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幾位皇帝曾經在皇宮外過了自己的生日?各自的原因是什麽?

樓哥看明史 2024-03-08 22:34:52

前言:大明皇帝的生日,稱爲“萬壽聖節”,和正旦節、冬至節一起並稱爲三大節日。這三個節日各有特色,正旦節即每年的正月初一日,也就是春節,時間固定不變。冬至節是一年中日影最長的一天,每年的時間都不盡相同。而萬壽聖節的日子,則隨著當朝皇帝的變化而變化。

自開國皇帝朱元璋,到末代皇帝朱由檢,大明王朝前後一共有過十六位皇帝,我們按月份給他們的生日先做一個整理:

正月二十三日:穆宗朱載坖

二月初九日:宣宗朱瞻基

四月十七日:成祖朱棣

七月初三日:孝宗朱祐樘,二十三日:仁宗朱高熾

八月初三日:景皇帝朱祁钰,初十日:世宗朱厚熜,十一日:光宗朱常洛,十七日:神宗朱翊鈞

九月十八日:太祖朱元璋,二十四日:武宗朱厚照

十一月初五日:建文帝朱允炆,十一日:英宗朱祁鎮,十四日:熹宗朱由校

十二月初九日:憲宗朱見深,二十四日:崇祯帝朱由檢

太祖朱元璋劇照

按照常理,皇帝肯定會在皇宮之中度過自己的生日。但是明朝皇帝之中,有很多人不按常理出牌。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有多少位大明皇帝曾經在紫禁城外“歡度”自己的生日,其中的原因又有哪些不同。

成祖文皇帝朱棣

從史書的記載來看,太祖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期間,從未在自己生日期間離開過皇宮。一切的改變,都來自于依靠造反上位的成祖朱棣。

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原封燕王,封國北平(今北京)。朱允炆繼位後,雷厲風行地使用暴力手段削藩,逼得朱棣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起兵造反。經過三年的苦戰,燕軍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由金川門殺入京師南京,朱允炆自焚殉國,朱棣則于四天後在皇宮奉天殿登基稱帝。

靖難戰爭劇照

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正月,朱棣以北平爲自己“肇迹之地”,下旨將其改名北京,大明王朝由此正式進入兩京制。由于天下初定,朱棣本人不得不長期坐鎮南京,直到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才第一次巡狩北京。

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二月,朱棣率軍親征鞑靼可汗本雅失裏。四月十六日,大軍兵臨禽胡山(位于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查幹諾爾西北,中蒙邊境一帶),由于第二天就是自己的生日,朱棣意氣風發,在此制銘刻石,又將此處的泉水賜名靈濟泉。

壬子,車駕次禽胡山,上制銘刻石曰: “瀚海爲镡,天山爲锷。一掃胡塵,永清沙漠。”賜其泉名靈濟。以明日萬壽聖節,敕免文武群臣賀。—《明太宗實錄卷一百三》

朱棣北伐劇照

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三月,朱棣再次率軍親征,討伐瓦剌首領馬哈木。當年四月十七日,大軍在龍沙甸駐紮,皇帝帶著皇太孫朱瞻基,度過了自己第二個在塞外的生日。

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三月,在處理完意圖奪嫡的漢王朱高煦之後,朱棣再次啓程巡狩北京。四月十七日,車駕途經茌平(今屬山東聊城)之時,皇帝陛下在此度過了自己五十八歲的生日。值得一提的是,朱棣這一次到了北京之後,就再也沒有回過南京。

永樂二十年(公元1422年)三月,朱棣第三次率軍親征,討伐鞑靼太師阿魯台。四月十五日,大軍抵達龍門。由于萬壽聖節在即,朱棣下旨在此休整兩天再重新出發。同時以大軍在外條件艱苦爲由,拒絕了禮部官員的朝賀請求。

癸卯,萬壽聖節。禮部請率文武群臣賀,上曰: “今朕在外,不獲祇拜宗廟,兼念士卒從征艱苦,何樂于心?勿賀。”又曰: “此行爾群臣將士共效忠勇,驅除虜寇,以安邊人,賀未晚也。”—《明太宗實錄卷二百四十八》

朱棣北伐劇照

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四月,朱棣第五次率軍親征,再一次對阿魯台進行圍剿。四月十七日,大軍抵達赤城,永樂皇帝在此度過了自己人生中最後一個生日。

英宗睿皇帝朱祁鎮

朱棣駕崩後,仁宗朱高熾繼位。這位皇帝在位僅八個月,成爲明朝第一個也是唯一沒有萬壽聖節的皇帝。朱高熾駕崩後,宣宗朱瞻基繼位。明軍出征,一般都在三月或者四月,所以二月過生日的宣宗,雖然也曾親征,但沒有像他皇祖父那樣在軍中度過自己的生日。

朱瞻基駕崩後,英宗朱祁鎮繼位。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十一日,瓦剌太師也先率領大軍南下,在貓兒莊全殲明軍大軍吳浩所部,英宗遂決意親征。當年八月十五日,明軍在土木堡全線崩潰,不但扈從文武大臣幾乎悉數殉國,就連英宗本人也做了瓦剌人的俘虜。

