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銀行的“亮色”與“底色”

老虎財經 2024-05-13 21:00:29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風高浪急更見砥柱中流。2023年受內外部多重因素的影響,中國銀行業進入低速增長階段。如何能順利度過“陣痛”,贏得先機?已成爲各大銀行面臨的“必答題”。

在此背景下,南京銀行給銀行業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範本。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5月10日,南京銀行舉行2023年度暨2024年一季度業績說明會,解讀業績增長背後的經營邏輯,回應投資者和市場關注。財報數據顯示,該行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收、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33.20億元、57.0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3%和5.14%,增速好于去年全年水平,初步走出“U型曲線”。

業績韌性生長,構築經營“基本盤”

“致廣大而盡精微”這句出自《禮記·中庸》的話強調了在追求目標和理想時,既要有廣闊的視野和深厚的底蘊,也要關注細節,做到精益求精。

對于企業而言,亦是如此。一家企業制定並執行好一個優秀的戰略,最艱難的部分或許是清楚地識別出自己所擁有的優勢和能力。

南京銀行身處經濟發達的江蘇省,數以萬計的企業在此蓬勃發展,這一切賦予了該行得天獨厚的地理與經濟優勢。

除了獨一無二的資源禀賦外,南京銀行還擁有多元化的股權結構、市場化的治理機制和穩定的管理團隊。

2023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形勢和愈加突出的經營挑戰,南京銀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促發展、穩效益、防風險等各項工作,保持了穩健的發展態勢。

數據顯示,2023年南京銀行實現營業收入451.6億元,同比增長1.24%;歸母淨利潤爲185.02億元,同比增長0.51%。

今年一季度,南京銀行營收淨利再次實現雙增,高質量發展特征延續。報告期內,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33.2億元和57.0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3%和5.14%。

此外,在5月10日的業績發布會上,南京銀行董事長謝甯表示,剛剛過去的一季度,南京銀行營收和利潤初步走出U型曲線,均好于去年全年水平,更好于去年四季度。

從營收構成來看,南京銀行的“輕型銀行”轉型腳步加快。

2023年,該行非利息淨收入同比上升11.75%至197.08億元,營收占比同比上升4.10個百分點至43.64%;今年一季度,該行非利息淨收入同比增幅17.72%,達到67.39億元。

與此同時,在量上,南京銀行的資産規模也在不斷提升。

截至2023年末,存款總額同比增長10.61%至1.37萬億元,貸款總額同比增長16.19%逼近1.1萬億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存貸款總額分別爲1.42萬億元和1.17萬億元,較年初分別增長3.70%和6.79%。

事實上,南京銀行資産規模的上升並非以犧牲資産質量爲代價,在質上,南京銀行始終在規模、效益增長的同時,秉持“穩健、審慎”的風險偏好,強化全面風險管理,資産質量穩健提升。

僅以不良貸款率這一關鍵指標爲例,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0.90%,連續多年保持在“1%”以下;今年一季度末,不良貸款率更是進一步降至0.83%,較年初下降0.07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銀行的資本市場價值不僅體現在極具韌性的經營基本面,同時也具有非常顯著的高分紅價值。

2023年度,該行每10股派現5.367元,分紅總額約55.51億元,以2023年末的股價計算,南京銀行的股息率高達7.27%。據統計,同一時間,36家股份行和城商行平均的股息率約爲5.61%,也就是說南京銀行的股息率遠高于同業水平。

此外,南京銀行董事長謝甯還在業績發布會上透露,分紅政策已納入公司章程,正規範有序推進中期分紅,相關議案已列入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會議議程。

在如今風險偏好較低,追求確定性的資本市場環境中,南京銀行的“高分紅、高股息”價值突顯,或將繼續驅動股價和市值進一步走高。

對于未來,董事長謝甯提出了四個“聚焦”:“我們要聚焦服務實體經濟、聚焦價值創造、聚焦適應時代變革、聚焦處理好發展與安全的關系,以此促進內生增長、內涵發展,不斷激發南京銀行高質量發展新的活力、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培育普惠金融,凸顯價值“底色”

踩實、踩穩每一級台階,才能走得更好、更遠。

在普惠金融政策的引領下,商業銀行正逐步成爲推動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普惠金融不僅關乎金融體系的完善,更是實現社會公平與經濟包容性增長的關鍵。

近年來,隨著普惠金融政策的深入實施,商業銀行在服務小微企業、三農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

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2023年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貸款余額達到29.06萬億元,同比增長23.3%,這一增長速度遠超傳統貸款業務,顯示出普惠金融的巨大潛力和活力。

