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勁松的“狂妄”,恰恰反映出了整個娛樂圈的“悲哀”

代軍哥哥 2024-05-04 12:11:48

文人多風骨。

這個詞也可以用在演員王勁松身上。

在他身上看不見娛樂圈的浮躁。

好似時間都沉澱下來了。

這都跟他自己的“有態度”息息相關。

他始終覺得作品才是一個人的底氣。

雖然市場上的爛劇越來越多。

但是做好自己分內事,提高角色完整度。

就足夠讓自己交出一份好答卷。

因爲敬業,所以出圈

王勁松開始有大批粉絲是在飾演“蠍子”一角之後。

劇中,同樣是軍人出身,他和吳京飾演的“何晨光”從一開始就站在了對立面。

他學得一身本事只爲謀私利。

自然要和保家衛國的何晨光對峙。

他的戲份不算多。

每次出場卻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蠍子是名實力強橫的狙擊手。

作爲狙擊手,最讓人留意的大概就是眼睛。

王勁松可以說是將“眼技”發揮到了一個高度。

光是對上他的眼睛,就有種被盯上的感覺。

到了他每次端起槍時,隔著瞄准鏡更是能感覺到他的目光有如實質化。

凡是被他瞄准,勢必逃不過被“點名”的結局。

看過這個角色的人,應該都被奠定了王勁松是“壞人”的基調。

直至今日,只要是他出演的角色,總讓人摸不清角色立場。

亦正亦邪,時好時壞。

網友都說:看他演壞人,真怕主角幹不過呀!

這就是他的功底,也是他的能力。

這種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靠著20余年演戲經曆磨練出來的。

60年代末的知識分子家庭,對孩子的期望可想而知。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王勁松幾乎被規劃好了未來線路。

家人想讓他學理,他只對藝術感興趣。

他有自己的主意。

高考時,還是選擇走了音樂之流的藝術道路。

只不過初上“戰場”就折戟沉沙。

高考失利後,爲了離夢想更近一些;

也爲了不受理科折磨和父母催促,他選擇了戲劇院校,並順利被錄取。

畢業後,他進入話劇團,開始了跑龍套的日子。

就是這期間的鍛煉,給他日後的表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蠍子”這個角色,只是王勁松走到人前的一個契機。

畢竟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喜歡的影視劇標准。

《我是特種兵》恰好打開了人們對于這個神秘職業的興趣開關。

後期的系列作品順理成章的延續了熱度。

王勁松看似是一下子被看到。

實則在“蠍子”一角之前,他還有一個可以封“神”的角色。

那就是《大明王朝1566》中的“楊金水”。

這個角色讓他一躍成爲中國影視劇30年中的“第一太監”。

這個稱號看似帶有侮辱性,對王勁松卻是一種肯定。

楊金水貫穿了這部劇的始終。

前期光鮮亮麗;中期爲保性命裝瘋三載;

後期終于脫離桎梏,能夠清清白白做人。

可以說是一個張力十足的角色。

塑造這個成功角色的背後,王勁松吃了不少苦。

冬天被光著膀子綁起來,一遍遍潑水。

接受審訊時被實實在在的紮針。

吃樹葉子、在地上爬來爬去,磨到膝蓋受傷都不在話下。

他的敬業和入戲賦予這個角色生命力。

也讓自己進一步被同行認可。

最重要的是,他將這樣的態度貫穿始終。

一直都覺得這該是理所當然的事。

類似這樣的事情要放在如今的小年輕身上,營銷通告只怕要滿天飛了。

對王勁松來說,這是他爲了角色應盡的義務。

大概這也是後來他在白玉蘭電視節上怒斥一些現狀的原因。

道不同不相爲謀!

影視劇式微,就需要多一些王勁松這樣的優秀從業者拯救。

配角戲中的“主角”

年輕人還在打破腦袋爭番位。

老戲骨滿心思考的都是角色的完成度和劇本的好壞。

年齡、眼界、個人追求等因素造就了這些差距。

觀衆的眼睛是雪亮的。

對影視劇的觀念、輸出也在日益拔高鑒賞度。

一時的受歡迎只能帶來短暫的紅利。

演員要想走得遠還是靠作品說話。

這也是爲什麽“叔圈、實力派、戲骨”之類的詞彙,開始頻繁出現的原因。

王勁松無論放在哪個圈層,都是數一數二的。

他作爲演員,一直演得是配角。

事實上,以配角之名,獲得的都是主角般的贊譽。

電視劇題材的受衆是有限制的。

女性可能對偶像劇、感情劇感興趣多一些。

男性則是對曆史題材和戰爭題材更熱衷。

王勁松等老戲骨直接打破了這些界限。

就拿《大明王朝1566》來說,那時候好多年輕人還沒“上桌”呢!