土木堡之變劇照

九月初六日,明廷尊英宗爲“太上皇帝”,改立其庶弟郕王朱祁钰爲新天子。當年十月,明軍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總算消除了土木堡之變留下的負面影響,解除了社稷顛覆的危機。然而尴尬的事情來了,太上皇帝生日在即,該怎麽過呢?最終在京文武官員詣朝天宮行遙賀禮,各王府及在外大小衙門的慶賀表則“暫且停罷”。

那麽身在瓦剌的朱祁鎮,又是怎麽度過自己的生日呢?當時英宗身邊有一名通事(翻譯)哈銘,回京之後寫了一本《正統臨戎錄》,稱當時瓦剌太師也先大排筵宴,親自給太上皇帝祝壽。此事真實性如何,也只能見仁見智了。

後,十一月十一日,遇聖節,有也先親來與爺爺上壽。進黃蟒龍、貂鼠皮襖,殺馬做筵席,計議差人討使臣。—《正統臨戎錄》

瓦剌留學生朱祁鎮劇照

到了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十五日,朱祁鎮終于回到京師,結束了自己一年屈辱的“留學”生涯。

武宗毅皇帝朱厚照

無論是臨危受命的景皇帝朱祁钰,還是奪門複辟的英宗朱祁鎮,乃至此後的憲宗朱見深、孝宗朱祐樘,都沒有再離開京師,自然也都是在宮中度過自己的生日。

而到了武宗朱厚照繼位之後,朝廷風氣再一次爲之一變。和唯唯諾諾,被文官集團玩弄于股掌之間的父親孝宗不同,武宗一心想恢複大明皇帝對兵權的掌控。爲了繞過文官們的監管,武宗甚至給自己取名朱壽,加封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進爵鎮國公。

武宗朱厚照劇照

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八月二十三日,武宗趁著風高月黑,從德勝門悄悄出京,隨即直奔居庸關,然後轉道前往宣府。九月二十日,大學士梁儲上言,稱萬壽聖節在即,陛下卻逗留宣府不回,將宗廟社稷置于何地?

自聖駕出京已經二十余日。恭遇萬壽聖節,親而宗藩,遠而外夷奉表來賀,與臣等在京各衙門官皆不得一望天顔,山呼舞蹈以盡祝頌之誠。孟冬伊迩,禮當享廟。若非躬親奠獻,何以慰祖宗在天之靈?—《明武宗實錄卷一百五十三》

武宗對此不屑一顧,使出終極絕招: “不報”,也就是已讀不回。直到打完應州之戰,武宗才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正月初六日回到京師。但是在主持舉行了南郊大祀之後,武宗在還京未及半月的情況下“又複輕騎出關”,再一次來到了宣府。

明代東安門圖畫

二月初十日,武宗嫡祖母慈聖康壽太皇太後王氏(即憲宗皇後)去世,皇帝緊急從宣府趕回京中奔喪。而在太皇太後入葬茂陵之後,武宗于七月初九日黎明由東安門出京,重返宣府。八月底的時候,在京言官聯合上奏,請皇帝回京過萬壽聖節,武宗依然“不報”。

甲午,六科給事中邢寰、十三道禦史李素等言: “往年九月萬壽聖節駕在宣府,群臣不獲稱賀,道路駭異。以爲自祖宗以來,未有忽遺典禮如今日者。往者不可追矣,即今聖旦又複屆期。請早回銮,以慰群望。”不報。—《明武宗實錄卷一百六十五》

直到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二月,武宗才由宣府返回京師。然而到了八月,這位不安分的皇帝再次離京,不過這一次的目標不是宣府,而是南下親征叛亂的甯王朱宸濠。這一年的萬壽聖節,武宗的禦舟經過德州,卻不肯停留,讓候在岸邊的官員們只能在風中淩亂。

當年年底,武宗抵達南京,隨即在此一住就是大半年,直到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閏八月才啓程返京。當年萬壽聖節之時,武宗抵達臨清,當天在本處鎮守太監的府第度過了自己的生日。

天壇

十二月初十日,武宗抵達京師,但卻在三天後的南郊大祀時“嘔血于地”。隨即一病不起,並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十四日駕崩。

結語:武宗是明朝最後一位試圖爭奪兵權的皇帝,所以他在外逍遙多年,卻在回京之後一病不起,這裏面的水有多深,實在是讓人難以想象。武宗駕崩後,世宗朱厚熜以“兄終弟及”的方式,由湖廣安陸入繼大統。這位皇帝只在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南巡過一次自己的出生地,但在生日前便已返京。

此後無論是穆宗、神宗、光宗,亦或是熹宗、崇祯帝,都未曾離開京師,更遑論在外過萬壽聖節。成祖五次在外過生日,其中四次是在北伐的軍中。至于武宗,也有兩次在宣府前線過自己的生日。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這兩位都算是明朝最有抱負的皇帝。至于在瓦剌過生日的英宗,實在是整個大明王朝最大的敗筆。

1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