶(侯景部將)攻城略地至豫章,侯瑱力屈,投降。于慶將侯瑱送到建康。侯景因爲侯瑱也姓侯,待他非常優厚,留他的妻子兒女和弟弟爲人質,派侯瑱跟隨于慶攻打彭蠡湖以南諸郡,任命侯瑱爲湘州刺史。

16 當初,巴山人黃法氍,有勇力,侯景之亂,集結部衆,保衛鄉裏。太守賀诩下江州,命黃法氍監郡事。黃法氍屯駐新淦,于慶自豫章分兵襲擊新淦,被黃法氍擊敗。陳霸先派周文育進軍攻擊于慶,黃法氍引兵前來會師。

17 邵陵王蕭綸聽聞任約將至,派司馬蔣思安將精兵五千襲擊,任約部衆崩潰,蔣思安不設防備,任約收兵襲擊,蔣思安敗走。

18 湘東王蕭繹改宜都爲宜州,以王琳爲刺史。

19 本月,南梁任命南郡王蕭大連爲江州刺史。

20 西魏丞相宇文泰因爲北齊主高洋稱帝,率諸軍討伐。西魏命齊王元廓鎮守隴西地區,征召秦州刺史宇文導爲大將軍、都督二十三州諸軍事,屯駐鹹陽,鎮守關中。

21 益州和尚孫天英率徒衆數千人夜攻州城,武陵王蕭紀與他交戰,將他斬殺。

22 邵陵王蕭綸大量制造铠甲武器,將要討伐侯景。湘東王蕭繹對此十分厭惡,八月十七日,派左衛將軍王僧辯、信州刺史鮑泉等率舟師一萬人東下,進逼江州、郢州,聲言抵禦任約,並說要迎接邵陵王回江陵,把湘州交給他。

23 北齊主高洋剛剛即位時,勵精爲治。趙道德有事請托黎陽太守、清河人房超,房超不拆開信封,直接把趙道德的使者亂棍打死。高洋非常欣賞他,命各郡守、縣宰效法,設置木棍,專門用來誅殺請托辦事的使者。過了很久,都官中郎宋軌上奏說:“如果只是奉命當個信差,去請托賄賂,就要被處以死刑,那些親身犯法的人,又該怎麽加罪呢?”于是撤銷了這項規定。

北齊司都功曹張老上書請制定齊律,皇帝高洋下诏,命右仆射薛琡等參考東魏法律《麟趾格》,討論增刪,制定齊律。

北齊主高洋從六軍宿衛之士(宿衛只用鮮卑人)中簡選精銳,每一人必當百人,保證臨陣有必死之心的,然後錄取,稱爲“百保鮮卑”。又簡選漢人中勇力絕倫者,稱爲“勇士”,以備邊疆。

北齊開始設立九等戶籍(以貧富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三級),富者交錢納稅,貧者出力勞役。

24 九月十日,西魏討伐北齊的大軍從長安出發。

25 南梁王僧辯軍抵達鹦鹉洲,郢州司馬劉龍虎等秘密送人質給王僧辯,邵陵王蕭綸聽聞,派兒子威正侯蕭礩將兵攻擊,劉龍虎戰敗,投奔王僧辯。蕭綸寫信斥責王僧辯說:“將軍前年殺人之侄,今年伐人之兄,以此求榮,恐怕天下不許!”王僧辯把信送給湘東王蕭繹,蕭繹下令進軍。

九月十四日,蕭綸在西園集結麾下將領,涕泣說:“我本無他意,只是志在滅賊,湘東王總說我要和他爭當皇帝,于是出兵攻擊。今天,我們如果要守,則內無糧儲,外無援兵;如果要戰,則取笑千載。我不能無緣無故被他捆縛,應當到下遊避開他。”麾下壯士爭請出戰,蕭綸不許,與蕭礩從倉門登舟向北。王僧辯入據郢州。

