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被霸淩、冷暴力!以暴制暴嗎?應采兒教科書級應對方式!

鮮花電影 2024-04-04 15:15:35

引言:學校霸淩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不僅影響受害者的成長和學習,也對整個社會的和諧造成負面影響。作爲家長,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孩子有效應對和預防學校霸淩,保護他們的身心健康。

最近,網上熱議的,河北邯鄲三名初中生霸淩同學致死事件,引發了全國網友震怒。究竟是怎樣的殘忍手段,能有預謀的將同學殺害掩埋。

這樣的手段就算是成年人都讓人膽寒,何況都是初中生。到底是怎樣的家庭環境,教育方式背景下釀成這一慘案!

如果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家長應該怎麽做呢?怎麽樣才能預防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呢?

學校霸淩其實離我們很近,很多明星的孩子也遇到過同樣的情況,比如去年郝邵文的女兒在學校被同學霸淩。

盡管他全力想要維護自己女兒,最後在學校冷漠的處理方式下,他還是給女兒轉學了。雖然換了學校但是霸淩依然從在。

應采兒的兒子Jasper在學校被同學打了,在把事情告知老師後,老師也只是批評欺負他的同學。

雖然口頭上的道歉接受了,但心裏還是覺得很委屈難受,因爲受傷的是自己,挨疼的還是自己,表面上的道歉解決不了被霸淩的事實。

回到家後Jasper把事情原委告訴了應采兒。應采兒的回答亮了,我覺得家長都應該好好借鑒。

應采兒這樣告訴兒子:

1:如果你感到委屈,你可以打回去,但你也要明白,你只能當場反擊。

2:既然你選擇告訴老師,你已經把處理這件事的權利交給了老師。你只能接受老師讓他道歉。但我相信不管過了多久,你再想起這件事都會很委屈,就像又被打了一樣。

3. 我的建議是,在未來再次遇到欺淩時,不要屈服。向老師尋求幫助是正確的,但你也應該學會提前反擊。反擊代表你的態度,向對方表明你不易被欺負。而向老師尋求幫助只是一種解決方案。

4. 最後,請牢記,我們來學校是爲了學習,不應陷入微不足道的糾紛中。

應采兒她注重灌輸孩子反欺淩的意識,這點是家長們好好學習的,應該從小讓孩子學會抵抗和自我保護。

如果你希望孩子不被欺淩,也要像應采兒一樣,通過教育和引導,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建立起這種自我保護的覺悟。

網友說:被霸淩的孩子,是沒法通過幾句指示就成爲一個遊刃有余、有底氣、不被欺淩的人。一切都是渾然天成,在家不被允許反抗、沒有話語權、不夠被尊重的孩子,無論走到哪裏,都是容易被霸淩的對象。

那麽我們應該如何區分普通打架和霸淩? 根據國際反校園霸淩組織的定義:

霸淩指的是不被對方接受的攻擊行爲。 包括口頭霸淩,在內的霸淩,有多種類型,如嘲笑、羞辱、綽號、威脅、性別侮辱、在電腦或手機上發送刻薄信息等。

社交霸淩,比如故意孤立某人,當衆羞辱某人;身體霸淩,如毆打他人、向他人吐痰、推搡他人、拿走或故意損壞他人物品、侮辱手勢等。

有過霸淩經曆的網友:

和我的經曆一樣,小時候我作爲轉校生到了一所小學,當時有個女同學 我跟她不熟 沒說過什麽話 她看我柔弱就用指甲掐我 整個手臂沒有完好的。

我當時是蒙的 因爲沒遇到過這樣的人,回家告訴了媽媽,媽媽又告訴老師,結果她只是被罰了站。

第二次她又來掐我了,我這回清醒了 掐的比她狠 一點也不輸給她,那之後她再也沒有來掐我了,我也告訴了媽媽 媽媽又告訴了老師。

那之後這個女孩子開始玩陰的,她把抹布放在我的飯盒裏 不讓我吃飯…有些人從小就很壞很陰暗,對這種人 還是選擇打到她不敢惹你了比較好。

還有網友說:

我也是,還手從不客氣,打出名了,高年級都要叫我一聲姐,我媽沒少因爲我還手重的事被叫去學校,但我媽一直都是把這些當成我成長的開心趣事,從不批評我,甚至表揚我做得好,咱不挑事,但也不可以吃虧。再加上身邊朋友也是又高大又能打,成績還要都不錯,很少有人敢主動過來挑釁的……

愛因斯坦:“教育的目的,不在于給予孩子答案,而在于教會他們如何思考”。

你可以告訴孩子:你可以發脾氣、可以很憤怒,不要一味退縮,委屈自己。

你可以善良,但一定也要有鋒芒,如果讓你感到不舒服,不合理的要求,要勇敢說不。拒絕,是你的權利!

希望你的孩子遇到霸淩時,善于傾聽,不要急于責備,而是做他堅強的後盾!要教育孩子不去傷人的教養,也要培養孩子不被欺負的底氣。

(素材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0 阅读:15

鮮花電影

簡介:🎬有趣的電影 | 有料的八卦 | 有味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