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時內,中美兩次交鋒,耶倫發現情況不妙:中國再抛136億美債

友易談曆史 2023-09-30 11:59:03

繼中國抛售136億美債之後,美國越發坐不住了。

美國財長耶倫更是直接表態:和中國脫鈎將是災難性的。顯而易見的是,美國在中國面前越來越討不到便宜。

耶倫

而美國也開始轉變策略,派出官員和中國溝通,試圖緩和關系。72小時之內,中美兩國兩次交鋒,態度也越發緩和。但美國的話,能信嗎?這一次,美國的真實目的又是什麽?

中國抛售美債讓美國越發緊張

近日,有消息顯示:中國繼續抛售美債136億,而這已經是今年連續4個月抛售美債了。而中國此舉,讓美國十分難受。

9月18日,美國財政部公布了國際資本流動報告。在這份報告中顯示,截止到今年7月,全球持有的美債數量不斷增加,但中國卻一直在減持。

目前,中國持有美債的數量已經跌至8218億美元,比起最高點時的持有量,跌了大概4000億美元。

從這個數據不難看出,在全球增持美債的情況下,中國卻不斷抛售美債,顯然是比較反常的。正因如此,也有人分析,這是否意味著中國打算徹底清空美債?

其實在當下這個中美博弈的關鍵節點上,中國即便是將美債全部清空也不是什麽不可能的事。畢竟,持有美債,就意味著有“把柄”被美國捏在手裏。

當然也有人有疑惑,美國的報告裏明明顯示全球美債持有率在上漲,爲何國內媒體卻都在說“去美元化”在加速。事實上,光是從美債持有量上漲這一個數據,並不能得出“去美元化”沒再進行這個結論。

因爲讓美債持有量大量上升的是“冤大頭”日本。7月數據顯示,日本再次增持了79億美債,而這已經是日本幾年來第5次增持美債了。

衆所周知,日本的經濟非常不景氣,這麽多年停滯不前。

但面對美國,日本根本就沒有選擇的權利。所以日本,也只能乖乖的給美國做接盤俠。但我們不同,我們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也可以用美債給美國點顔色看看。

那麽中國減持美債意味著什麽?

中國減持美債,看似是一個經濟行爲,其實背後也有複雜的國際博弈和政治因素。而我國減持美債,原因主要可以概括爲以下兩點。

避免被美國收割。

衆所周知,美國是一個十分擅長玩金融杠杆遊戲的國家。這些年來美聯儲靠著加息減息,通過美元的潮汐效應吸血全世界。

但美國之所以能玩的好這個遊戲是因爲,美國的經濟發展能跑的贏美債發行規模。

而從目前來看,美國的GDP增速已經落後于美債發行規模了。

尤其是前幾年特朗普和拜登爲了刺激經濟大量印鈔導致美國的通脹高企,美聯儲也只能加大美債發行規模,導致美債上限一再提高。

但與此同時,美國的GDP增速卻十分緩慢。

再加上俄烏沖突的影響,各國開始抛售美債,導致美聯儲持有的美債數量不斷增多。而在美國GDP增速趕不上美債發行量的情況之下,意味著美國很有可能永遠還不上美債。

也就是說美債崩盤的風險是相當大的,而在這個時候大量去增持美債,無疑是給自己的國家增加經濟風險。目前,美債的利息已經占到了美國財政支付的8%。而隨著美債規模不斷增大,這些利息還將更高。

此前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就因爲增加債務上限,鬧得不可開交,但最後雙方不得不達成妥協,因爲美債一旦崩盤將對美國乃至全世界産生巨大影響。

而當下的美國經濟上顯然沒有明顯可以增長的提速點,想要解決當下的美債危機,就必須要有人接盤。

而日本雖然可以增持美債,但日本的經濟體量總體是有限的。目前全球能夠吃下美國這些美債的,也只有中國。但在美國經濟不斷走低,影響力不斷衰弱的情況之下,我們必然不會去做這個冤大頭。

正因如此,我們減持美債實際上也是爲了避免我們的經濟被美國收割。

加速“去美元化”擴大自身優勢。

除了避免被美國收割之外,減持美債對于當下的去美元化來說也是一種加速。衆所周知,在俄烏沖突之後,世界各國紛紛發現,只要得罪了美國,自己的外彙儲備就很有可能會被凍結,海外資産也可能會被各種理由掠奪。

正因如此,美元出現了信用危機。

爲了避免在動蕩的局勢當中被美國收割或者被美國掠奪,很多國家開始減持美債,同時將外彙儲備當中,美元的占比不斷減小。而這種趨勢實際就是去美元化。

但去美元化的程度越強,趨勢越強烈,對于美國來說美元崩盤的可能性就越大。事實上,這些年來美國之所以能夠躺在金融杠杆上收割世界,就是因爲美元在貨幣體系當中的霸權地位。