蕭繹任命南平王蕭恪爲尚書令、開府儀同三司,世子蕭方諸爲郢州刺史,王僧辯爲領軍將軍。

蕭綸在中途遇到鎮東將軍裴之高,裴之高的兒子裴畿搶掠他的武器,蕭綸與左右輕舟逃奔武昌澗飲寺,和尚法馨把蕭綸藏匿在岩穴之下。蕭綸的長史韋質、司馬姜律等聽聞蕭綸還活著,馳馬前往迎接,遊說七柵流民,以求糧食和武器支援。蕭綸出面,紮營在巴水,流民八九千人歸附他,蕭綸稍稍收拾散卒,屯駐在齊昌,遣使請降于北齊,北齊封蕭綸爲梁王。

26 湘東王蕭繹改封皇子蕭大款爲臨川王,蕭大成爲桂陽王,蕭大封爲汝南王。

27 九月十六日,西魏軍抵達潼關。

28 九月二十三日,北齊主高洋進入晉陽,命太子高殷居住在涼風堂監國。

29 南梁南郡王蕭大連的中兵參軍張彪等起兵于若邪山,攻破浙東諸縣,有部衆數萬。吳郡人陸令公等遊說太守、南海王蕭大臨前往加入他。蕭大臨說:“張彪如果能成功,不需要我的力量;如果失敗,正好拿我來推脫他的責任。不能去。”

30 侯景部將任約進兵侵犯西陽、武昌。當初,甯州刺史、彭城人徐文盛募兵數萬人討伐侯景,湘東王蕭繹任命他爲秦州刺史,派他將兵東下,與任約在武昌遭遇。蕭繹任命廬陵王蕭應爲江州刺史,任命徐文盛爲長史、行府州事,指揮諸將抵抗沈約。蕭應,是蕭續之子。

邵陵王蕭綸因北齊援兵還未抵達,移營到馬柵,距西陽八十裏。任約聽聞,派儀同叱羅子通等率鐵騎二百人襲擊,蕭綸沒有防備,策馬逃走。當時湘東王蕭繹也與北齊聯合,所以北齊人觀望,不幫助蕭綸。定州刺史田祖龍迎接蕭綸,蕭綸因爲田祖龍爲蕭繹所厚待,擔心被他逮捕,于是重回齊昌。走到汝南,西魏所任命的汝南城主李素,是蕭綸的老部下,開城收留他。任約于是占領西陽、武昌。

31 裴之高率子弟部曲一千余人抵達夏首,湘東王蕭繹召他來,任命爲新興、永守二郡太守。又任命南平王蕭恪爲武州刺史,鎮守武陵。

32 當初,邵陵王蕭綸任命衡陽王蕭獻爲齊州刺史,鎮守齊昌。任約攻擊,將他生擒,送到建康,處死。蕭獻,是蕭暢的孫子。

33 九月二十八日,進授侯景爲相國,封二十郡,爲漢王,給予特殊禮遇。

34 嶽陽王蕭詧回到襄陽

35 黎州平民攻打刺史張贲,張贲棄城逃走。州民招引氐族酋長、北益州刺史楊法琛占據黎州,命王、賈二姓前往晉見武陵王蕭紀,請任命楊法琛爲刺史。蕭紀痛斥他們,囚禁楊法琛之前送來當人質的兒子楊崇颙、楊崇虎。

冬,十月一日,楊法琛派出使者,向西魏投降。

36 十月三日,北齊主高洋抵達晉陽宮。廣武王高長弼與並州刺史段韶有矛盾,高洋即將進入晉陽時,高長弼對他說:“段韶在那裏坐擁強兵,恐怕不知道他到底什麽心意,豈可輕率前往投奔他!”皇帝不聽。到了之後,把高長弼的話告訴段韶,說:“像你這麽忠誠,還有人進讒言,何況其他人!”高長弼,是高永樂的弟弟。

十月九日,任命特進元韶爲尚書左仆射,段韶爲右仆射。

37 十月十九日,侯景加授自己爲宇宙大將軍、都督六合諸軍事,把诏書草稿呈給南梁皇帝蕭綱。皇帝驚道:“將軍也有宇宙之號嗎!”