而立足于經濟強省的南京銀行早已將“普惠金融大文章”熟稔于心,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普惠金融發展的指示要求,不斷創新産品服務,在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方面持續發力,增強金融服務的普惠性。

具體來看,南京銀行推出的“鑫e小微”標准化産品體系,通過簡化申請與審批流程,爲普惠企業解決了融資難題,年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近1160億元,同比增長28%,高于全行貸款平均增幅14.53個百分點。貸款戶數達3.95萬戶,較年初增加近9800戶。

同時,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3.86%,較2022年下降0.39個百分點,有效完成了監管“兩增一優一穩”的目標。

當然,推動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也離不開鄉村振興的“廣袤沃野”。面對這個“必答題”,南京銀行也在探索普惠金融賦能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給出了優秀答案。

具體來看,南京銀行以金融支持爲基本立足點打好組合拳,把服務鄉村振興作爲踐行普惠金融的重要抓手,創新推出“糧采貸”“鑫味稻”“鑫農e貸”等産品,支持鄉村産業振興、數字農業、城鄉融合等重點領域,實現由“輸血”式資助到“造血”式幫促轉變。

在“內功”基礎不斷紮實的基礎上,南京銀行不斷以實際行動支持鄉村振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該行涉農貸款余額2008.11億元,增幅24.34%。

以邳州大蒜産業爲例,南京銀行徐州分行圍繞大蒜産業核心企業上下遊拓展客戶,以大蒜倉儲企業、加工企業、貿易企業、大蒜經銷商爲重點支持對象,提供“一企一策、一戶一策”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累計爲11戶大蒜産業鏈客戶提供近8000萬元信貸資金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召開的業績發布會上,董事長謝甯爲南京銀行普惠金融服務的發展提出了三個關鍵詞“長尾、數字、消保”。

這意味著,南京銀行未來將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拓展對長尾客戶普惠金融服務的供給,讓更多百姓能夠享受到金融普惠的成果;在普惠金融的發展過程中,提升數字普惠能力,加強發現管控能力;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加強監管。

以上種種迹象表明,南京銀行的金融業務已經與普惠深度融合,逐漸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普惠金融發展之路。

布局新質生産力,打造發展“增長極”

美國商業學者吉姆·柯林斯在《基業長青》表示,企業家創建一家公司,本就是要讓它經曆許多次生命周期仍然欣欣向榮。

銀行業作爲典型的順周期行業,與經濟周期具有高度關聯性。如何挖掘新的增量市場、調整資産結構完成轉型,從而穿越周期、穩健發展是當前銀行業亟需解答的課題。

今年“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該詞已成爲當下最“出圈”的熱詞,而在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過程中,銀行業不僅貢獻了“金”力量,也從中探尋到了推動自身業務發展的新方向。

作爲一家深植開拓基因的城商行,南京銀行持續推出多維度、深層次、全方位的科技金融産品與服務,爲培育新質生産力注入源頭活水。

爲塑造科技金融特色名片,助力發展新質生産力。2023年,南京銀行高效推廣“政銀園投”投貸聯動模式,傾力建設科技金融服務“生態圈”,爲科技創新企業提供“政策鏈、科技鏈、資源鏈、産業鏈、金融鏈”五鏈結合的全方位金融服務。

此外,該行持續優化升級線上拳頭産品“鑫e科企”,打造了“鑫知貸”“蘇知貸”等一系列特色産品。截至年末,該行科技金融貸款余額近850億元,同比增長超28%,累計服務科技創新企業達1.4萬戶。

今年一季度,該行科技金融捷報頻傳。據了解,4月,南京銀行在科技金融領域取得新成績:率先在江蘇股權交易中心認股權綜合服務平台登記托管4單認股權業務,成爲江蘇省首家落地“認股權登記+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對推動“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具有重要“破冰”意義。

截至3月末,南京銀行已累計服務科創企業超5萬戶,提供近6000億元資金支持,線上化標准化産品“鑫e科企”累計申請客戶數超1.81萬戶。

緊扣總書記“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的要求,南京銀行董事長謝甯也在業績說明會上提出了科技金融發展的“三個方向”,一是專業專營,深化准事業部制改革;二是以客戶爲中心,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務;三是聚力生態圈打造,從“融資-融智-融商”到“融生活-融無限”。

總的來看,南京銀行通過深化普惠金融、布局新質生産力以及持續優化金融服務,不僅爲自身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爲整個銀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面對未來,南京銀行將繼續秉承“穩健、審慎”的經營理念,不斷探索創新,以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爲推動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0 阅读:52