自美元和石油挂鈎之後,各國想購買石油或者是其他的大宗商品就必須要通過美元。所以大家爲了避免麻煩,都會大量的購入美元作爲外彙儲備。

如此美國就可以通過加息,降息來操控全球的金融局勢,從而收割世界。

但一旦去美元化的趨勢開始,這種優勢也會隨之消失。

而中國作爲美債持有的“大股東”,連續四個月不斷減持美債,必然會讓去美元化加速。即便美國自己出手購入美債或者是讓日本接盤,也不能完全消除中國減持美債的影響。因爲其他國家會看到這種趨勢,也會對當下的局勢進行分析判斷。

而去美元化的程度越深,除了能讓人民幣國際化的速度加快之外,對于我們在博弈當中而言,也能夠占據到更多的實際優勢和心理優勢。

由此可見,中國減持美債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這是一個會引起連鎖反應的舉動,也正因如此,美國在看到中國連續減持美債之後,開始有些坐不住了。

美國財長耶倫,美國商務部部長雷蒙多接連訪華,而在這兩位官員訪華之後,中美在72小時之內又進行了兩次交鋒。

而這兩次交鋒,美國卻都表現出了相對緩和的態度。

第一次交鋒:王毅沙利文會晤

中美之間在近日的第一次交鋒要數王毅外長和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馬耳他的秘密會晤。

這場會晤在開始之前沒有通知任何媒體,對外也是全程保密。

直到會晤結束之後,雙方才各自發布了官方公告。而在這次會晤當中,我方的態度可以說是相當強硬的。據悉,這次在馬耳他,王毅外長和沙利文進行的是多輪會晤。

也就是說不是一次,而是多次,這意味著中美之間談論的內容很多。除此之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不僅僅是會晤,而是溝通,尤其強調的是戰略溝通。從這四個字我們就能夠感受到,這次的會晤內容絕對是非比尋常的。

而在中美的交鋒當中,台灣問題是每次必談。

從外交部的通稿來看,這次我們對台灣問題的表態是十分強硬的。

王毅外長幾句重話可謂擲地有聲,王毅外長表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系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要求美方必須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落實不支持台灣任何分裂的承諾。

這個表態看似是老生常談,但是非常直接且直白。這說明我們在面對美國的時候是非常有底氣且十分自信的。

而沙利文回國之後召開的發布會當中也再次提到了台灣問題,再次明確不支持態度。

有趣的是,這次會晤後美國發布的官方公告內容要比中國少的多。從這就不難看出,美國似有意緩和關系。

第二輪交鋒:布林肯與我國國高層領導韓正會談

而在王毅外長和沙利文進行了會晤之後,在美國舉行的聯合國大會上,美國務卿布林肯和中方高層舉行了會談。

而布林肯這次的態度,顯然要比他以往的強硬軟化了許多。在會見中方高層的時候表態稱:美國希望中國成功,希望中國能夠助推世界經濟的增長。

同時也期待能與中方加強溝通,管控分歧,推進合作穩定的發展美中關系。

不得不說,布林肯這次的態度和之前趾高氣昂的樣子相比,可謂是180度大反轉。

衆所周知,布林肯在國際事務中一直都是高高在上,頤指氣使,對待中國也是如此。相信大家還記得布林肯在訪華之前因爲氣球事件被推遲訪華。

訪華的請求遲遲得不到回應,布林肯在國際上也是大放厥詞,要求中方必須允許自己訪華。可以說,布林肯此前的對華態度十分傲慢。

但相比之下,這次布林肯態度和善很多。很顯然,在中美的第二次交鋒中,美國再落下風。

不過,美國態度緩和,也不禁讓人懷疑,美國葫蘆裏賣的什麽藥?是否有更大的陰謀在等待著中國?

美國“服軟”的真實原因

事實上,美國之所以服軟,是因爲當前的美國境遇的確不容樂觀。

2024年,美國即將進行總統換屆選舉。

而拜登自上任以來基本上沒有任何成績,國內不僅通脹高企,經濟沒有改善。國內的各種矛盾反倒是越來越多種族矛盾,槍支暴力,現如今又發生了汽車工人大規模罷工事件。

而對于拜登來說,想要提高支持率,改善經濟是必須的。而想要改善美國經濟,當前也只有和中國合作這一條路可選。

再加上美債即將觸頂的風險,所以美國財長,美國商務部長也都希望能夠和中國緩和關系,從而改善美國當下狀況。

正因如此,我們看到前段時間中美成立了“經濟工作組”。

可以預見的是,這個工作組成立之後,雙方的關系會從一定程度上有所緩和。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真的放棄了打壓中國的想法,因爲對于美國來說,是沒辦法忍受中國崛起的。

所以在未來,當美國的經濟有所緩和之後,美國針對中國的各種舉動必然會卷土重來。而對于我們而言,也要看清美國這種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舉動,拒絕再對美國抱有任何的幻想。

由于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爲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2 阅读:2274
评论列表
  • 2023-09-30 23:47

    加油中國。不要上當。 抛售美債。 積極備戰 五年內必戰

  • 2023-09-30 18:44

    趁他病拿他命,只有弄死美國,世界就會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