38 南梁立皇子蕭大鈞爲西陽王,蕭大威爲武甯王,蕭大球爲建安王,蕭大昕爲義安王,蕭大摯爲綏建王,蕭大圜爲樂梁王。

39 北齊東徐州刺史、行台辛術鎮守下邳。十一月,侯景征收租稅糧食,運入建康,辛術率衆渡過淮河,攔截運糧車隊,燒毀谷米一百萬石,進而包圍陽平,侯景行台郭元建引兵救援。十一月十六日,辛術裹挾三千余戶人家,回到下邳。

40 武陵王蕭紀率軍從成都出發,湘東王蕭繹派使者送信制止他說:“蜀人勇悍,易動難安,需要老弟鎮守他們,我自己滅賊就行。”又另附一紙說:“你我的土地,就好比劉備和孫權,各安其境;我們的情誼,如同魯國、衛國一樣親密,保持書信溝通。”

41 十一月十八日,南平王蕭恪率文武官員聯名推舉湘東王蕭繹爲相國,總攬百官。蕭繹不許。

42 西魏丞相宇文泰在弘農建橋,渡過黃河,抵達建州。

十一月二十日,北齊主高洋親自將兵出征,屯駐在東城。宇文泰聽聞其軍容嚴盛,歎息說:“高歡不死啊!”正巧久雨不止,從秋天一直下到冬天,西魏牲畜大量死亡,于是從蒲阪還師。黃河以南自洛陽以東,河北自平陽以東,全部並入北齊版圖。

43 十一月二十一日,南梁江州長史、行府州事徐文盛駐軍在貝矶,任約率水軍逆戰,徐文盛大破任約軍,斬叱羅子通、趙威方,進軍到大舉口。侯景派宋子仙等將兵二萬援助任約,因任約守西陽,很久不能前進,侯景親自率軍出征,屯駐在晉熙。

南康王蕭會理認爲建康空虛,與太子左衛將軍柳敬禮、西鄉侯蕭勸、東鄉侯蕭勔密謀起兵誅殺侯景的軍師王偉。安樂侯蕭乂理出奔長蘆,集結部衆,得一千余人。建安侯蕭贲、中宿侯世子蕭子邕知道他們的密謀,向王偉告密。王偉逮捕蕭會理,柳敬禮,蕭勸,蕭勔及蕭會理的弟弟、祁陽侯蕭通理,將其全部處死。蕭乂理也爲左右所殺。錢塘人褚冕,因爲是蕭會理的故舊老友,受盡千百次嚴刑拷打,始終不肯指證蕭會理。

蕭會理隔著牆壁對他說:“褚郎,你豈不是爲了我才這樣?你雖然甯死也要保護我,我內心確實是想要殺賊!”褚冕到最後也沒有招認,侯景于是寬恕了他。蕭勸,是蕭昺之子;蕭贲,是蕭正德弟弟的兒子;蕭子邕,是蕭憺的孫子。

南梁皇帝蕭綱自從即位以來,侯景對他防衛甚嚴,外人都不得進見,唯有武林侯蕭谘及仆射王克、舍人殷不害,因爲文弱得以出入皇帝臥內,皇帝與他們講論而已。等到蕭會理死,王克、殷不害懼禍,稍稍自己疏遠皇帝。唯獨蕭谘不離不棄,朝見從不間斷。侯景厭惡他,指使他的仇人刁戍將他刺殺在廣莫門外。

皇帝即位時,侯景與皇帝登重雲殿,禮佛立誓說:“自今往後,君臣兩無猜二,臣固然不負陛下,陛下也不得負臣!”等到蕭會理陰謀泄露,侯景懷疑皇帝知道,所以殺死蕭谘。皇帝知道不久就要輪到自己,指著自己所居住的宮殿對殷不害說:“龐涓當死此下。”

