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種蛋孵化技術第九節鵝種蛋孵化失敗原因總結家禽養殖大講堂

雞鴨鵝養殖 2024-04-26 20:40:48

鵝種蛋孵化技術 第九節 鵝種蛋孵化失敗原因總結

(1) 胚胎死亡原因分析孵化正常時,鵝胚胎發育過程中有兩個死亡高峰時期。第1個高峰是在孵化的7天左右,第2個高峰是在孵化的25~28天。鵝蛋孵化率通常按入孵蛋計算,一般爲85%左右,其中無精蛋數量不超過5%,頭照的死胚蛋占2%,8~17日齡的死胚蛋占2%~3%,18日齡以後的死胚蛋占6%~7%,後期死胚率約爲前期、中期的總和,這是正常死胚的分布情況。第1個死亡高峰正是胚胎生長迅速、形態變化顯著的時期,各種胎膜相繼形成而作用尚未完善。

胚胎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很敏感,稍有不適,胚胎發育便受阻,以至夭折。第2個死亡高峰正處于胚胎從尿囊絨毛膜呼吸過渡到肺呼吸時期。胚胎生理變化劇烈,需氧量劇增,其自溫猛增,傳染性胚胎病的威脅更突出。對孵化環境(尤其是氧)要求高,若通風換氣、散熱不好,勢必有一部分本來較弱的胚胎不能順利破殼出雛。

孵化率的高低受內部因素(種蛋的品質)和外部因素(種蛋管理和孵化條件)兩個方面的影響。自然孵化的情況下,胚胎死亡率低,而且第1、第2高峰死亡率大體相同,主要是內部因素的影響。而人工孵化,胚胎死亡率高,特別是第2高峰更顯著。胚胎死亡是內、外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從某種意義上講,外部因素是主要的。內部因素對第1高峰影響大,外部因素對第2死亡高峰影響大。一般胚胎的死亡原因是複雜的,較難確認,歸于某一因素是困難的,往往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2) 影響孵化率的因素,一般情況下,孵化場孵化效果不理想時,常從孵化技術、操作管理上找原因,很少或根本不去追究孵化技術以外的因素,事實上孵化成績的好壞受多種因素影響。影響孵化成績的3大因素是:種鵝的質量、種蛋管理和孵化條件。第1、第2因素共同決定入孵前種蛋質量,是提高孵化率的前提。只有入孵來自優良種鵝,餵給營養全面的飼料,精心管理的健康種鵝的種蛋,並且種蛋管理適當,孵化技術才有用武之地。

① 遺傳因素鵝的品種(系)的遺傳結構不同,種蛋的孵化效果也有差異。一般體形小的品種(系)較體形大的品種(系)的孵化率高,如果是近親繁殖的母禽所生的蛋,孵化率會降低,通過不同品種或品系間雜交,可以提高種蛋的孵化率。

②年齡初産期間種蛋的孵化率低,産蛋高峰期間所産種蛋孵化率最高,此後孵化率隨母鵝産蛋日齡的增加而降低。産蛋率與孵化率呈正相關。

③營養水平 鵝蛋的養分是由母鵝將日糧中養分分解轉化而成的,胚胎的生長發育必須靠蛋中的養分。若日糧中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缺乏,則會導致受精率降低,胚胎出現畸形、死亡等,孵化後期雛鵝無力破殼,體弱、先天營養不足的死胚明顯增加。

④管理水平 鵝舍的環境狀況(如溫度、濕度、通風、墊草等)均與孵化率有關。若通風不良,墊料潮濕、髒汙又不及時更換,種蛋不及時收集等,導致種蛋較髒,從而影響孵化率。種鵝因圈養而運動不足,母鵝過肥,飼養密度過大以及放水面積不足等均會影響公、母鵝性行爲。因此,必須科學管理,爲種鵝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

⑤ 種鵝的健康狀況種鵝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種蛋質量,倘若種鵝患有或患過疾病,則蛋的質量均會下降,孵化率降低。另外,孵化用具和種蛋消毒不嚴,在産蛋期疫苗接種和用藥不當,均會使種蛋品質下降,孵化率降低。

