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竟如此開玩笑?33年前,戈爾巴喬夫搞垮蘇聯,而美國是何反應

峻輝聊過去 2024-05-07 05:18:51

1991年12月25日的黃昏,看似一個稀松平常的聖誕節,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從克裏姆林宮的辦公室出來。

穿過金碧輝煌的大廳,他走進一間裝有褐色模板、淡綠牆圍和天鵝絨窗簾的房間。當宮外的大鍾敲響了7下,戈爾巴喬夫坐在桌前,以蘇聯總統的身份向全國發表了最後一次電視講話:“我特此停止我作爲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總統的身份。”

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幾分鍾之後,俄羅斯的白藍紅三色旗升上了克裏姆林宮的高空。

自此,蘇聯正式解體,又爲曆史這個厚重的課本增添了新的一頁。

戈爾巴喬夫作爲“亡國之君”,其改革非但不能扭轉蘇聯的頹勢,反而加速了蘇聯的解體進程。從能力上講,戈爾巴喬夫肯定是庸主無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同時,美國的外部幹預和滲透,則是蘇聯解體的主要外因。

那麽當蘇聯各個加盟國正式分家,身爲敵手的美國是何反應?又做出了哪些實際行動呢?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

1985年3月11日,蘇共中央全會選舉戈爾巴喬夫爲總書記,標志著戈爾巴喬夫成爲這艘巨輪的掌舵手。

在這次全會上,戈爾巴喬夫在發言中說:“過去和現在都不變……”。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看,這是言不由衷,連他自己回憶這段曆史,都解釋道:“那是遵守遊戲規則之必須。”

什麽意思呢?即不過是爲了適應黨內的舊習慣,老規矩,並非他的真意。從戈爾巴喬夫的政治表態也能看出蘇共內部有一股強大的保守主義力量。

曆史具有相似性,戈爾巴喬夫剛剛上台,根基不穩,說些軟話,放些煙霧彈,安撫反對勢力的情緒也在情理之中。他面臨的形勢非常複雜,也異常嚴峻。

經濟停滯、人民生活水平止步不前,社會上已經開始出現了民怨沸騰的情況;黨內官僚大多都非常腐敗,只想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願剜肉補瘡。經濟上的疲軟,很快就影響了上層建築。

意識形態上,以青年爲主的社會群體呼籲“民主化”的聲音絡繹不絕。此外,蘇軍深陷阿富汗戰爭的泥沼,受到國內外的譴責,斥責爲社會帝國主義。

如此種種,蘇聯處于內憂外患的境地毫不爲過,因而也能想象戈爾巴喬夫肩上擔負的千鈞壓力。

政治走入死胡同

即便是這樣,戈爾巴喬夫在1985年3月-4月,還是公布了自己的改革方針。凡是想有所成就的領袖都會一項通用的技能——畫大餅,戈爾巴喬夫也宣稱這次“改革”要解決蘇聯80年的矛盾積壓的矛盾,因而得到了蘇聯大多數勢力的支持。

爲了鼓勵大家,戈爾巴喬夫聲稱:“改革的實質正是由于它把社會主義和民主聯結在一起,在理論和實踐上完全恢複社會主義建設的列甯道路。”

首先,戈爾巴喬夫先從政治體制開刀,對民主集中制進行了重新認識,過分重視了“民主派”的述求。

爲了削弱黨內的特權階層,戈爾巴喬夫費盡了心思,他主張在全國人大會2250名人民代表中以750名作爲社團代表。

在極短的時間內蘇維埃體制轉向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進而又引進了總統制。先不說這樣能不能革除腐敗官僚、特權階層。

一旦這樣做,就是將到手的權力,拱手讓給了黨外分子。再者,這些人民代表也不一定都替無産階級說話,也有可能是資産階級的代言人。

然而,戈爾巴喬夫還是一意孤行。1988年6月,蘇共第19次代表會議決定:以人民代表大會作爲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並由它選出最高蘇維埃。

