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魚遨遊太空,神舟十八號開啓太空生態新紀元

科研小糖糖 2024-04-26 00:30:06

4月25日20點59分,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隨即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後的第3次載人飛行任務,三名航天員將在空間站中展開多項太空實驗,包括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空間生命科學、航天醫學等實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我國將首次在太空中養魚。

據有關媒體報道,神舟十八號本次發射將一同帶上一個“水族箱”,裏面養殖著斑馬魚和金魚藻。這個水族箱非常有趣,它是一個密閉的自循環生態系統,整個水族箱大約1升大小,裏面有5條斑馬魚和若幹的藻類與微生物。

斑馬魚呼出的二氧化碳會被藻類用于光合作用,並生成氧氣供給斑馬魚。斑馬魚將以這些藻類和微生物爲食,排泄物則變成微生物的食物,被微生物分解消化。整個系統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態循環系統,如果未來人類要在太空建設永久性的基地,不可能一直依賴外部物資的運輸,一定要在太空中建設這樣的生態循環系統。

爲什麽我們會選擇在太空中養殖斑馬魚,而非其他魚類呢?斑馬魚作爲一種常用的科學研究模式生物,具有多方面的優勢和應用價值。首先,斑馬魚的遺傳物質與人類有高度相似性。研究發現,約70%的人類疾病基因在斑馬魚中有對應的基因。這使得斑馬魚成爲研究人類遺傳病、發育過程的理想選擇。科學家可以通過對斑馬魚進行基因編輯,來揭示人類疾病的發病機制和潛在的治療方法。

其次,斑馬魚的生長周期短且繁殖能力強。斑馬魚每周可産數百顆卵,從受精到成熟僅需要幾個月的時間。這種快速的生長和繁殖能力使得科學家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大量的實驗,加速科學研究的進程。更有趣的是,斑馬魚的胚胎是透明的,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夠直接觀察的身體變化。

最後,斑馬魚還具有生態指示作用。作爲水生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斑馬魚對環境汙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這使得其成爲評估環境汙染對生物健康影響的理想生物。通過觀察斑馬魚對特定汙染物的反應,科學家可以了解化學物質對水生生態系統的潛在危害,爲環境保護和汙染治理提供科學依據。

別看太空養魚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不容易。在太空失重環境下,魚缸必須完全封閉,否則魚缸中的水會飄出來,整個魚缸的水循環、水質監測、餵食換水都必須在封閉條件下自動完成。此外,太空旅行對于斑馬魚而言也是挑戰,它們必須適應太空的失重環境,學會在失重環境中調整自身在水中的姿態。

當然,太空養魚只是開始,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期待這次太空實驗能夠帶來豐富的科研成果,爲人類的太空探索之路添磚加瓦。同時,我們也相信,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終將實現在太空建設永久性基地的夢想,讓太空成爲人類新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

我是複旦博士科研小糖糖,關注我,了解更多生活新知、科普知識和科技資訊解讀!

0 阅读:22

科研小糖糖

簡介:物理化學科研工作者,專注分享科技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