侯景親自率衆討伐楊白華于宣城,楊白華力屈而降,侯景因爲他是北方人,保全他,任命他爲左民尚書,誅殺他哥哥的兒子楊彬,爲來亮報仇。

十二月一日,侯景封告密有功的建安侯蕭贲爲竟陵王,中宿侯世子蕭子邕爲隨王,並賜姓侯氏。

44 十二月二十六日,北齊主高洋回到邺城。

45 邵陵王蕭綸在汝南,修繕城池,集結士卒,准備攻打安陸。西魏安州刺史馬祐報告丞相宇文泰,宇文泰派楊忠率一萬人增援安陸。

46 武陵王蕭紀派潼州刺史楊乾運、南梁州刺史谯淹合兵二萬人討伐楊法琛,楊法琛發兵據守劍閣以抵禦。

47 侯景回到建康。

48 當初,北魏敬宗以爾朱榮爲柱國大將軍,位在丞相之上。爾朱榮敗亡後,這個官職就廢除了。大統三年,西魏文帝又以丞相宇文泰爲柱國大將軍。其後凡參與建國大業,佐命有功,聲望和實力都夠分量的,也授予這官職,共有八人:安定公宇文泰,廣陵王元欣,趙郡公李弼,隴西公李虎,河內公獨孤信,南陽公趙貴,常山公于謹,彭城公侯莫陳崇,統稱爲八柱國。

宇文泰開始選拔百姓中有才幹和勇力的人爲府兵,所有租稅差役全部免除,在農閑時節講閱戰陣,其戰馬、牲畜、糧食、裝備,每人由六戶人家供應。合爲一百府,每府由一員郎將統領,分屬二十四軍。宇文泰總攬百官,都督中外諸軍。

元欣因爲是宗室元老,悠閑出入宮廷而已。其余六人,各督兩位大將軍,一共十二大將軍,每位大將軍各統開府儀同三司二人,開府儀同三司各領一軍。其後,功臣位至柱國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者越來越多,都是散官,沒有實權,也沒有部屬,雖然也有掌管其他差事的,但名望都在諸公之下。

49 北齊主高洋命散騎侍郎宋景業制定曆法《天保曆》,全國推行。

【學以致用】

幾點思考

01,關于高洋欣賞房超打殺“請托使者”這件事

對于組織來講,要賞要罰,得有個標准, 這個標准是讓大多數人知道紅線在哪個位置

同時,也釋放一種信號,領導者不會無緣無故加重對某種行爲的處罰。這是建立法治機制的基礎

另外,號召大家效法打殺請托使者,這件事有點不符合人性

既然有人來請托,暗地裏肯定是付費的,

那麽,到時候一定會有人覺得,你怎麽不拿錢給我呢?不找我請托呢?

有幾人會做到房超這樣的?

對組織來講,靠正義與道德來驅動行爲,不會長久,還是得靠利益+制度驅動

比如,不用請托就能辦成事,正規辦事的有獎勵,不按正規辦事的有懲罰,並且懲罰還挺重。

所以設置木棍,專門用來打殺請托使者,這種行爲只是“形”上面做文章,對長期治理來講,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

02,宇宙大將軍——侯景

乙未,侯景自加宇宙大將軍、都督六合諸軍事,以诏文呈上。上驚曰:“將軍乃有宇宙之號乎!”

齊天大聖——孫悟空

啧啧,中國人基本上都有這個性格基因

1,身處高位,就更想豪氣一下

2,玩

男人都是從男孩過來的,到老的時候,最好又能回到老頑童的狀態

所以“玩”的心態一直在。

從侯景的行爲當中看的出來,他不算一個政治家,這個動作不是爲篡位設計的,畢竟此時的他離當皇帝那一步還很遠,所以,他就是玩一下“名”而已。

1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