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彩禮還有道理嗎

海棠兩萬裏 2024-04-13 21:38:08

曆史上的周朝統治了中國長達800年,是我國禮儀文化的集大成時代,將禮儀視爲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的基礎,彩禮最早就出現于東周時期。

封建社會中,女性沒有社會地位和經濟來源,嫁出去就成了丈夫家的人,要遵守“三從四德”,在丈夫家侍奉公婆、養兒育女,甚至回娘家探親都需要經過公婆和丈夫的同意,所以男方會給女方家一定數量的彩禮,替女子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到了現代社會,女性和男性的社會地位平等,甚至在很多場合和規則裏面存在女士優先的紳士文化。而由于男性和女性同樣接受教育和參加工作,所以在經濟方面也沒有性別上的優劣勢之分。更不可能出現女性結婚後在丈夫家侍奉公婆,回娘家探親需要公婆和丈夫同意這種離譜的要求。

那麽,索要彩禮還有道理嗎?

作者認爲,現代社會的婚姻中,有兩個主要原因促使女方希望獲得更多彩禮。

海誓山盟、山無棱,天地合,才敢與君絕,像這種描述愛情的至死不渝,充滿了磐石般堅定信念的成語和詩詞歌賦還有很多。

從女方個人來說,希望獲得更多彩禮的主要原因就是感情不夠深。

無論是在之前的感情經曆中被傷害過,還是與未婚夫的感情沒有到比翼雙飛的地步,都會促使女方在彩禮中找補。

比如經常被女生提及的所謂“態度問題”,一方面可以說是由于感情不夠深,沒有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對方的態度,所以用高額彩禮來體現男方對女方的重視;另一方面則頻繁出現在女方索要高額彩禮時,爲了保住自己的體面,往往會說“我就是要你一個態度,並不是真的在乎錢”,屬于既要錢又要體面的經典話術,遇到這種女生的時候,男方就要多考慮一下了。

從女方家庭來說,則是由于高彩禮使得自己家人在親戚朋友和街坊鄰居中更有面子。

人類自古以來就是社會性群居動物,在享受群體成員之間形成友誼、共享好處和共同協作的優點時,也存在被群體成員的觀念和想法所裹挾的缺點。

彩禮如果較高,就是嫁得好,容易獲得他人的褒獎和贊美。如果彩禮較低,就是下嫁,容易被他人嘲笑和鄙夷。

其實兩個人如果感情好的話,完全可以協商一份合適的彩禮,並且一致對外地說彩禮很高。

而現實中的天價彩禮被賦予了過多的物質含義,給男方家庭增加了太多的經濟壓力,甚至男方父母一輩子的積蓄,就用來給兒子結婚置辦房子、車子、彩禮了。

彩禮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對婚姻和家庭的尊重和重視。通過彩禮的贈送和接受,男女雙方可以表達對家庭和族群的敬意和友好。

彩禮應該是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的媒介,不應該帶有沉重的負擔。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