以至于利加喬夫回憶說:“說實話,我當時就很懷疑,如此倉促通過選舉法是否合適……後來我才明白,這是政治上一種獨特的休克療法。”

利加喬夫的意思是說,戈爾巴喬夫只能通過借助外力來抑制特權階層、權貴階級。僅僅依靠黨內的力量,完全無法完成政治改革。

可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改革非但不能抵達設想的目的地,自己還會成爲南轅北轍的馬車夫。

經濟加速崩潰

其次,在經濟上,戈爾巴喬夫也是昏招叠出。1985年4月,蘇共制定了“加速發展戰略”。

關于如何理解“加速”二字,戈爾巴喬夫說:“加速經濟發展的速度,才是回歸到馬列主義道路的第一步。”6月份,蘇共高層還專門召開了科技大會,討論加速科技進步的問題。

然而,科技雖是第一生産力,但科技成果要轉變成白花花的銀子,是需要幾年、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沉澱,遠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

另外,在科技研發上,更是要投入巨量資金,才能不斷試錯,出成果。大家都知道,蘇聯長久以來,就受到斯大林模式的桎梏,一味重視重工業,忽視輕工業。戈爾巴喬夫不去解決這一根本問題,卻急功近利,以爲靠著科技的力量,就能大踏步走向成功,無疑于癡人說夢。

頂層的中央遲遲拿不出一個全盤方案,就過早將經濟權力分給地方,這造成了地方權力過于巨大,爲解體埋下了經濟上的基礎。

從1985年-1990年,蘇聯的物價急劇上漲,特別是到了“改革”的最後一年,大部分食品的價格增加了兩倍。

更引人注目的是,價格是在消費合作社的系統內和集體農莊的市場上擡高的。人民口袋的金錢卻和先前一樣,這意味著購買力是在持續下降。

20世紀八十年代末,奧西波夫院士提交的一份報告《蘇聯社會及社會政治的情況、現狀與預測》就隱晦地提到:

“從一些共和國試圖不惜一切代價脫離蘇聯和幾百萬公民移居國外開始,社會與社會政治的離心趨勢就開始增強並具有不可逆性。”

可以說這份報告,一方面證實了經濟改革的徹底失敗,種種努力不僅沒有提高蘇聯的經濟水平,反而給蘇聯的經濟雪上加霜。

這個“加速”二字遠不是戈爾巴喬夫口中的“提高經濟”,而更像是“加速毀滅,加速解體”。

到了1991年,葉利欽這個“二五仔”向蘇聯,這所老房子臨門踹了一腳,解體就勢在必行。

美國的反應

對于蘇聯的解體,美國時任總統老布什第一反應只能用兩個字形容——“意外”。在《轉變了的世界》(此書作者是老布什和斯考克羅夫)中,兩人直言做夢都沒有想到會在冷戰中取得完全、徹底的勝利。

“8·19”的政變失敗,未能阻止蘇維埃政權的滅亡,尤其是名聲日下的蘇共。這是斯考克羅夫的直接感受,斯考克羅夫是布什政府的國家安全顧問,可以說是老布什班子的核心成員。

他認爲,這次政變還改變了葉利欽和戈爾巴喬夫兩人之間的關系。當時人們還不清楚兩人已經成爲不共戴天的仇人,直到1991年8月23日召開了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會議時,大家都心領神會。

葉利欽這個竊國大盜,抓住了一切機會侮辱戈爾巴喬夫,不讓戈爾巴喬夫參加會議,借以顯示,自己才是俄羅斯聯邦的“話事人”。

對此,老謀深算的布什,一語道出了本質:“盡管葉利欽表面維持著和氣的氛圍。但依我看,他的做法過分殘酷。我早知道,他們互相沒有好感,葉利欽對待政治上處于弱勢的戈爾巴喬夫簡直可以說是過分輕蔑。”

