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誠泳:明朝第七任秦王,喜好讀書,建立書院,他的遺憾是什麽?

書童讀史 2024-03-29 12:16:50

在大明王朝的曆史上,朱元璋的兒孫們多有不爭氣之人,但是有一個人,在皇室裏,是比較約束自我之人。這就是今天我所想寫的那個人,第七任秦王秦簡王朱誠泳。

秦藩,作爲明朝的首藩,封地在西安,在大明王朝的曆史上的地位非常特殊,第一任秦王朱樉,他被三名老婦人毒死後,在朱元璋給他的檄文裏,朱元璋認爲他死有余辜。

有的秦王,雖然也有蠢蠢欲動之心,但是在皇權壓制之下,接受明朝皇帝的統治,享受一生的榮華富貴。像秦隱王朱尚炳,就是如此。

而有的秦王的壽命屬于比較短,也很難說明白,在秦府,究竟發生了什麽。

第五任秦王朱志邅,開始屬于小心謹慎,老老實實,甚至把三護衛都主動辭了,但是明宣宗朱瞻基給他留了一護衛。但是等到了正統年間,從《明史》《明英宗實錄》的記載看,他的小心思就起來了。

朱志邅誣奏鎮守都禦史陳镒,明英宗下書告誡朱志邅不要聽信小人。

朱志邅死于景泰六年,他的兒子朱公錫繼承秦王位,朱公錫秦王在《明史》的評價是以賢聞。他死于成化二十二年。

從前六任秦王的簡單介紹裏,能看出來一個王爺想要在富貴中,保持著自我約束,而不迷失自己,是比較難。

第七任秦王,秦惠公朱公錫的兒子秦簡王朱誠泳,他父親以賢聞,朱誠泳繼承了他父親賢的那面,並且朱誠泳還是大明王朝的皇室子弟中,以詩篇留名于明代文學史的人。

如果按照正常的襲爵順序來看,朱誠泳是沒有機會繼承秦王之位的。

天順二年,朱公錫繼承秦王位,他的秦王妃是王氏,如果沒有什麽意外,秦王之位的下一任應該是由王氏之子來繼承,但是意外偏偏發生了,兩人無子。

同是天順二年,朱誠泳出生,他的母親是楊氏。天順三年二月,他被賜名朱誠泳。

有一個插曲是,天順三年六月,永興王輔國將軍公锜之子也被賜名爲朱誠泳。

王氏無子,在她死後,朱錫公又想迎娶嵇氏,根據《明憲宗實錄》的記載,這是成化十年,也就是1474年的事情了,此時的朱誠泳已經17歲。

明憲宗認爲朱公錫已經有後,于是授予了嵇氏繼妃的稱號但是不遣官冊封。

朱公錫也確實是喜歡這個嵇氏,甚至又進金百兩就爲了冊封嵇氏,但是明憲宗收了錢沒辦事。

成化四年,朱誠泳被封爲鎮安王,弘治元年,朱誠泳成爲明朝第七任秦王。此時的朱誠泳已經31歲。

在王府生活多年的朱誠泳,並沒有變成一個锱铢必較,只懂得享受的人。雖然他繼承秦王之位不容易,但是他的性情謹慎,對父母兄弟也比較友好。

從《明史》《國朝獻征錄》的記載來看,對于朱誠泳,就真是各種贊美之詞,除了兄友弟恭,他還常常自我警示。

對于一些承諾,哪怕很小,都會做到,而他的行爲也是非常謹慎,以免自己做出各種出格之事。對于王府的人,他也非常友善,就算王府之人地位比較低,他也能做到以禮待人。並且對待下人,也比較寬容。

不僅僅對王府之人寬容,對待軍民,他也會理解軍民的難處。碰到糧食收成不好的年份,他會減免租稅。

而且,朱誠泳在文化上,也做出了貢獻。

當時的長安有魯齋書院,年久失修,原址半爲民居,朱誠泳又選了地方修建正學書院。不僅如此,他還修建小學,選擇軍校子弟優秀的人入學。也正是從朱誠泳開始,秦王府的護衛才能得以入學。

普及文化,讓王府護衛接受教育,讓封地的百姓日子過得不是那麽艱難,對于一個王爺來說,也算是做了不少有益于人民的事情了。

但是就像前文說的,他是明朝的王爺裏,能留名明代文學史的人。因爲他不僅僅普及教育,他身體力行,他自己也是一個愛讀書的人。

“喜讀書,凡六經子史百家,無不遍閱一目悉記,善作詩,每遇花辰燈夕請藩臬及關中缙紳宴飲赓和,有經進小鳴稿行于世。”

這是《國朝獻征錄》裏對于朱誠泳的一小段評價。六經子史百家,都讀過,稱得上熟讀詩書,而且他自己還擅長寫詩。

霜寒金氣重,落葉覆蒼苔。萬木俱蕭索,黃花獨自開。

詩名《深秋》。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他的詩。

明史的史料上,能對一個王爺給予這麽高的去評價,從我看的史料來說,是比較少的,我們對明史王爺的印象,享受榮華富貴,大多不幹人事,但是也有王爺是例外,就像本文寫的朱誠泳。

關于史書朱誠泳的記載上,確實給了朱誠泳很高的評價,但是人生沒有完美的,朱誠泳也有他的遺憾。而且這遺憾,又涉及到秦王位。

因爲他沒有兒子。他不是第一個沒有兒子的秦王,秦僖王也沒有兒子。朱誠泳死于弘治十一年,後來從弟臨潼王朱誠澯的兒子朱秉欆繼承秦王位,但是朱秉欆是短壽之人,他死于弘治十四年。

大明王朝的子嗣問題,引發了很多事情。朱厚照沒有兒子,在朱厚熜當上了皇帝後,引發了明朝的大禮議之爭,大禮議之爭對于明朝的影響其實很大。不僅僅看起來的名號稱呼之爭,更是權力的再分配。

朱元璋有26個兒子,甚至他給子孫的字輩都已經想好了,但是明朝後來的皇帝,竟然有絕嗣之人。只能說,曆史的發展是超出朱元璋的想象的。

史料參考:《明史》《明英宗實錄》《明憲宗實錄》《國朝獻征錄》

圖片來源于網絡,謝謝。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