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奧迪選擇華爲智駕,比亞迪選擇英偉達,智能汽車開始明爭?

科技銘程 2024-04-16 19:17:32

豐田、奧迪要交出靈魂了?

騰訊汽車報道,豐田全球車型智能駕駛方案將采用“豐田+華爲+Momenta”三方聯合方案模式。該方案與華爲現有的ADS高階輔助駕駛系統不同,Momenta和華爲分別提供軟件和硬件方案,三方深度合作並整合。

奧迪Q6 e-tron國産版將采用華爲全套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也就是軟硬件、算法都使用華爲的,預計在2025年在中國上市。

奧迪的合作方式,似乎更大膽,這樣一台汽車,殼子、車標是奧迪的,智駕、座艙是華爲的,相當于交出了靈魂。

早些時候,上汽就曾表示:“華爲要擺出第三方自動駕駛,上汽集團是很難接受的”,這就好比一家公司爲我們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如此一來,它就成了靈魂,而上汽就成了軀體,上汽要把靈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是現在來看,海外汽車巨頭都願意與華爲合作,而國內很多廠商卻拒絕了華爲,這是怎麽回事呢?

豐田與奧迪選擇華爲既有現實,也很無奈

汽車正在經曆一場電動化、智能化的變革,這場變革在中國最爲深刻。

無論是海外品牌還是中國自有品牌,想要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就必須從電動化、智能化著手。

傳統汽車廠商,豐田、大衆等在這些領域並不具備優勢,甚至有些車企壓根就沒有自己的電池和智能駕駛方案。

盡管豐田、大衆這些船足夠大,吃水很深,能夠扛得住風浪,但是研發智能駕駛的時間是少不了的,即便不考慮資金投入、技術不確定性,單單是時間成本就耗不起。

而放眼全球能把智能駕駛做好的只有中、美,作爲一個“外來者”,想要把智駕做好,又能在中國市場占有一席之地,自然會優先考慮與中國本土品牌合作。

那麽無論是從技術上、經驗上、還是在中國市場的呼聲上看,華爲都是不二的選擇。

豐田、奧迪與華爲合作既可以縮短産品上市時間,又能降低各方面的成本。

對于豐田這種注重成本效益的企業來說,選擇性價比高、能節省自己“精力”的合作夥伴至關重要。

對于奧迪這樣的中高端品牌來說,與華爲合作能夠産生更高的溢價,強強合作,利用各自的優勢,在消費市場上賣一個好價錢。

正所謂合作共贏,華爲已經爲豐田、奧迪打開了一個傳送門,這些企業通過華爲直接進入中國智能汽車市場厮殺。

但是,國産汽車陣營中,很多廠商選擇了英偉達的智駕模式,而非華爲,這有點摸不著頭腦啊!

豐田、奧迪選華爲,比亞迪、長城選英偉達:智能汽車由暗戰轉爲明爭。

今年1月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國際消費電子展上,英偉達就宣布與中國四家電動汽車制造商達成協議,包括長城汽車、極氪和小米,部分車型已經采用了英偉達Orin平台。

3月20日,英偉達在GTC大會上發布了下一代智駕芯片Thor,並且宣布比亞迪、理想將采用該款芯片。

Thor真的強,它集成了770億個晶體管,采用台積電4nm工藝,算力達到了驚人的2000 TOPS,完全可以當作汽車中央計算平台,把座艙、自動駕駛、監控、車載娛樂、儀表全部集成進來。

華爲的智駕芯片在國內是第一梯隊,這是毫無疑問的,但與英偉達比起來還是有不小差距。

華爲自主研發的MDC810智能駕駛芯片,工藝制程爲7nm,集成了昇騰AI芯片、鲲鵬CPU、5G巴龍5000,單顆芯片的算力達到了400TOPS。

只考慮算力的話,一顆Thor就等于5顆華爲MDC810。

考慮到性能優先,很多車企選擇了英偉達,這無可厚非,我們購買手機不也很看重芯片性能嗎?

其實,國內車企選擇英偉達,也有另一層考慮,和上汽集團一樣,擔心華爲會搶走自己的靈魂,消費者購買自己的汽車,不是沖著自己的品牌,而是沖著華爲來的。

雖然有了銷量,但是利潤卻不大,自己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少。

有意思的是,海外品牌選擇與華爲合作,而國內頭部車企選擇與英偉達合作,智能汽車市場由暗戰轉爲了明爭。

很明顯,比亞迪、長城在國産汽車上有很大優勢,想利用英偉達在算力芯片上的優勢壓華爲一頭。

而豐田、奧迪利用自己的品牌優勢,借助華爲的智能駕駛,在中國汽車市場上把比亞迪、長城比下去。

豐田在中國市場上的銷量雖然連年下滑,但2023年仍達到了190萬輛,奧迪的銷量也達到了73萬輛;2023年比亞迪銷量達到了302萬輛,長城汽車銷量爲123萬輛。

在中國市場上,兩大陣營可以說勢均力敵,現在雙方都想借助智能駕駛把對手比下去,隨著新能源汽車不斷開疆拓土,未來的汽車之爭必然是電動化+智能化。

電動化無非是比誰的電池更好,誰的電機更強,在固態電池未落地之前,很難說誰能坐穩第一把交椅,而智能化就要比誰的智駕芯片更好。

目前來看,中國市場形成了兩大陣營,一個陣營是英偉達,另一個陣營是華爲。

雙方的較量會對未來汽車市場産生很大的影響,如果豐田、奧迪和華爲能夠合作順利,雙方能夠把“餅”做大、做好、分好,必然會形成一個雙贏局面。

豐田借助華爲繼續坐穩汽車頭把交易,奧迪借助華爲逆襲奔馳、寶馬(中國市場),華爲借助豐田、奧迪逆襲博世,這種效果會急劇放大。

市場上可能會出現“華爲+N個外資品牌”,華爲也會逐漸成爲全球供應商。

如果“比亞迪+英偉達”模式成功的話,比亞迪會在中國市場上對其他品牌産生擠壓效應,導致這些汽車廠商轉而投向英偉達陣營。

比亞迪、華爲分別代表著國産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在它們的努力下,在國內市場上國産汽車已經讓合資車節節敗退了,但是海外市場上,外資品牌依然在持續增長。如果未來在智能化再次被反超,自主品牌的出海之路恐怕會更加艱難。

在燃油車市場上,我們已經輸了一局,在電動汽車上我們挽回了部分頹勢,在智能汽車上能否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呢?我們拭目以待。

我是科技銘程,喜歡就點個贊吧!

2 阅读:35

科技銘程

簡介:喜歡科技,喜歡聊科技,更喜歡分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