老布什沒有那麽多時間去感傷,因爲一個接一個的喜訊不斷傳來。

政變的失敗,讓蘇聯各加盟國看准了蘇聯內部的脆弱,波羅的海三國便要求獨立,脫離蘇聯。

1991年9月2日,老布什在日記中寫下:“盡管蘇聯局勢動蕩,這仍是美好假期的最好一天。我不禁想起了1944年的這一天,我駕駛飛機在日本的博甯群島上空被擊落。47年來我的生活和世界發生了多麽大的變化,以至于目不暇接。”

可見,老布什內心的喜悅,搞垮了蘇聯,對于美國總統布什來說,是多麽大的政治功績。

僅僅相隔一天,老布什就召開了記者會,宣布了承認波羅的海三國的決定。如此的迫不及待,老布什生怕再有意外發生,讓蘇聯起死回生。

波羅的海三國的獨立,是一片雪花,引起了連鎖反應。這之後,烏克蘭、格魯吉亞相繼脫離蘇聯。很快中亞各國又在阿拉木圖簽訂了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宣言,這標志著蘇聯徹底消亡了。

4天之後,大勢已去的戈爾巴喬夫發表了辭職演說,那個牢不可破的聯盟成爲了曆史。

更讓人感到意外的是,戈爾巴喬夫還給布什及夫人芭芭拉打去了電話,這讓老布什影響深刻。戈爾巴喬夫說:“……您的聖誕夜會平靜度過,這一次又得感謝俄羅斯。請允許我說,我們應該盡力支持俄羅斯,我將爲支持俄羅斯盡一切努力。”

戈爾巴喬夫頗有些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的感覺。他在政治上,真的是非常愚蠢,以爲蘇聯解體,美國就能完全放過俄羅斯。

他不知道的是,對于任何潛在、有實力挑戰美國霸權地位的國家,美國會一直將其視之爲對手。

美國不僅想讓蘇聯解體,還想讓解體後的俄羅斯再度解體,分裂成一個個小國家,2022年的“俄烏沖突”就應證了這一點。以前是俄羅斯,現在是中國,至于未來,說不准就是崛起後的印度。

當然,這是戈爾巴喬夫和布什最後的一次談話。

老布什如此評價:

“這是一個好朋友的聲音,曆史將在極大程度上給予他應有的回報……通話時我感覺自己就是曆史進程的一部分,這是非常重大的事件,某種原則性的轉折點。天啊,我們生活在美國是多麽幸運!”

斯考克羅夫特也寫道:“確確實實,所發生的事情,是我從來沒有預料到的,我沒有想過這個奇迹會在我的有生之年出現。”

可見,老布什和斯考特羅夫特都覺得自己與有榮焉,不僅是曆史的見證者,更是曆史的創造者。這種榮譽感,一般人肯定不會有切身感受,只能是站在權力頂點的人才配擁有。

解決了蘇聯,美國就是世界唯一的霸主。最後布什在書中寫道:“我非常有幸在冷戰最後的日子裏擔任總統。我們所參與的變革是美國和其他國家許多人多年努力的結果。”

老布什留下的曆史日記,流露出的喜悅、自豪溢于言表,他所服務的祖國美利堅也成爲了冷戰最後的贏家。

結語:

重看戈爾巴喬夫,真是如一句話老話:“他將改革改死了,是蘇聯的掘墓人,將蘇聯這個國家帶入了萬劫不複的深淵。”

可能他主觀上,還是希望蘇聯能重振雄風,但他能力不足,識人不明,最終累死三軍。

關鍵時刻,戈爾巴喬夫也不能下定決心,總是猶豫不決,才讓葉利欽攫取了權力。因此,戈爾巴喬夫是蘇聯的罪人,他永遠也無法償還自己的罪孽。

參考資料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與蘇聯的毀滅》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蘇聯解體親曆記》 小傑克·F馬特洛克 上海三聯書店

《布什與斯考克羅夫特回憶蘇聯末日》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與蘇聯解體》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