都是爸爸媽媽們在看,而且媽媽們看得可比爸爸們上頭多了。

還有《琅琊榜》,播出到現在都有小十年了。

至今都是近十年內古裝權謀據的巅峰。

王勁松飾演的“言侯爺”出場時,本以爲是這部劇的幕後大Boss。

誰曾想,他會是主角團的大助攻。

《軍師聯盟》中,他的“荀彧”使人唏噓。

忠孝義難全的情況下,他一介文人只能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他和各位演員之間的精彩碰撞,再一次激起了人們對“三國”的熱衷。

一次次讓自己的角色生花,多少演員要花一輩子去完成這門功課。

演員的本職

娛樂、綜藝等項目都是演員這個行業的衍生品。

所以,演員選擇哪個項目無所謂對錯,做好才是關鍵!

這是王勁松在參加訪談時談及的話題。

也一定程度上映射了娛樂圈的“悲哀”:

騎驢找馬,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采訪人員之所以會提出相關問題,

則是因爲那段時間,“東叔”這個角色太火了!

“東叔”的出圈很大程度上展現了觀衆的審美趨于多元化。

要知道以前的電視劇中,正派人物的形象都是飽滿的。

人們天然會向正派傾斜感情天平。

可東叔呢!他可是最大的毒枭!

按照國人對待“毒”的態度,東叔就是被千刀萬剮都不爲過。

他不止是自己制毒販毒,還帶著全村人抱團。

他以村落爲據點形成了等級森嚴的組織。

就連村子裏流出的水都散發著D品的味道。

那背後得是多少家庭的離散。

這樣一個角色沒有引起觀衆的反感。

反而讓王勁松多了一大批擁趸。

一方面是他角色塑造得好。

另一方面多少要歸咎到年輕演員的“不行”上。

《破冰行動》開播前,可以說是拉滿了觀衆的期待值。

一衆老戲骨交鋒,想想就帶感。

本以爲老戲骨能帶著小鮮肉們一起進步。

誰知道他們即使正常發揮,都還削弱了老戲骨的風采!

黃景瑜表現的真有那麽差麽?不盡然。

只能說編劇不夠嚴謹。

既然給了他主角的身份,做得還是一線工作,就不要讓他像個毛頭小子那樣沖動。

他的一個橫沖直撞,換來的可能就是無數人的性命。

無數犧牲者的前功盡棄。

這麽兒戲,跟那些草菅人命的壞人好像分別也不大。

他和王勁松對戲時也挺分裂的。

看王勁松,滿滿都是上位者的威嚴感。

不怒自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

儒雅的皮囊下藏著一顆帶毒的心髒。

再看黃景瑜扮演的“李飛”,除了會放狠話,更像小孩子過家家。

靠他能抓住大毒枭感覺就是個兒戲。

偏偏他就成功了。

實際生活中可能也存在這樣的情況。

可放到影視作品中,就感覺太過懸浮。

這樣的強烈反差,反派比正派更受歡迎好像也是再正常不過了!

以東叔的成功程度,很容易固定住演員的戲路。

當你這樣想王勁松的時候,就是小看他了。

換部劇換個鏡頭,他又搖身一變成了太子的授業恩師“盧士瑜”。

一樣是文人,盧士瑜和荀彧還不一樣。

盧士瑜是大儒。

他心中秉持的始終是“流而不盈,持中守正”的理念。

過剛易折。

他是個好老師,將仁、善等理念都傳授給了太子。

可惜,他不懂爲君之道。

生在帝王家,權謀和人心才應該是未來君主應該掌握的。

或者說,在他心中,堅守遠比逢迎更重要。

太子和他太過相似,偏又生得懦弱。

逐漸和皇帝離了心。

他也沒能逃過和荀彧一樣的結局。

王勁松將盧士瑜诠釋得很好。

在他身上,你能清晰地看到“傲骨”這兩個字。

看慣了他演風流人物。

當他出現在《風吹半夏》中,給趙麗穎飾演得“許半夏”當爹時,反差感十足。

市井小民就注重眼前那一本三分利。

王勁松更是刻畫的入木三分。

每次看到他爲了錢和女兒虛與委蛇,就不免覺得,怎麽會有這樣當爹的人!

同樣是當爹,《城中之城》中的他又變成了一副老謀深算演的樣子。

作爲金融、反腐劇,以他在其中占據的地位和重量。

估計這次又會是最後的幕後黑手!

結語

迄今爲止,王勁松從來不懼接演雷同角色。

他只看劇本好壞。

如何用演技區分角色,那才是他應該操心的事。

你可以用“狂妄”來形容他在演技方面的自信。

但這何嘗不是他的底氣。

可惜他的底氣,恰恰是娛樂圈很多人欠缺的。

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悲哀!

也許,他不是在演技上特別有天賦的人。

可他喜歡演戲,願意爲了角色沉下心琢磨。

這不才是演員這行的職業重心嘛!

5 阅读:2773
评论列表
  • 2024-05-04 17:11

    這大叔不好惹的,敬畏。

  • 2024-05-11 14:09

    這是個“壞人”!他給我印象中角色都是演反派!

  • 2024-05-05 14:01

    東叔

代軍哥哥

簡介:知名自媒體,專注娛樂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