(3)種鵝營養缺乏與孵化效果的關系

① 維生素A缺乏 蛋黃顔色淡,受精率不高,有較多死胎,生長較遲緩,腎及其他器官有鹽沉積,眼腫脹,很多雛鵝有眼病,許多雛鵝無力破殼,或破殼出不來。

②維生素D缺乏 殼薄而脆,蛋白稀薄,破蛋多,胚胎生長遲緩,死亡率提高,胚胎有營養不良現象,出雛不齊,幼雛衰弱。

③維生素E缺乏 胚胎死亡高峰爲1~3天。胚胎出現滲出性素質(水腫),單眼或兩眼突出。

④維生素K缺乏胚胎出血,胚外血管中有血凝塊。

⑤維生素B2:缺乏 蛋白稀薄,生長較遲緩,死亡率提高,營養不良,羽毛“萎縮”,腦膜浮腫,很多雛鵝軟弱,頸、腳麻痹。

⑥生物素缺乏胚胎長骨縮短,腿骨、翅骨和顱骨短縮並扭曲,第3、4趾間有蹼。

⑦泛酸缺乏死胚皮下出血,長羽不正常。

⑧葉酸缺乏胚胎死亡高峰在孵化後期,其他症狀與缺乏生物素相似。

⑨維生素B12缺乏胚胎死亡高峰在孵化中期,大多數胚胎頭部處于兩腿之間,水腫,短喙,彎趾,肌肉發育不良。

⑩鈣缺乏 蛋殼薄而脆,蛋白稀薄。腿短粗,翼與下喙變短,翼與腿彎曲,額部突出,頸部水腫,腹部突出。

⑪ 磷缺乏 喙、腿軟弱。

⑫ 錳缺乏 胚胎死亡高峰在孵化後期。翼與腿變短,水腫,“鹦鹉嘴”。

⑬鋅缺乏 缺趾,缺腿,絨毛卷曲成團。

⑭ 硒缺乏胚胎滲出性素質(水腫)。

⑮硒過量 骨骼易折斷,水腫,死亡率高。

(4)孵化過程中異常現象及其産生的原因

①無精蛋 公鵝無授精能力;公鵝年齡過大;種鵝營養不良;公母比例不當;種鵝飼養密度過大;種蛋保存期過長或儲存條件不好。

②散黃蛋(蛋黃破裂)種蛋入孵前散黃,陳蛋,運輸震蕩和翻蛋、涼蛋不良。

③蛋黃粘住蛋殼內層種蛋保存過久而又未定期翻蛋。

④蛋內有暗斑蛋殼汙穢或細菌感染。

⑤孵化期種蛋腐敗、滲漏或爆裂種蛋被汙染:種鵝的飼養環境太髒:産蛋巢髒;母鵝生殖道感染。

⑥氣室小溫度低:濕度高:發育慢:殼厚:噴水不足。

⑦氣室大溫度高:濕度低;陳蛋:殼薄。

⑧胚胎早期死亡(入孵後前10天)種蛋經長途運輸震蕩:種鵝缺乏營養:種蛋儲存時間長或儲存期溫度過高:種蛋消毒(熏蒸)不當;孵化初期溫度過高;孵化期翻蛋不當;蛋殼表面不清潔,被微生物汙染。

⑨胚胎中期死亡(入孵後11~16天) 種鵝缺乏營養;孵化溫度不當;孵化期換氣不良;孵化期翻蛋不當。

⑩胚胎後期死亡(入孵後17天至出雛)多是由孵化條件不當造成的。如氣室很小,說明相對濕度過高;如胚胎有明顯充血現象,說明有一段時間高溫;如發育極其衰弱、緩慢,是因溫度過低造成的;如小頭打嘴,則是通風不良引起的。

(5)出雛的檢查與分析

①殼被啄破,但幼雛無力將殼孔擴大,是因爲溫度太低或通風不良造成的。

②啄殼中途停止,部分幼雛死亡,部分幼雛存活,是孵化過程中種蛋大頭向下、轉蛋不當、濕度偏低、通風不良、短時間超溫、溫度太低造成的。

③ 幼雛黏蛋白,是由于溫度偏低、濕度太高、通風不良造成的。

④幼雛與殼膜粘連,是因爲溫度高、種蛋水分蒸發過多或濕度太低、轉蛋不正常所致。

⑤提早出殼,幼雛臍部帶血,是孵化機和出雛器溫度高或濕度過低造成的。

⑥臍部收縮不良、充血,是由于溫度過高或溫度變化劇烈、濕度高,胚胎受感染所致。

⑦幼雛腹大而柔軟,臍部收縮不良,是因爲溫度偏低、通風不良、濕度太高所致。

⑧出殼太遲,是因爲溫度太低、種蛋儲存太久、溫度變化不定、濕度過高、出殼時溫度過低所致。

⑨出殼時間拖延很長,是種蛋儲存不當,大蛋和小蛋、新蛋和陳蛋混在一起孵化;孵化機、出雛器溫度不當;孵化機內溫度不均勻;通風不良造成的。

⑩ 胎位不正,畸形雛多,是種蛋儲存過久或儲存條件不良、轉蛋不當、通風不良、溫度過高或過低、濕度不正常、種蛋大頭向下、畸形蛋孵化、種蛋運輸受損等造成的。

⑪啄殼後死亡,是孵化溫度過低、高溫、高濕、空氣不足造成的。

下一節課 鵝的生物學特性 第十節 第二章 初生鵝的性別鑒別

我是專注禽病事業的葛老師,謝謝大家感謝收看

看雞鴨鵝病,搜禽醫老葛,專業性強,技術強,看病准,信得過。

0 阅读:2

雞鴨鵝養殖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